回想,去北京见毛主席
回想,去北京见毛主席
我出身于一户中农的家庭,记得我上初中二年纪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在班上冒尖,被学校老师推荐为先进学生去听团课,让我填写入团志愿书,因为当时共产党在农村的依靠对象是贫下中农,我家出身中农,所以我第一次入团的机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没了。
后来我以成绩优秀考入了学勉高中(当时全诸暨县只招五个班的高一新生),换了一个学校玩境,在当时想入团就是青年学生要求进步的表现,年轻人谁不想进步?进入高中后我主动写了入团申请书,但组织上还是没有考虑让我这个中农出身的子弟入团,渐渐地我明白:做人要的是人品人格,求的是学问才能。只要天良未泯,才能卓著,还有什么抛不开?
四清运动后,我们全班同学都转到了白米湾,接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不能正常上课了,许多红五类的子女可以赴北京去见毛主席,我因为家庭出身中农,当然也就没有这个资格。年轻的我当然也很想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少年的狂妄、青年的浪漫,时局的影响,我们几个同学也就私下商量,准备去北京见毛主席。
一天晚上,我们10个同学写了一张《告全校师生书》,食堂的老师傅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包干粮,我们就连夜轻装出发了。从学校步行去诸暨约四十里路程,到诸暨天已拂晓,在一个同学的姐姐家我们吃了早饭,10个人去诸暨火车站徘徊了一天也无法买到北上的火车票,于是我们就沿着铁路步行,初次涉世的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后生家,走路也不觉得累,快到直埠了,看见火车的灯光划破夜空,听到火车奔驰而来的声音,我们就铁道边的小路上开始跑步前进,准备赶到直埠站能搭上这辆火车,大家拚命地跑,顾不得看看身旁的火车,跑着,跑着,不知是谁先发现,喊了声:“是辆货车!”跑得气喘吁吁的10个年轻学生这才慢了下来。在直埠火车站我们总于想办法买到了北上的火车票,生平第一次登上火车的我们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到了杭州,城市的繁华,西湖的美景,更令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大开眼界。
我们出来没有带学生证,于是我们去杭大教育系找曾经来我们学校蹲过点的老师,说明情况后,系办公室的老师给我们开了个证明,于是我们在杭州火车站坐上了去北京的红卫兵专列。车厢挤得满满的,饿了,吃一点我们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喝几口冷水,但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到了北京,到处都是学生接待站,我们住宿在北京地安门一所“代代红小学”的接待站,负责接待我们的解放军指导员是我们浙江的老乡,对我们特别关心照顾,我们参观了北大、清华、北师大、军事博物观......一天解放军指导员告诉我们:“明天,毛主席要接见来京的红卫兵小将”,于是他带我们去北京的景山公园进行检阅前的训练,十人一列横队,手挽着手,右手胸前举着毛主席语录本,一边走,一边喊“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毛主席检阅的那一天,他老人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十人一列的学生横队,手挽手步行进过天安门广场,谁都想走慢一点,谁都想多看一眼,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行进得很慢,我们沿着指定的路线缓缓地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这位世纪伟人、开国领袖。
到北京没见不着毛主席怎甘心?于是我们等,我们在北京第二次检阅的形式改变了,改为四十个人站在一辆部队的军车上,由解放军战士开车经过天安门广场,也许是人真的太多,也许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得太累了,我们的车经过天安门没有看见毛主席。
于是又等,第三次检阅的形式又改变了,是让学生坐在北京指定大街的两边,前面一排坐的是解放军,后面坐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卫兵和学生。毛主席站立在敞蓬轿车上检阅红卫兵和学生队伍,前面几辆摩托开道,后面同行的几辆车上载着周总理等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这次真的看到了毛主席,看的距离近,看得也真切,毛主席向大家挥手致意......回接待站后,大家纷纷去邮局发电报,向亲人报喜。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民的孩子在“广阔天地”有什么可以感到委屈?光阴似箭,日月依旧照神州。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现在的年轻学生不必再担忧家庭出身了,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子女同样可以入党为官。国共两党斗了几十年也握手言和了。
参加工作后,我去北京旅游,在毛主席纪念堂又一次去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不清楚他老人家闭上双眼现在是否安祥?
毛泽东主席,一生坎坷,确实不平凡,一代伟人,功过是非,世人自有评说,不必我再多嘴。人的心胸应该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
想当年自己青春热血,风华正茂,去北京见毛主席;看如今自己白发苍苍,心境淡漠。偶儿午夜梦回,让人感慨万千,人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求轰轰烈烈,也不要平庸无为,少年立志奋斗,纵然事业难全,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趟。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