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易中天
天气热的要命,有人让我气得要命,这个让我生气的人就是易中天。
妻最近在家哺乳,闲时看《三国演义》;而央视四套则正好在下午时段播放易的《品三国》,将二者比照着看,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我对易的了解不多,最初的一些了解也是从媒体对他的追捧开始的,知道他近期很“红”。当前,“红”就是一种资本,“捧红”是一种本事,而“追红”就是一种时尚,为了显示咱也不落伍,就多关注了一些关于他的报道,甚至还去“踩”了踩他的博客。
最初对他的感觉,此人历史知识较为渊博,而且又能够深入浅出地讲历史,对眼下越来越没有文化的大环境来说,也不啻是一件好事。然而昨天(5月28日),终于有幸亲眼看了他的一段节目,是分析诸葛亮的一节,看了一小点,却使我平生出许多的不快,反观他以往的言论,更令我益发愤懑:为了吸引眼球,他用现代的庸俗实用主义观点评点历史人物,竟认为诸葛孔明苦心孤诣的与黄承彦结亲,主要是为了成为刘表关系网中的一员,把诸葛亮的境界看得与蒋介石差不多了,这观点以前就有,并非他的独创,但他说的方式更让我感觉扎眼和反感;他还选刘备作为辅佐对象,主要是考虑在曹操、孙权处不得见重用,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个人成功地做个名相(学易的口气,应是争取做个总理级官员或是常务副总裁的机会),根本无视诸葛亮入世、出世、济世的道家、儒家思想以及尊汉尊刘的正统思想(当然,这种思想当时是进步的,现代看则是有局限的,但看问题要唯物,总不见得要他们学“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吧?)。易中天醉心于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白领职场厚黑学分析过往的英雄人物,却不去发掘古人们的理想主义思想及大忠大义的完美主义人格。易中天显然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他是真小人也好,假小人也罢,毕竟不过是个小人——而其结果必然就是“失之以千里,谬之以光年”了。
谈到君子与小人,我又想起在他出访香港归来后所写的网络日记里,竟然会将君子与小人并提,认为和谐社会就是君子与小人能够和谐相处,“君子可以独善其身,小人能够自得其乐”。如果这就是易的全部道德观,也就不难理解他怎么如此恶劣地品评先贤们了。他根本上就无视道德是在君子与小人之间最重要的评判尺度,刻意混淆这种差别,其本质是在走向虚无,贬低道德在人之所以为“人”之中的巨大作用!
人类——尤其是生于中国的“人”——将面临失去生存意义的紧要关头,而易中天作为掌握着相当话语权的公众人物,非但不能够挺身而出,捍卫人类的道德的尊严,反而向恶势力妥协并摇尾巴献媚,不仅自己如此,还用诡辩等手法,混淆视听,利用自己掌握的话语权,影响着更多容易被误导的人们,使他们丧失了起码的警惕与敏感,是可忍,孰不可忍!忠奸自古同冰炭,小人若不彻底根除,有朝一日得了志,为了让他们“自得其乐”,多数人都要为之遭殃,决不可能让君子“独善其身”,这决不是我耸人听闻的臆想,易中天也是学过历史的,这种情形历史上出过很多,他不会不知道。
我本人清楚地知道,当前,由于工具的力量,大大拓展与改变了人类思考问题的视角;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越需要有一大批清醒的智者,能够让更多的工具的力量往人类及大自然和谐统一的方向走,努力抵制或抑制生长并滋长于人类社会的诸多弊习,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孔子思想中包含有许多当时历史的局限,君子与小人的观念里面也有许多需要扬弃的东西,但孔子思想中更有许多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永远不可能过时的朴素的普适的东西,这方面,如果有人努力想挑战它们,除了显示他自己的浅薄与粗鄙外,再也没有其他。
在孔子观念里,善者是君子,恶者就是小人;有德者是君子,无德者就是小人,二者是有清楚的评判的——当然,世界上的人并非非此即彼,有一大群人,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在此不作评判——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决不是易中天讲讲话来的轻松。
如果世界上君子不被尊重,小人不被唾弃;君子不仅能够慎独,还要能够济世,小人不仅要为社会鄙弃和不齿,还要能够使之产生羞恶之心,弃恶从善,反以为二者坐在酒吧,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万事就OK了。这样的结果,要么君子成了小人,小人依旧是小人,大家相互“自得其乐”,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要么君子去独善其身了,小人通过行一些不齿之事去自得其乐,天下也绝不会太平,这样的和谐,即使有,也决不会长久。有这样想法的人,倘若不是天真的可以,必定是阴毒的可以。
易中天先生冒天下之大不韪,作小人的代言人,为小人争取“一席之地”,急急忙忙为小人正名,充当君子与小人的和事佬,是假天真,还是真阴毒?这里不想作臆测。不过,无论是天真的易中天,还是阴毒的易中天,如果不能“三省其身”,不能够努力改过自新,努力向善做个真君子,都是令我讨厌的易中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