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罕见批以色列为“流氓国家”
美国媒体罕见批以色列为“流氓国家”
《环球时报》
如果有媒体将以色列称为“流氓国家”,也许不会有多少人相信它是美国媒体。但这一幕却真的发生了。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日说,以色列针对国际救援船队的愚蠢突袭行动是对奥巴马的羞辱,已有美国评论家呼吁立即终止对以色列的援助,尤其是军事援助,直到它不再表现得像一个流氓国家。
《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评论家杰夫·盖茨说,与以色列的关系一直是美国的阿喀琉斯之踵,“我们的首任总统就曾警告不要陷入纠缠不清的同盟”,我们却和这个流氓国家保持着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特殊关系”,而我们还想将这套国际法施于别的国家,比如伊朗。
《洛杉矶时报》也称以色列的袭击行动给美国带来了“尴尬”,强调这不仅为内塔尼亚胡政府招致了全球范围的谴责,也提醒了奥巴马,做以色列这个国家最好的朋友到底有多。
“血腥屠杀” 英国志愿者回忆以军突袭国际救援船
英国《每日电讯报》
以色列2日开始陆续释放扣押的682名各国志愿者。当时在国际救援船上的英国志愿者也坐上了回国的飞机,并详细讲述了当天在船上发生的“血腥屠杀”。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帕韦恩-雅各布3日早上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向媒体描述称,在被逮捕前往以色列后,她受到了以色列士兵的粗暴对待。
“他们不断地踢我的腿,并不停地用希伯来语嘲笑我,” 帕韦恩-雅各布说,“而且他们还试图拍下羞辱我们的照片,以显示他们的胜利,他们以羞辱人为快乐。”
帕韦恩-雅各布身体微颤、眼里噙着泪说,自己在以色列的遭遇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我已经好几天无法入睡了,到最后我开始通过绝食来抗议(不公对待)”。
另外,帕韦恩-雅各布称,以色列当局官员强迫这些来自35个国家的志愿者在一份希伯来语文件上签字,但遭到她的拒绝。
以海军5月31日在地中海拦截一支驶向加沙地带附近海域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以士兵强行登船并与船上人员发生冲突,造成至少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并扣押了船上的所有人员。这支多国资助的船队共装载1万多吨物资和近700名志愿者,是自2007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以来,一次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国际声援加沙行动。
冲突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谴责以色列,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更是称其为“血腥屠杀”。但以色列方面坚持声称,是救援船上的志愿者先使用武力,以色列士兵是出于“自卫”,才导致最终酿成这一惨剧。
但来自英国的志愿者萨拉-科尔伯恩回忆称,当时救援船上志愿者根本没有携带武器,而她却亲眼看见一名志愿者被以军士兵开枪打死。科尔伯恩说,以色列军舰于当地时间5月30日夜里11点左右开始靠近他们,当时,救援船上的志愿者通过无线电对以色列军舰大喊,“请不要攻击我们”。
在僵持了数小时后,5月31日凌晨4点左右,以色列士兵开始通过小船和直升机登上救援船。“直升机试图运送以色列军事人员到船上,但他们好像在飞机上就已经开火了”,“我看见一名男子被子弹击中头部……船上到处都有人在垂死挣扎,那情景真是太可怕了,所有人都震惊了,这显然是一场大屠杀,” 科尔伯恩说。
以色列拒绝国际社会调查拦截救援船一事
中国新闻网
3日,以色列官员表示,拒绝国际社会、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以军队拦截开往加沙地带的国际救援船只一事进行调查。
据报道,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官员说,“近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支“民主国家的军队因为在公海展开行动而被卷入平民死亡事件,从而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调查”,“没有这样的例子”。
该名官员说,将等待以色列政府发表正式声明。
以色列军方此前辩解说,在拦截开往以方封锁的加沙地带国际救援船队的行动中,是由于其中一艘土耳其救援船上的人道主义积极分子先对以军发动攻击,以军才开火还击的。
以军的开火造成9名人道主义积极分子死亡。最新消息称,其中包括8名土耳其人,和1名美籍土耳其人。
以色列称,以军方已经就此事展开调查。
以军施暴的前因后果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论‧2010.06.01
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开火,造成近20人不幸丧生,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都予以强烈谴责。这宗袭击救援船队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后续影响,很值得我们深究。
这次以军袭击救援船队,充份显示以色列欲将哈马斯政权逐出加沙地区的策略已然失败。过去一年来,以色列坚持要哈马斯停止火箭攻击以南边城,但哈马斯则不愿为火箭攻击负责,反而要以色列先停止攻击加沙,并开放加沙边界,双方因此相互攻击。以军空袭加沙的另一个目的,是想促使巴人无法忍受,逼迫哈马斯改变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或让加沙民众揭竿而起,反对哈马斯政权;但就这两点而言,空袭加沙可说一点成效也没有。如今加沙唯一与外界畅通的联系管道是水路,加沙大批民生物资都要靠救援船队的运送,但以色列怀疑救援船队为哈马斯私运军火,因此对救援船队始终怀有戒心。
这次袭击救援船队事件有几项因素值得关注:首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目前施政不力,声望下滑,国内指责政府处理以巴问题不当的声浪高涨;内坦雅胡要保住政权,势必要对哈马斯有更强硬的作为,包括袭击国际救援船队,藉此遏阻甚至切断加沙的外援。但以军袭击救援船队之举不仅引起国际的反感,阿拉伯国家的反扑正蓄势待发,以巴冲突势必加剧。
其次,哈马斯与约旦河西岸法塔赫之间的矛盾势必激化。哈马斯原来的盘算是,借着攻击以南边城,激起以色列不满空袭加沙,趁着民众的支持向法塔赫夺权,以掩饰本身在加沙执政的失败。而以军对救援船队施暴却激起许多巴人的不满,加上年轻人在前景茫然下变得激进,争相加入哈马斯,成为这股激进组织源源不断的新血。这次袭击看似削弱哈马斯势力,但长期而言却变相壮大了这个激进组织的力量,一旦向法塔赫夺权成功,推翻巴解主席阿巴斯,届时恐怕中东难有宁日了。
再次,国际社会是实施干预,还是继续袖手旁观,对解决冲突是一项考验;特别是对努力促成中东和平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严峻考验。目前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世界都一致谴责以军暴行,奥巴马除了“表示遗憾”之外,分寸拿捏要恰到好处,不要让阿拉伯世界觉得他偏帮以色列,但也不能对以色列出手太重,否则又会得罪美国国内强大的犹太裔势力。可见奥巴马想促成以巴和平,重建美国与回教世界关系的愿景将面对诸多困难。
《纽约时报》早前以“以色列因素”为题发表社论,论点与过去一段时间此报的倾向大有出入;此报前些年曾发表过“以色列已大到不可忽视”的观点,此次却向美国政府提出警告:以色列在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上,扮演了“不成比例”的角色,并提醒美国政府,美国的政策必须以“其它利益”来衡量,而不能任由“以色列滥用华盛顿的支持”。《纽约时报》此次的社论架构与美国对中东政策相对照,却可发现二者的表现是相当一致的。观察美国的对中东政策,不论是以时间来看,或是从空间来看,皆显示是以美国自身利益为最高指导原则,而现阶段最能体现美国利益的对中东政策就是“维持现状”。
美国此一政策的最高纲领是“支持巴人建国”,最低纲领则是“将冲突压缩在小范围内”。对美国而言,其对中东政策是以“阿拉伯世界”为中心,而以“以色列”为棋子;中心关系不可密切到使“棋子”的作用无所发挥,而“棋子”的作用亦不可大到反被“棋子”所用。
目前联合国应对加沙进行人道援助,因为遭以色列长期封锁而致许多民生物质奇缺,而不是如观一幕幕人间悲剧在加沙上演!
对比以色列与北韩的攻击行为(06.01)
加拿大《加中时报》
以色列军队袭击运补迦萨走廊的国际人道救济船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现场报导很清楚,现场人士说以军暗夜中降落,一到甲板上便开始直接向熟睡中的志愿者开枪,造成九人死亡,地点在距离以色列海岸一百廿公里的公海上。
这种不人道行为和北韩如鱼雷攻击南韩海军天安舰相较,有多少区别?前者证据确凿,後者的证据则仍有争议。
举世都谴责这类暴行,但以色列毫不在乎,以色列已经被谴责惯了,根本不在乎联合国通过任何决议,而国际间确实也无可奈何,因为以色列的後台太硬,有美国在撑腰。以这件事来说,举世都痛骂,而美国政府只轻描淡写地说「遗憾」罢了。
而就天安舰事件,美国却要挑起国际间的「公愤」以对付北韩,这就是所谓两套标准、双重价值,乃美国的外交准则。
这两桩事件都会诉诸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其後果也可以预料,北韩将受到制裁,因为那是美国所坚持的,而以色列不会,充其量安理会也只是发表「主席声明」,加以谴责而已,因为美国不同意制裁。
以色列在中东确实是处於孤立,那是历史与宗教的後遗症所致,而以色列认为身受孤立,所以有权发展核子武器。北韩在东亚甚或在整个世界中是孤立的,那是冷战馀绪及美国的围堵所致,北韩同样认为它在包围孤立中,也有权发展核武自卫。但两国遭遇的情况却不同,因为国际间有两套标准,北韩不能与以色列并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要求以色列就攻击人道运补船队「立即作出全面解释」。事情如此明显,潘基文还要以色列解释,但他就没有让北韩就鱼雷攻击一事作全面解释。(中国时报)
以色列该被全世界谴责(06.02)
加拿大《加中时报》林博文
在所有号称民主自由国家的阵营中,以色列也许是一个最霸道、最不讲理的国家。日前爆发的以色列海军在公海上强行拦截、搜索六艘运送救济物资至加沙走廊的船队,并至少打死九名亲巴勒斯坦人士的惨剧,再次展现了以色列的蛮横无理作风。这种作风对以色列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了。
以色列三年前在哈玛斯盘踞的加沙走廊进行大屠杀之後,就开始海陆空封锁加沙,而使当地一百五十万巴勒斯坦人每天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食物、医药和日用物品极度匮乏。国际上许多人看不下去了,奥巴马政府既然无能为力,他们即成立了“自由加沙”组织以援助受苦受难的巴勒斯坦人。「自由加沙」筹集了十万吨救济物资,由六艘船运往加沙,七百名「自由加沙」成员随行,他们是从土耳其出发。与以色列有邦交、双边关系还算不错的土耳其暗中支持这项人道行动。以色列海军在加沙走廊海一百三十公里处拦截船队,双方发生冲突,船队说以军先开火,以方说「自由加沙」成员先用棍棒和刀械攻击以军。不管谁先动手,以军在公海上用武力拦截又强行登船大开杀戒,连一向亲以的CBS无线电台驻特拉维夫记者都说,这回以色列“很难看了”!
哈玛斯问题不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永远不会有和平。哈玛斯独立於巴勒斯坦当局之外,以加沙走廊为根据地,巴勒斯坦当局则以约旦河西岸为大本营。激进的哈玛斯拒绝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拒绝参与任何以巴和谈或美国介入的三边和谈。奥巴马上台後,不仅以巴关系没有任何进展,甚至连美以外交亦因右翼政客内塔尼亚胡回朝当总理,又罔顾华府劝告继续开放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一带兴建房舍,而使双边关系雪上加霜。经过美国特使密契尔一年多的努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原决定最近恢复间接会谈,但以色列海军的公海逞凶,中东和平势将遥遥无期。
国际间对以色列一些令人发指的作法,从来就没有任何有效的对策,更遑论制裁。甚至连以色列封锁加沙走廊亦先後获得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和欧盟的支持,尽管奥巴马私下对加沙走廊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处境深感难过,却拿不出任何办法来解救他们。在这次不幸事件之後,奥巴马政府必须绞尽脑汁破解哈玛斯这个僵局,否则中东难有宁日。这就要看奥巴马能不能说服死硬派的哈玛斯先与温和派的巴勒斯坦当局妥协,再公开承认以色列的存在。过去两年,在美国的居间协助下,以色列和哈玛斯曾秘密进行停火停判,但在哈玛斯释放被俘以色列士兵吉拉.沙立特问题上,双方始终未能获得共识。
前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马丁.殷迪克也说,等到此次海上冲突事件结束後,大家都冷静下来,欧巴马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以色列与哈玛斯之间找到一个哈玛斯保证不袭击以方、以色列答应不再封锁加沙走廊的方案,而这项方案最好能包括哈玛斯释放沙立特。只有这样,中东才能迈向和局。
以色列在一九六七年打了大胜仗以及後来几次痛挫四周敌人之後,就显得异常傲慢。即连数十年来提供它天文数字的军经援助与道义支持的美国,亦经常被以色列气得半死。但在强大的以色列游说团撑腰下,历届美国政府对以色列的我行我素和一意孤行,亦只能私下大骂或不痛不痒地公开指责而不敢采取惩处措施。反言之,以色列彻彻底底吃定了美国;美国亦完完全全被精明的以色列所驾驭。今年三月九日,副总统拜登访问以色列时,以国内政部长伊夏公然宣布将在东耶路撒冷兴建一千六百栋房舍,以色列原本答应不建的,没想到却在拜登来访之际,狠狠打了美国一记耳光。当天晚上,内塔尼亚胡请拜登吃饭,拜登故意迟到九十分钟以示不悦。犹太裔的《纽约时报》外交专栏作家傅立曼说,拜登那天就应拂袖而飞离以色列,为什麽还留下来吃饭,太没种了吧!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密舍摩和哈佛大学国际事务教授史蒂芬.华特合写了一本《以色列游说团与美国外交政策》,剖析以色列游说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结果遭致亲以人士和团体铺天盖地的抨击与谩骂。标榜言论自由与学术独立的美国都不能平心静气地讨论这个严肃的议题,亲以势力未免太猖狂了吧!
犹太人过去受到纳粹的迫害,是令人无限同情的;以色列六十多年来戮力奋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但是,很多开明理性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包括已故学者萨依德)都一再说过,以色列不能把当年纳粹对付犹太人的手段,拿来对付巴勒斯坦人。如果这样做,以色列即失去了正义,亦丧失了道德。缺乏正义而又没有道德的事情,不论理由多麽伟大,都是错的,也会被全人类所唾弃的。
二○○九年一月以色列轰炸加沙时宣布与其断交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再度谴责屠杀行径,并在推特@ChavezCandanga上质问“联合国躲到哪去了?国际法庭呢?全世界都跑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