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探讨
关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探讨
《答乌有之乡网友》发表后,环球网锅笑棚网友进行了评论,他谈的问题很有意义,简单回复不合适,故作此文。
一、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
锅笑棚网友认为:“人类发展永无止境……能源问题构不成末日降临的要素。”
首先要说明,我和周绍强只是说“那是一个比资本主义还要病态的社会!”,我还说“大自然如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指出的那样,正在报复人类。”
“人类发展永无止境”是辩证观,二十多年前我曾经用这个观点写了一篇论文,置疑恩格斯的地球上的人类会毁灭的论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消亡’。也许会经过多少亿年,也许会有多少万代生了又死;但是无情地会逐渐到来这样的时期,那时日益衰歇的太阳热将不再能从两极逼近的冰,那时人们愈来愈多地聚集在赤道周围,但是最后就是在那里也不能再找到足以维持生存的热,那时有机生命的最后痕迹也将逐渐;而地球,一个象月球一样死寂的冻结了的球体,将在深深的黑暗里沿着愈来愈狭小的轨道围绕着同样死寂的太阳旋转,最后落在它上面。”我当时写道:“从恩格斯逝世到现在(1981年6月)还不到90年,科学飞跃地前进了多远啊,原子能的利用,宇宙飞船上天遨游,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人造胰岛素……这才不到90年啊!人在地球上能适应生存的时间还有几百万年。几百万年里,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知又将提高多少万倍,那时,太阳的热虽然冷却到不能发出照亮地球的光,但是人类不能寻得新的光源么?不能乘坐宇宙飞船到别的天体么?”我说:“物质大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大圆圈而不是不断上升的螺旋线吗?辩证法终有一天不再是事物发展的法则了吗?不。自然界既然通过人而意识到自身,它也会通过人而使自然界的活动日益排除偶然性而为人所控制。人将自己改变环境以适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人自己也将发展,不再象现在的人,不再只适应现在的生存环境。”
锅笑棚网友,你看我在1981年的认识,同你是如何地相同啊!
我们都是用辩证法看问题,准确地说,是用辩证法来证明或说明问题,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陷入唯心主义,而不是把辩证法看做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本身的规律。是的,从辩证观看,存在着我们所说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要成为实在的事实,不是取决于我们的辩证观,而是决定于事物的客观发展,决定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演化之间的竞赛,看实际上谁跑在前面。
时间离开我写那段文字过29年了,事情并不象我们所想的那样乐观。你说“发达国家的人们看得更真切”,他们看真切了什么呢?他们感到了能源危机,同时感到了大量耗费能源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绿色经济提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能用“人类发展永无止境”来想象未来,要从现实出发看问题。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同样是现在人类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二、关于人类发展内在驱动力
锅笑棚网友认为“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包括现在),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的私欲。”这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斗争核心。
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产而斗争,“私”看起来象是内在驱动力,不过,我们应当问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结成社会,人们怎么才能结成社会呢?因为锅笑棚网友提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的私欲”,所以,我们除了从个人——私的方面探讨社会发展外,更主要的是应当从社会总体——公的方面来考察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的存在,说明了有一种“公”的要求、共同的利益把每个个人聚集在一起。如果锅笑棚网友同意我的这个观点,那末,就会修正社会发展驱动力是人类的私欲观点。事实上网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说“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会逐步意识到这个私欲对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危害”。
一切动物活着也有心理的满足和内心的需要,但是,这种“私欲”并不能成为它们的种群发展的驱动力,许多物种消失了。
锅笑棚网友可能把人类求生存谋发展看作是“私欲”而不是需要。人对物质无止境的需索,主要地不是是为个体心理满足,为了实现其内心的某种需要,而是人这个物质总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的心理的、内心的一切,必然是活着的人才能具有。也就是说,心理满足、内心需要,都必须以人活着为前提。而人要活着,首先需要吃。吃,还有穿、住,这些都首先是生理需要,而不是心理需要。而要有吃、穿、住,就需要食品、衣服和住所,人之所以成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人,最初不在于他有心理的内心的活动、需要、满足,而在于人类学会了劳动,能够自己生产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也就是说,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不需要重复马克思主义已经阐明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我不会比马克思阐述得科学、更好。
改造自然界,生产出日益丰富多样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这种需要是人类基本的、共同的,不能视为“私欲”。
人要结成社会,就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他人活着。一个最极端的说明是人必须生育后代。生育后代,无论对于人还是其他动物,都不能认为是“私欲”的驱动,这里需要牺牲。如果象一些人那样为了自己事业的成就或减轻生活负担而不愿为养育后代作牺牲成为普遍心理,社会还能延续吗?也许有人会提出“养儿防老”的概念来说明养育子女是为了满足“私欲”,就算是吧,无论如何首先得作出牺牲。这一点,母亲感触最深。何况这种观念不适于欧美,也愈来愈不适于现在中国。
我不否定私欲,“大公无私”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但也正因为至高无上,它就不是普遍的东西,所以,现实社会发展是公私兼顾,实际结果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产阶级思想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事实上,资本家要赚钱,他也必须要先为社会的需要生产出产品。这不是他的愿望,但是他的实际行动。如果真的人人都只为自己,我看真的要天诛地灭,人类社会根本不能存在。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论证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决定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不用我来唠叨了)。因此,社会发展内在的驱动力,不应该在“私欲”——意识方面去寻找,而应该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寻找。
锅笑棚网友既然认为“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会逐步意识到这个私欲对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危害”,怎么还能认为私欲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呢?事实上,党已经感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严重地阻碍社会的发展,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包容性增长”,要下决心转变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轨道上来。
三、关于“生产关系具有跳跃前进的一面”
锅笑棚网友推测说“共产主义社会很可能率先在社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实现”,主要根据是“由于生产关系具有跳跃前进的一面”。我基本认同他的推测。
生产关系确实具有跳跃前进的一面。在马克思那里已经有这种设想,马克思认为,由于俄国的农村公社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因而它就具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成果。”列宁开始把这个理论转化为实践,而毛泽东把它变成了实际,不仅封建主义的中国小农经济在无产阶级的帮助下,通过合作化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且中国的农奴制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帮助下,跨越封建主义好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
社会发展规律一般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是一般的民族独立的社会发展过程。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世界市场,因而把世界上各个独立发展的民族纳入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从而改变了一般的发展道路,生产关系具有了跳跃前进的可能性。毛泽东思想就是把马列主义提出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他成功了,证明生产关系跳跃前进的可能具有现实性。
毫无疑义,共产主义社会率先在社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实现。这不仅是可能,而是必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旦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无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它们一定比中国更快地过渡到共产主义。
四、关于阶级划分和阶级的消灭
锅笑棚网友认为,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收买后,其“阶级划分”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他的这个说法不甚清楚。因为他紧接着说的“这样一来,仍然属于阶级矛盾范畴内的问题,解决阶级矛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现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认清人类心底那种高人一格的弊处”,其意思当是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划分发生了变化。如果是这样,我不能认同。
我认为,恩格斯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收买本国无产阶级使它“资产阶级化”,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资产阶级化,并不是说国内阶级趋同,资本家和工人都是资产者了。
“阶级就是具备相同经济地位和实力的一个群体统称”,这个定义不清楚,或者说,不正确。同一阶级内部的各个成员经济上的地位和实力都不可能相同。列宁关于阶级下了一个定义,这里我直接把它用于我们正在讨论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是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生产商品以获取利润的社会群体;无产阶级是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换取工资生活的社会群体。显然,资产阶级对本国无产阶级的收买,只是使本国无产阶级获得较高的工资而已,并不使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再出卖劳动力。所以,发达国家的工人群体的无产阶级性质没有改变。
锅笑棚网友尽管还认为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与被它收买的无产阶级仍然存在阶级矛盾问题,但由于含糊了阶级划分的根据,所以认为这是分配上的问题,地位高低的问题,因而可以通过实现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认清人类心底那种高人一格的弊处的办法,来解决这种阶级矛盾。
锅笑棚网友退回到空想社会主义了。他抛开了生产资料的分配而在消费资料的分配上兜圈子。事情很清楚,在生产资料还属于资本家所有的时候,工人阶级有什么权力迫使资本家抛开他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利,而只是以自己的劳动参与分配?
是的,“实现个人价值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但是,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条件。问题不是“如何改变当前这种价值判断标准”,这个标准在不同的人的观念里不可能一致;问题在于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实现他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条件。
锅笑棚网友的这个观点,是目前的主流。
还有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发达国家(被收买了的)无产阶级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关系呢?可以参考两个国家军队中士兵在战场上相遇的情况。
我的认识错误之处,欢迎锅笑棚和国外网友批评指正。
【链接】锅笑棚网友的评论全文
楼主的贴文讲的比较深入,我本人是没有这个理论基础来进行此方面的讨论的。我仅针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直至人类末日来临。但个人感觉,能源问题构不成末日降临的要素。一个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上升,发达国家的人们看得更真切。第二个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我相信假以时日,人类一定能找到更多、更清洁的能源,风能、核能就不说了,人类现在有成为地球造物主的潜质,将来如果物理、化学研究更上层楼的话,尤其是对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理解不断深入,有可能取得今天意想不到的能源,从而获取某种接近“永不枯竭”的新动力来源。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合理想像。就是将来的某一天,人与自然真正实现合谐。特别是对能源需索的问题上。
二、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包括现在),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的私欲。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会逐步意识到这个私欲对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危害,人对物质无止境的需索从整体上来看是对自然征服过程的必然,从具体行为上来看是为个体心理满足的结果,今天世界上很多富豪取得金钱和地位的目的已远不是衣食无忧,而是为了实现其内心的某种需要。
三、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递进关系,由于生产关系具有跳跃前进的一面,共产主义社会很可能率先在社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实现。即由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受教育水平先进和完善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实现。这个也不是违反当前社会发展总规律的想像。当然,这仅是我个人对人类未来所做的乐观推测,事实如何发展,尚需要后续观察。
四、世界范围内所谓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收买无产阶级的问题,我个人的认识就是,从宏观上来讲,阶级就是具备相同经济地位和实力的一个群体统称。原“无产阶级”经过获取外来之财和提携,改变自身经济地位后,其阶级划分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即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样一来,仍然属于阶级矛盾范畴内的问题,解决阶级矛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现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认清人类心底那种高人一格的弊处。与众不同,实现个人价值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如何改变当前这种价值判断标准才是今后人类社会实现大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