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由“无产官员”来担纲纪检监察工作
应该由“无产官员”来担纲纪检监察工作
常常思索,为何我们的反腐工作总没有长足进步?这样说的原因是:贪腐的“常态”还决没有消除;大案要案依然接二连三层出不穷;民众对反腐的力度甚至纯度继续怀疑,等等。
反腐的成败固然与体制机制的变革休戚相关,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个要素,那就是反腐队伍的素质问题。这个素质,既包括他们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也包括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既然如此,当今的纪检监察官员们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不排除王瑛之类的好纪检在全国占有比例,但同时也不承认王华元之类的坏纪检只是少数。在当代,能占据纪检要位的,多少需要一些手腕和实力,而这个实力,当然不仅仅是工作能力,经济实力的支撑是绝不可少的。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查一查,在40000元年薪的纪委书记和30000元年薪的监察局长里面,没车的有多少,没房的有多少,没巨额或者中额存款财产的,又有多少?
如果说为数不少,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巨额财产是怎么来的。在工资仅仅只能养家糊口的经济背景下,不能不让人对纪检监察官员的财产来源乃至升华到个人品行都产生深刻的疑虑。如果这个疑虑属实,那么他们还怎么纪检下去就成了最大的问题。首先,己不正,焉能正人?其次,来路不明的财产里,又有多少同案的利益勾结?而这个勾结足以让反腐工作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公务员队伍里,还很有一批两袖清风的,个别的甚至家徒四壁。当然,这类人也有三种情况,一是窝囊,不能贪;二是胆小,不敢贪;三是正派,不愿贪。我们不能把窝囊者扶上重要岗位,因为他们绝对经受不起贪官们的调戏;我们也不能把胆小者推上纪检监察的舞台,因为他们一旦大权在握,不贪个金玉满堂是不肯罢休的。但是,我们应该把那些真正品德高尚、清廉正派的好干部重用在反腐的第一线。而评价这个“正派”的依据是,曾经有贪腐的平台,但仍然两袖清风;曾经有贪腐的领地,但仍然出泥不染。
查查纪检监察队伍里到底有哪些人隐然很富,查查一个区域里到底有哪些干部依然很穷,然后把富的赶下去,把穷的推上来,那么反腐工作必定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全新局面。(夏雨晨)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