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要宽容“右”,但更要支持“左”

火烧 2011-05-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左与右的定义及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支持左以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同时宽容右以发挥资本积极作用,体现左右共促国家发展的理念。

要宽容“右”,但更要支持“左”

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里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是“要警惕右,但更要防止左”,这个一“但”一“更”一“防止”,远比一个纯粹的“警惕”更具杀伤力。国人对文字特别是政治语言是极具研究的,研究的结果就是,前面那个“警惕”只不过是装饰、修饰、掩饰之词,后面那三个“一”才是要点、核心、精髓。

接下来的路自然就勇往直前了。在“猫”的指引下,我们确实取得了令世界咂舌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里之所以用“速度”而不是“成就”来概括这三十年的发展,是因为实在拿捏不准这个“成就”的纯度。比如,任何发展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它总得有基础吧?那么30年前的基础怎么评价定位?又比如,发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就是不以牺牲大众、社会、国家利益为前提,恶性的则是掠夺性、或者非公平性的;还比如,三十年前的工人、农民更勤劳,而现在至少农活是轻松多了,那么在“劳动创造财富”的理念里,我们当今丰裕的物质从何而来?里面是否更包含了无比庞大的国际资本、而这些国际资本是以国之根本为支撑代价的?这些,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若隐若现、或明或暗的佐证,因此也就避免“成就”这个词了。

作为小老百姓,我们其实是懒得管这么多的。人生一世,只要能吃饱、穿暖、睡得安稳,其他的就不要太多计较。如果这个饱暖来源于对“右”的执行,那么我们非但不能警惕右,还要宽容右,乃至感恩右。

说到这里,我想很有必要把左和右的大致概念述说一下了。一般说来,左和右都是一种思潮,他们可以这么定义:左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右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源头);左代表激进、改革实力,右代表中庸、保守势力;左提倡公平正义,右提倡效率和个人奋斗;左代表草根,右代表精英。在这个定义下,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代中国左右之争。

如果我们的国体未变,那么无产阶级依然是我国的统治阶级,既然是统治阶级,说要“防止”它那是一种思维变形。支持左,就是支持国家的根本制度,就是坚持国家正确的前进方向,就是缅怀90年乃至数百年来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如果我们一方面打着“无产阶级”的旗号,而另一方面却否认无产阶级在这个国家中的基本地位,那是一种愚民政策,也会使我们的国家充满矛盾和畸形。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与国际接轨,我们就不能否认资本的积极作用。资本的本身并没有罪恶,有“罪恶”的是驾驭资本的制度和人。充分发挥资本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右的宽容。我曾经说过,站在国家的角度,左和右其实没有本质冲突,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强大这个国家。

左是改革的,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一个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在这个观念下,三十年来,我们坚守的“改革开放”,正是一种左的表现,那么又为何说要“防止左”呢?我以为这仅仅是一种政治上对特定对象的排斥,而根本与“左”的内涵无关。为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提倡左、支持左,因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当前,我们国家新旧矛盾交叠,贫富的严重悬殊、贪污腐败泛滥、发展过程中的不科学等,都严重地制约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改革、不左一点,就不能打破旧框框,就不能让国家步入正途。与此同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左呢?是温和的改革还是激进的革命?这同样是一个大问题。之所以赞同温和的改革,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是站在人民、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执行的问题,而并非制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而并非党的问题,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用极端的方法来否决现行制度,因为那样的结局就是否决左的自己。进一步说,要革命就会有动乱,而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其结果只会亲者痛仇者快。这些,也正是右的温和、保守和中庸。

公平正义是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但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我们需要倡导的,是个人奋斗下的公平正义,只有这样,这个国家的的创造力才会生生不息、财富才会源源不断。绝对公平之下,人人都会产生思维和行为的惰性,这个惰性将极大程度地遏制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遏制不劳而获的腐败、不劳而获的卖淫、不劳而获的坐等,而绝不是涌过“公平”的手段去让人人公平地去腐败、公平地去获取不义之财。让草根有成功的通道,让精英有施展的舞台,让人们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才是迫切要做的。如果一味地讲公平而放弃了奋斗,这个国家将会变成“寒号鸟”之国。(夏雨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