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2009,为未来世界潮流定方向

火烧 2010-05-1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2009年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制度病引发全球反思,二十国集团推动多极化发展,价值观重塑成为新趋势,文章分析未来世界潮流方向。
2009,为未来世界潮流定方向


詹得雄 

    

    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时,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惨剧,以及随之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2008年到2009年经历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则具有历史转折点的重大意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均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巨大变化,为今后的世界潮流定下了方向。

                          “新自由主义”患的是制度病

    人们都感到,当今世界变得真快。仅仅几年的不负责任的次贷风险,竟然会引起了海啸,给了正在金融市场上狂欢的人当头一棒,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驾驭了危机的神话随之破产。
    给西方带来灾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说白了就是要放松对市场的一切管制,让会赚钱的能人放手赚钱。它的大行其道,若从英国撒切尔夫人1979年5月3日当选首相算起,足足30年了。想当年,她在当选之日说:“英国民众放弃了社会主义,30年的实验彻底失败了——他们(英国人)准备尝试别的东西。”且不说英国之前实行的是不是社会主义,撒切尔夫人的主张是“私有化、解除管控、减税、取消外汇管制、打击工会权力,赞美创造财富而非分配财富。”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概括。然而,30年又过去了,该报说这是又一个“30年的实验彻底失败了”。这不能不使人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叹。
    资本主义病了。这可不是“偶感风寒”。据统计,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18世纪每隔70年才有一次;在19世纪缩短为20至30年;到20世纪则为8至14年;而21世纪才开始不到10年,就已经发生两次了。这已经不是一种能痊愈的病,而是制度病。
    美国人民要求改变,奥巴马在竞选中高呼改变,他当选后不是不想改变。遗憾的是,选民看到,哪怕奥巴马只是想要限制一下华尔街巨头的高薪和巨奖都做不到。难怪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尼尔﹒弗格森写了下面这段气话:“让危机中的失败者极度气愤的是,现在对小债务人有一套法律,对大债务人则是另一套法律。如果你失业了,支付不了1500美元的月供,没人打算救你。但花旗银行集团可以亏损277亿美元,却可以指望联邦政府拨给它450亿美元。”

                         “二十国集团”代表着新方向

    这是常识:经济变了,政治不可能不跟着变。美国独霸世界的梦想已破灭了,一个多极化的新时代正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作为这种变化的一个象征,是今年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了两次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这20国中,有包括原来“G7”的10个发达国家,还有代表各洲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决定如何在金融海啸中拯救世界。
    世道真是变了。究其原因,不由得想起西方的一句谚语:“上帝要谁灭亡,必先叫他疯狂。”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开始,西方,特别是美国一些人着实狂了十多年。在他们看来,历史终结了,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必然很快一统天下了。对于他们的眼中钉,压得服的压服,压不服的干脆打服。于是美国借“9﹒11”之机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再加上所谓的“颜色革命”,一时气势汹汹,黑云滚滚。而这一切都是在“推行民主”的口号下进行的。
    与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相对称,美国政治上有一帮“新保守主义”者。当时美国学者中“很少有人愿意显得不够强硬,因而冒着不被邀请参加下次会议的风险。”
    如今,再这样傲慢下去不行了,奥巴马的形象与小布什反差很大。他9月23日借联合国大会的讲坛对全世界说:“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一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应当寻找自己的道路,没有一条路是尽善尽美的。每个国家都将沿着发源于本民族文化的道路前进,过去美国民主宣传常常选择性过强。”但愿这不是奥巴马一个人的愿望。 

                          “普世价值观”并非是万能药

    西方世界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形成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那是资产阶级从国王和教会手中争来的权利,他们可以自由地做生意赚钱,在市场机制下享受平等,用博爱的观念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富人与穷人,厂主与工人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与博爱。现在西方一些人以这些为口号,目的是要干涉别国内政,达到控制你、剥削你的目的。
    对这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德国《欧亚杂志》2009年3月号刊登鲁道夫•马雷施的文章说,当年英国人眼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没有东西来交换,于是运来了鸦片。中国人禁毒,他们说你反对“贸易自由”,发动了战争。该文看到中国在当前金融危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感慨地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没有理由将自由民主制度神圣化。只要到过亚洲城市就会感觉到,亚洲人不再觉得自己不如甚至要听命于西方。新世界——后美国时代——已经令人赞叹。”
    金融危机这个现实迫使人们思考。日本《文艺春秋》2009年5月号刊登企业家神谷秀树的文章说:“所有人都对这种被华尔街牵着鼻子走的‘贪婪资本主义’(比尔•盖茨称之为‘回报富人的资本主义’)束手无策,没人指望它会复兴。人们已经开始扪心自问,什么样的社会才是能够让我们幸福的社会?这就需要树立起建立新的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
    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3月11日刊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莱亚德的文章说:“我们必须停止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创建一个更人道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体验的质量才是评判标准。”
    这样谈论价值观的言论很多,不必一一列举了。危机带来苦难,但也带来清醒。
    (《环球视野》2010年5月17日第292期,摘自2009年12月31日《参考消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