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论弱势群体的“反抗权”

火烧 2010-06-0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6
文章探讨弱势群体通过反抗争取生存权利的过程,分析阶级斗争与社会平等发展的关系,强调民主进程与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论弱势群体的“反抗权”

一、被统治阶级的权利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两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二是被统治阶级获取越来越多的生存权利,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不断得以改善。这也就是所谓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人类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越来越好,人际关系也越来越趋向于“平等、公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尊贤”的口号,什么叫尊贤?那就是对于国家政权,不能只由氏族贵族把持,有能力的普通百姓也应该有参与国事的权利。这不就是在要求平等吗?而历史的发展正是这样,到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进入国家政权。民主的范围是逐渐扩大了。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氏族贵族自然是不愿主动让出权力的,于是斗争就发生了。发生在新兴的地主与保守的氏族贵族之间,新兴的平民阶层与保守的氏族贵族之间,经过斗争,保守的氏族贵族被打倒,新兴的地主阶级成了统治阶级,中国社会就这样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在奴隶社会,参与政权的只有氏族贵族,而封建社会,普通百姓获取了参与政权的机会。  

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相比更突出的表现则是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的生存状况相比于过去的奴隶大大改善了。地主是不能随意处罚农民了,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农民更多的生存权利。这样,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显然是相对于奴隶主贵族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改善了。  

但封建社会到底仍然是一个等级制社会,不同阶级享有的权利是不同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新兴的经济力量,那就是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他们就要求打破封建贵族、教会享有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权,要求政府给予他们同样的经济、政治权利。于是,斗争就开始了。最终资产阶级获得胜利,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社会更加平等、公正。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了社会主要矛盾。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和资本,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这仍然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无产阶级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不断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其力量不断壮大,斗争越来越有效。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统治的稳定不得不对无产阶级作出一次次的让步,赋予无产阶级越来越多的权利。比如八小时工作制、选举权、罢工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改善。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又纷纷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的公平程度在不断提高。  

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过程,这种进步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社会越来越平等、公正,被统治阶级的权利不断扩大。这也正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核心。  

在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来,这种精神文明的进步是和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分不开的,是被统治阶级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没有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就没有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一个黑人成为美国总统,这在二十世纪中期可以想象吗?没有马丁·路德·金的牺牲,会有今天的奥巴马总统吗?  

二、关于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权”  

被统治阶级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不断反抗,不断被镇压,不断获取新的权利。这种种权利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反抗权”。“八小时工作制”,就是资本家如果随意加班加点,工人就可以反抗;“选举权”就是如果统治阶级侵犯工人的利益,工人就可以投反对票以示反抗;罢工自由更是一种明确的“反抗权”。  

被统治阶级“反抗权”的增加,正是社会平等、公正的主要表现。这种反抗权也是维护社会平等、公正的主要武器。一个被统治阶级没有反抗权的社会,必然是一种最野蛮的社会,比如奴隶社会。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缺乏反抗意识  

中国的历史有其独特性。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之后,长期以来在生产方式上没有产生大的飞跃。自给自足的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使农民之间在生产上缺乏联系,因而农民阶级天然地缺乏组织性,基本上是一盘散沙的状态。这也决定了农民对他人、对家庭之外的世界不关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  

于是,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虽然遭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有时甚至十分严重,但由于他们难以组织起来,就无法同地主阶级展开经济或者政治上的斗争。比如减租减息斗争。这也正是农民阶级生活艰难,并且难以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斗争的经验,自然也就不会有斗争意识。农民阶级面对艰难生活而又感觉无力改变的时候,就不得不接受了统治阶级所炮制的用来麻醉人民反抗意志的“天命论”思想,——一切都是命,受剥削和压迫都是上天注定、无法改变的。这样,农民阶级的眼光就被局限在家庭之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其它权利,对于精神生活,对于做人的尊严,他们是没有奢望的。他们甘愿屈辱的生活在地主阶级的压迫之下,只要能有口饭吃。  

农民阶级只要不能组织起来,就无力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向地主阶级缴纳多少赋税,就只能完全由地主阶级说了算,一盘散沙的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弱势群体没有反抗意识,不具备限制统治阶级的能力,这使得统治阶级可以为所欲为。——封建国家的法律虽然严禁随意杀人,但地主阶级完全可以以合法的经济手段将农民逼上死路。于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一旦尖锐起来,比如由于天灾或其它原因,农民交不起赋税了,地主大多是不会主动免去农民的赋税的,而农民又无权要求减税。这样,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就无法调和了,就有了激化的危险。一旦相当数量的农民处于这种状况,农民起义就暴发了。  

如果农民有要求减税的权力,那么,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调和的,这就会避免很多的社会动荡,避免许多人陷入困境。但这种减税权利,地主阶级当然是不会主动交给农民的,而农民又不能组织起来进行斗争。于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就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发生着。  

但农民起义并不是争取经济、政治权利的斗争,而是农民解决温饱的唯一选择。他们不是要求地主给予他们减税的权利,而是要从地主阶级手中夺取生活资料以解决吃饭问题。  

所以,地主阶级给予他们的只能是残酷的镇压。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要么农民阶级将地主阶级的国家政权推翻,要么地主阶级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这不是一种社会改良运动,而是一场财富争夺战。  

正是这个原因,一场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农民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或者政治上的权利。  

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一个朝代在更替,但政治制度始终无法改变,始终都是官僚专制制度,被统治者不享有任何经济政治权利。小农经济在延续,官僚专制在延续。经济与政治配合地如此默契。于是,中国社会始终无法产生飞跃式的发展,而只能缓慢前行。  

可见,在阶级社会里,如果没有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这个社会是很难进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说,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封建社会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就像欧洲国家的科技进步,其中一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工人不断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资本家就希望通过科技力量来减少生产对工人的依赖。工人在与资本家斗争,资本家也在想方设法与工人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正是促进欧洲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封建社会恰恰是反面例子,正因为农民阶级无力与地主阶级斗争,所以社会发展缓慢。  

四、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840年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外国势力的侵略,中国的爱国志士们开始了救亡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那些爱国志士们的牺牲精神,可谓可歌可泣。但是,由于作为中国社会基础的农民阶级没有被发动起来,这些运动都没能改变中国的性质,中国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阶级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政治权利。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改变了这一切,革命的主体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都是农民,但革命的性质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场革命不只是要为农民阶级争夺财富,它有了更高远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工人、农民阶级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场革命分作两步,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土地革命的方式剥夺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阶级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革命的步伐如果至此停止,那么中国的经济基础就仍然是小农经济。新中国在工业上是极其落后的,农业仍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在这种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土地改革刚刚完成不久,农村中的贫富分化就出现了,个别贫困农民卖地的现象也出现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中国将成为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地主成为农业资本家,城市中出现工业资本家。  

虽然共产党是执政党,但共产党能阻止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兼并吗?农民生活出现困难,国家直接给予经济补助,这种方式是避免农民陷入贫困的根本之计吗?  

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新中国行不通,这里不多加论述。  

总之,中国共产党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那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行使对生产资料的管理权。共同的经济活动将工人、农民组织起来了。农民阶级摆脱了分散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集体劳动成了农业的主要生产形式。  

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个体经济下人们之间缺乏经济联系,所以人们就自私,没有社会责任心,而在集体经济之下,个人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起来,人们必然去关心集体,社会责任心也就必然产生了。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型表现,集体主义精神代替了个人主义的自私心。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不会一蹴而就。但变化的趋势是明显的、肯定的。  

工人、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而某些官僚、知识分子由于不参加工业、农业生产,从事的是行政、文化工作,如果没有高度自觉的精神,他们的思想不免会落后于工人、农民。在他们的思想中,个人主义的自私性反而是比工人、农民要多很多。毛主席号召干部、知识分子参加劳动,是何等良苦的用心啊!但由于他们的工资、待遇等与劳动没有关系,这样的劳动也就没能改造他们的精神。他们反而把这种劳动看作是毛主席在“折腾人”(季羡林语)。关于这一点在此不多论述。只提正面的例子进行对比,那就是焦裕禄同志和钱学森同志,他们也是干部和知识分子,但他们有着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他们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献给了人民,他们是集体主义者。  

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公有制之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直接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是统治阶级。他们享有着从未有过的经济、政治权利。  

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和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包括农民阶级)拥有合法权利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在中国,人民是统治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他们是作为统治阶级与地主、富农、资本家进行斗争。地主、富农、资本家已经不是统治阶级了。公有制建立之后,他们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作为统治阶级享有着各种权利。而在西方国家,工人阶级是作为被统治阶级享有某些权利。他们在与资产阶级的对抗中拥有这些权利。  

五、“改开”后中国人民的权利状况  

毛主席去世不久,中国就进入了“改开”时代。“改开”是从破坏农村的集体经济开始的,农业由逐步走向机械化的集体大生产重新退回小农经济,一户人家分了一块耕地,一户人家独立进行农业生产。经济基础的变革再次改变了农民阶级的精神面貌,集体经济短暂的历史还远没有培养起农民阶级自觉的社会主义觉悟,于是,他们重新变成了自私、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个人主义者。“改开”之初,产自农村的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是典型表现之一。  

农业的私有化改革之后,接着就是工业、商业的私有化。  

国家的管理权重新回到官僚手中,农民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人阶级成了雇佣劳动者,工厂不是他们的,他们怎么会有管理权呢?管理权归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  

中国开始补资本主义的课了。  

官僚和资本家成了统治阶级,农民和工人成了被统治阶级。  

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在此充分显现。中国的某些人史无前例地发明了怎样把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怎样以欺骗的手段将国家的统治结构翻个个儿,在统治阶级毫不觉察的情况下将他们变成被统治阶级。  

1982年,邓小平同志说,既然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那罢工权利有什么意义?于是,宪法规定的工人的罢工权利就被取消了。

可是,今天工人阶级不再是统治阶级了,罢工的权利能不能恢复呢?  

那一定要得到资产阶级的允许啊!  

   

“改开”在不断深化。越是深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越是感觉自己的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于是,他们就去告状,没有人理踩他们,他们就去上访,结果被关进精神病院。  

他们很愤怒,想反抗。但法律取消了罢工权,取消了四大自由,取消了告状权。只要反抗,就是违法,就会被关进监狱或精神病院。也就是说,“改开”之后,他们不仅失去了管理国家的权利,也没有反抗的权利;他们不仅成了被统治阶级,还是没有反抗权的被统治阶级。  

所以,官僚和资本家一点也不害怕他们,公开地欺负他们。资本家就是要扒他们的房,他们气得没法只好自焚,脱离苦海;资本家就是要把工厂办成血汗工厂,你受不了你就跳楼,富士康的工人就只能不断跳楼,好脱离苦海;有人实在气不平,但有气无处发泄,去和资本家打也打不过,人家有武警保护,脑子一犯糊涂,就跑幼儿园乱杀小孩,又被资本家控制的媒体说成臭狗屎。  

被统治阶级没有反抗的权利,只会让这个社会的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越来越严重。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物质财富在不断增长,但精神文明越来越堕落。  

人民的权利已经很少,但仍在不断地被剥夺,近几年中国不断发生的天灾人祸中,政府对人民实施的强制性捐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民没有反抗权的结果就是统治者越来越不把人民放在眼里。转基因主粮的推广,充分表明某些人对人民的侵犯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几乎没有被统治阶级向统治者争取经济、政治权利的社会改良式的斗争。蒋介石统治时期,各民主党派也进行过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但这种斗争是发生在社会上层,广大农民完全没有参与。共产党建立后,曾带领工人阶级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比如“二七大罢工”,但这种斗争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也不是人民同反动派斗争的主要方式。后来,农民阶级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是以战争手段夺取了政权,然后直接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不存在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进行的经济、政治斗争。由此看来,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被统治阶级争取经济政治权利的传统。  

由于没有经济政治权利,今天,许多中国人仍是把温饱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统治阶级虽然不断地欺负他们,但是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不会进行反抗。这种心态和封建社会的农民极其相似。但到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了,经济在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在变化,小农经济虽然在经济中仍占一定比重,但工业已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单纯依赖农业生活的人数已很少,大多数农民也加入了工业生产中。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庞大的群体,他们被称作农民工。这是一群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的农民。  

中国国土广大,私有经济的发展导致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是产生农民工的主要原因。他们不得不到发达地区为资本家打工。他们的打工生活是这样的:工作劳累;收入低下,——永远没有发财的希望,只有永远给资本家打工才能得到温饱;背井离乡,——内心孤独。  

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生活在外地,常常会有浮萍一般失去根的空虚感。所以,如果能够生活在家乡,即使只能赚到满足温饱的钱,人们也会满足。背井离乡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家乡的作用,思乡之情会使人们心灵空虚。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反而是有了精神需求了,只是温饱已经不能令他们满足了。他们渴望赚点钱回到家乡,于是,除了吃饭穿衣,他们就希望能有多余的收入,好摆脱这种背井离乡的生活。这样,他们就有了和资本家进行经济斗争的动力。  

所以,在今天的中国,代表着最先进发展方向的,正是这些背井离乡的打工者群体。他们是推动中国走向平等、公正的最主要的力量。他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的方向。  

     2010年6月 河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