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少拿 “体制机制”说事

火烧 2014-09-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批评官员过度使用体制机制作为推脱责任的借口,呼吁少说多干,强调制度执行与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倡导务实作风。

 

  在中国,“体制机制”是一个高频词,新闻报道中有,政策文件中有,领导发言致辞中也有。我们在反思问题时常讲体制机制不健全,我们在部署工作时会说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有人这样感慨,“体制机制”是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 “体制机制”频繁甚至过度的使用,笔者以为表面上这是文风的积弊,但根子上就是官僚主义作祟,是一种敷衍群众,糊弄上级的表现。

  应当承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导致束缚甚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对此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那就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逐步建立并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然而体制机制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在很多官员的内心是模糊不清的。

  其实,体制机制不是什么宏大的哲学概念,他就是用于自我约束的规章制度,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与方式。每个人都生活在体制机制之中。体制机制由人而起,因人而生。然而一些官员习惯将体制机制与人的关系割裂起来,至少是把自己排除在外。仿佛体制机制的问题是上级遗留下来,要改也须上级先改,或者是归咎于别人工作进度的滞后,要动也应别人先动。总之,在体制机制的问题上,显得自己既是无能为力,也是无可奈何,丝毫不去思考自己在体制机制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有的官员乐衷于体制机制挂在嘴边,就是为了显示所谓的”宏观视野”、“全局意识”。任何细碎的问题只要套上了体制机制的帽子,就能立即“高大上”起来。在这些官员看来,凡属于体制机制的问题就是复杂艰巨的,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需要决策者慎而又慎的。这种认识给后续工作的不力留下了可以辩解的空间。但凡多年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官员们只要将其上升到体制机制层面,质疑者便立马没了脾气,因为谁都知道,在“巨大”的体制机制面前,任何人都是“渺小”的。正所谓撼山易,撼“体制机制”难。

  笔者以为,将“体制机制”具象化,应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的前提。换而言之,我们就是要把看似抽象的体制机制指向具体的规章制度,解构到每项工作的环节与流程,并锁定到对应的行为人。这样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分清体制机制的问题到底是制度本身的不合理,还是执行人的不给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最后恕笔者再直言一句,请官员们少拿“体制机制”说事,多拿出些实干的精神。更不能再拿“体制机制”作为推托自己责任的理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