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千万元建成的新公路才交工就砸毁重建为何无人问责?
耗资千万元建成的新公路才交工就砸毁重建为何无人问责?
蔡金安
领导一句话,就让耗资1200万元新建成的公路被砸毁重建,为此又要投入2500万元巨资。这等怪事竟堂而皇之地发生了。目前,重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不仅给过往车辆、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了数百万公共财政资金的浪费。如此震撼的新闻,在当地管理层那里却风平浪静,没有一个人被问责。原先的负责人该干嘛还在干嘛,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可笔者感到十分痛心和愤怒。
2010年8月10日《新京报》报道,一条耗资千万元刚刚在今年7月份改造完成的园区公路——杭州市萧山区鸿达路,短短十几天之内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彻底改造”。
据了解,鸿达路建于1993年,是萧山东西走向的园区公路,长5.5公里,宽40米。刚建成时是水泥路面。中间为总宽16.1米的4个机动车道,两边为宽2米的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分别为5.5米,余下的就是人行道。负责鸿达路二标段二期改建的浙江耀圣建设有限公司一位杨姓工作人员说:“二标段是以550多万元竞标得到的,整条路改建费用在1200万元左右。从去年年底开始动工,今年7月份才正式完工,已经验收使用。”
目前负责鸿达路道路改造的,是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萧山鸿达路改造工程项目部。施工人员说,现在要把鸿达路原来的水泥路面全部砸掉,换成沥青路面,要比原来加高15厘米左右。7月份刚建成的两个沥青车道也要垫高10厘米左右。要求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
耗资1200万元建成的公路被砸毁重建,只是源于领导视察时的一句话。据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副局长任文祥说,“本来我们打算在替代期结束以后再对鸿达路进行彻底改造,所以只进行了增加车道的施工。7月份杭州市相关部门来鸿达路视察,认为该道路会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所以决定将彻底改造提前。”“我们是7月14日接到萧山区政府通知的,要求我们‘专事专办、特事特办’,今年9月底之前改造全面完成。”他说,这次彻底改造费用在2500万元左右,刚刚完工的沥青路面将会成为新道路的“稳定层”。“损失肯定是有的,在2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
浪费巨额财政资金却无人被问责,不能不令人痛心和愤怒。
如今,“彻底改造”道路施工工程已经开始,原来耗资千万元建成的沥青车道瞬间变成了“地基”。按以往无数类似事件推测,任文祥副局长估计的损失在2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很可能偏少,但就是这数百万国家财政资金的损失也不是小数目,决不能无人担责。可现实呢,并无一人被问责,大家仍然其乐融融,倒是在几个方面创造了机会:1、地方GDP得到拉升;2、某些施工单位揽到了活赚到了钱;3、某些官员又可收到参与竞争的企业的进贡。真是令人痛心和愤怒啊!我们常常看到,明明是一件损害国家利益的败家子工程,最后却往往以少数人和利益集团皆大欢喜收场。这种状况如果任其长期存在下去,将贻害无穷。
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建设、破坏性建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建华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三点,其中一点是公共设施规划不到位,实施前没有经过科学的专家论证。
任副局长说,“什么路该整修,该怎么整修,整修成什么样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这个大规模砸毁新路再重建的工程,实施前根本没有经过专家论证,只是被来视察的领导一句话敲定的,而该领导的动机则是认为该道路会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领导随口表态定决策代替科学的专家论证,实在是一大悲哀。另外,从该领导的话,看出还是“形象工程”在作怪。“形象工程”以前听得多了,这次又在这里作了一个不光彩的注脚。只重形象不重实用,把巨额国家财政资金当水泼,这样的领导哪里称得上人民的公仆?
此事件也警醒有关部门对公共财政支出要有严格的预算和使用监督,不能由官员乱点鸳鸯谱。我们看到,砸毁新路再重建的树形象工程,该区政府领导可谓高度重视,对原耗资1200万建成才验收启用的新路毫不在乎,通知下面“专事专办、特事特办”,再拨付2500万元左右的彻底改造费用。这里哪里看得到对公共财政支出要执行严格预算和使用监督的影子?
此事件还警醒有关部门对公共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为了树形象,浪费国家财政资金数百万,居然无一人问责,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
浙江大学教授范柏乃认为:“这是政府决策的失误。”他说,在鸿达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了大量纳税人资金的浪费,政府有关部门和个人应该承担其相应责任。“公共设施怎么规划和建设,不应该只凭某些领导、某些部门拍拍脑袋想、拍拍胸脯就作决定。”
范教授此话充满良知,是正义的呼声。我们不忍心看到官员们把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随意糟蹋。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对失策失误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损失的官员的问责机制一定要早日实行。我们深深期待着。
20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