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想好了这个主题,但一直未能成文。现在红五月快过去了,赶紧完成任务。
红五月对我们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月份。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正是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一九四七年的五月二十日南京发生反蒋、反内战大血案;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蒋介石用共产党员的鲜血染红了这一天;一九二五年五月卅日发生五卅惨案,导致全国性的反帝斗争,等等。总之,五月是被革命者鲜血染红了的月份,故称红五月。在这样的日子日来讨论红歌问题,我感到有特别的意义。
红歌这个词是从重庆传向全国的。“唱红打黑”的口号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响应。现在唱红歌已经成了全国各地的重要活动,包括我们常州也不例外。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红歌?为什么现在要提倡唱红歌?
关于红歌,从“百度”里可找到这样的定义: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我感到这个定义基本上是准确的。
现在为什么要提倡唱红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红歌已经淡出了生活。我们听到的歌曲,大多是属于靡靡之音。整天哥呀、妹呀、爱呀的,销魂蚀骨,使我们的年轻一代迷失了方向。过去有“黄色歌曲”一说,如《何日君再来》在抗日时期就被公认为是“黄色歌曲”。改革开放后我听到了邓丽君唱的这首歌,感到曲调优美。那“黄”在哪里呢?原来这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试想,当日寇的炸弹落向中国大地、凶残地屠杀中国人民的时候,那“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这样的词和软棉棉的曲调,与当时浴血抗战的时代是多么地不合拍,它是消蚀人们斗争意志的“利刃”。正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才将它定为“黄色歌曲”的。而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迷漫着金钱至上的空气,人们都为自己的利益而竞争着,国家的前途、中国的命运,很多人都已不再关心,这时多么需要用激奋人心的红色歌曲来唤醒他们啊。红色歌曲一经重庆提倡,很快就席卷中国大地,这决不是偶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只注重于经济建设,而放松了人的思想建设,从而导致了人的道德大滑坡。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改变,中国的前途实在令人忧虑。重庆“唱红打黑”的兴起,为当今中国开辟了一条新路。有的人认为这是“回到文革、回到毛泽东时代”,这是不正确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相似于以前事物的某些特征。但这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一种螺旋形上升。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正需要毛泽东时代正确的东西回归,也只有它才能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历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唱红歌正是又一个“春天的脚步”,预示着中国今后将会更健康地发展和前进。 最近薄熙来同志指出:“‘精神可以变物质。’讲钱财、比实力,当年共产党比国民党差得远,但共产党人最终得了天下,就是因为我们党坚持真理,追求正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绝不意味着不讲精神,不讲思想道德。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正像小平同志强调的:‘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重庆的财力并不宽裕,但我们‘唱红打黑’,实施‘十项民生’举措,努力缩小‘三个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不仅没有耽误经济发展,反而使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社会更加稳定。这再次说明,精神可以变物质,力量是巨大的。”薄熙来讲得很好,对唱红歌的意义作了深刻阐述。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所以我支持唱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