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青年学生的一些想法
由于事先没有写草稿,所以言语比较混乱,各位还请见谅。
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要好好读书,将来要作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于是我们立下志向,努力学习。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学习却突然发现我们丢掉了最初的志向,国歌开始不能激起我们的共鸣,我们接受的所谓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是学校走的形式。我们渐渐失去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失去了青年学生应有的品行。
先说说对我们志向的想法。我们曾经有的,是在小学时候加入了少先队,我还记得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的场面,我们要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佩戴着红领巾,是很光荣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的志向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上了中学,我们逐渐被繁重的课业压的喘不过气来,也就没有太多时间去想未来我们要怎么去建设祖国,我们的目标是考个理想的大学,只有进入了大学,我们建设祖国的志向才能得以实现。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我还记得我交的入团申请里激昂的文字,我表达了要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迫切愿望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那个时候“两弹一星”的前辈们的事迹真的可以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在没有技术支持,在恶劣的实验环境下,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们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两弹一星”真的很伟大。这也是我们当时学习的动力。上了高中的一个重大改变是,“两弹一星”的光荣事迹不再是我们学习的动力,而只是扮演着作文素材的角色,被藏在不起眼的角落,只有需要时才拿到文章里。上了大学,我原本以为这里真的是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场所,但现实是,在这个环境里谈爱国,建设祖国会被嘲笑,说什么社会主义好更会被当做智障。在这个熏陶下,我们的志向从此开始模糊。我们不再以建设祖国,成为栋梁为理想,我们的目标变成了,要有一份地位高,多金的职业。这就是我们青年学生的现状。加入中国共产党变成了服务于将来工作的工具,上党课也只是走形式,连上党课的老师都说了,你们要是不爱听可以睡觉。这叫什么事情?我们的党员要是都是这样选拔进来的,我们的党危矣。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信仰”是拜金。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很严重。即便是大学里也有这样的说法“没有什么事是钱不能摆平的”。这根本不是校园里应该出现的。我们的志向散失了,爱国开始成为一个书上的名词。我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有一个物质充裕的生活,而并没有考虑我们国家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很多学生都不敢站出来去当建设西部的志愿者。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许多青年学生现在没有志向, 没有那种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爱国主义也只是一个永远化不成行动的口号。
然后就是大学现在的学习风气。这个问题我想不必多言,网上传的很多的大学教授抄袭论文,还是大学博导什么的潜规则女学生的事情,足以说明我们大学的畸形发展。从教授的角度说,现在不少教授已经不再简单的是教授了,可能是某集团的董事长,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不能一心一意研究学问,而经常想着如何去弄一个研究项目然后去跟国家骗点经费,顺便搞个什么不起眼的专利装点一下自己的学问。从学生的角度讲,不能否认,认真学习的同学还是有很多的,整天呆图书馆,实验室的大有人在,当然里面很多同学这么努力的目的就跟上面说的,为了将来充裕的物质生活,而非建设祖国。在这些同学认真学习的时候也有更多的同学选择游戏人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青春精力,时光。那么这两种现状结合起来的后果是,我们国家这么多高校学生,我们的科技却进步很慢,难以突破与创新。大学萎靡不振。难以形成影响力。因为我们脑子里想的不是学术,而是金钱。最后补充一下,大学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学习只要按照参考书同样的例题会做题就行了,考试不会挂科,而几乎不需要去仔细研究某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原理。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一直“高分低能”的延续吧。悲哉!只会做题除了应付考试还有什么作用?怪不得我们不能创新的,连原理都不清楚何来应用与创新????
现在的大学生,再过3,4年就要承担起建设国家的担子了,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国家发展有难度的地方去攻关,去突破,而不是仅仅为了一己私欲而投身于外企,用着自己的血汗去为外国资本家积累资本。如果我们都能投身于真正意义的科研建设,我们国家在有困难的技术瓶颈也就不需要去跟外国人购买了。
说的比较混乱,还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各位能提出观点,互相交流,为了我们的青年学生,为了我们国家的希望。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