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的崇拜———毛泽东

火烧 2011-05-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毛泽东时期中国实现快速工业化,工业产值增长显著,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突出,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有人说:“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牺牲了经济建设·······。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情的。实际上毛泽东一直没有放弃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的目标。实际的历史记录表明了这一时期的进程实质上是一个迅速工业化的过程。“四个现代化”的口号是在文革后期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会议上提出来的。在毛泽东领导时期,工业总产值增长38倍,重工业总产值增长90倍。从1950年到1977年,工业产值以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如果从1952年算起,那就是11.3%。这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同一时期取得的最高增长率;而且,中国工业产量在这个期间增长的步伐,比现代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在迅速工业化的任何可比期间所取得的工业步伐都快。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毛泽东时代这种经济建设的成果不是为一部分所垄断,而是相对公平地全社会所分享。也正是这样,建国初期,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人均寿命达到了65岁。与此同时,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降低到了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中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已经基本普及了廉价的中学教育,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进入学校;“赤脚医生”当时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延长了农民朋友寿命。不仅城市职工实现了免费医疗,在广大农村也建立了合作医疗;不仅在城市建立了职工退休保障制度,在农村也建立严格的“五保户”制度,使需要救济的农村社员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做到了现实中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些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况且,新中国的经济以“一穷二白”为发端,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十五分之一。就是在这物资资源极度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无外援的情况下,毛泽东以自力更生的国策,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把中国变成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也使中国可以自豪地说: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是既无外债又无无国内通货膨胀,在世界发展国家中绝无仅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