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主席重视知识分子

火烧 2011-05-30 00:00:00 历史视野 1035
文章揭示毛主席重视知识分子的真相,通过父亲工资、汪曾祺收入、茅于轼回忆及钱学森贡献等实例,说明毛主席时代对知识分子的高待遇与礼遇,强调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由于伤痕文学的影响,以及文革中,一些教授专家受到冲击,给后人造成一个错误印象,即毛主席不重视知识分子,甚至是歧视知识分子。

       其实,这是错误的,本文就是要揭开真相。

      我的父亲是个教员,文革中他拿每月五十的固定工资,而母亲是国营企业的工人,最初每月十八元,后来上涨了,也不过三十元,比父亲工资少的多,可见,毛主席时代,虽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但国家重视知识分子,给知识分子比较高的工资。

      我看过汪曾祺的小说,讲他下放在河北张家口,在农科所工作,他是知识分子,同所的小年轻问他拿多少钱,他如实回答,七八十,那小年轻很惊讶,凭什么老汪拿的钱是我的几倍。我们知道,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而他本人有过在张家口农科所工作经历,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知识分子的收入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并不低。

      即便是一贯反毛的茅于轼也不能否定这个事实,他在八十抒怀中,回忆了一些往事,文革中,他的收入在百元以上,他的妻子爱吃饼干,我们知道,毛主席时代,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实行高积累,低工资政策,茅于轼能拿百元薪金,他的老婆能经常吃饼干,说明,当时的国家对他不薄,也间接说明,国家重视知识分子。

        毛主席一向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礼遇党外民主人士。他把知识分子看成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1961年,他在接见蒙哥马利元帅时,把国民党留下的专家,称之为我们的宝贝,1963,他听取聂荣臻元帅汇报时,指出,要重视理论(科技),要有一批人吃饭不做事,专门研究它。

        毛主席时代,入大学不交学费,政府发生活费,大学生毕业由国家分配。不存在托人找关系自谋出路的现象,大家都自觉志愿地服从党的安排,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钱学森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只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做了一点事。

       钱学森很谦虚,以他的功劳,完全可以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但他很清醒,认为功劳是大家的,是千万科技工作者的,自己只不过是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为国家出了点力而已。

       1958年,国家重点大学的校长,由周总理直接安排,给予中央委员或者候补委员的地位,试问,现在有吗?试问,这是不尊重知识分子吗?哈工大的首任校长,是陈赓大将,有毛主席亲自点将,可见重视程度。

        那么,文革中,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冲击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晚年的毛主席看重文化大革命,他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赶跑了蒋介石,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毛主席为什么那么重视文化大革命?因为他有个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继续革命。毛主席担心,党执政时间长了,党内出现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担心出现资产阶级复辟,担心出现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为此,他要保持党的纯洁,要干部和党员时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缺点有很清楚的认识,他知道一些旧知识分子瞧不起普通的劳动者,为此,他反复提出要改造旧知识分子,要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知识分子的劳动人民感情,做到又红又专,既有文化知识,又有革命理想。

      毛主席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是好的,但是文革中,发生的很多群众运动,由于狂热而失去了控制,进而对部分知识分子造成了冲击,这不是毛主席的本意,也非他所愿意见到。

      事实证明,毛主席是有远见的,现在,国内有了大大小小的资本家,许多干部脱离群众,成了资本的代言人,而部分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缺乏感情,乐于做资本和权贵的走狗,他们不安心科研,到处走穴,骗取经费,乐于参加各种论坛,抛头露面,鼓吹剥削有理,他们的做法,恰恰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