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精神比金牌更可贵

火烧 2010-11-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53
文章探讨亚运会金牌背后的社会问题,强调体育精神而非单纯追求金牌,分析群众体育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呼吁关注体育投入与实际效益,体现精神比金牌更可贵的核心观点。
    亚运会结束了,中国以199块金牌不仅位居金牌榜第一,还破了有史以来金牌最多的记录。这有相当的功劳要归功于庞大的亚会项目,因为有相当多的项目是非奥运会项目,其中有相当多的这样的项目,如武术、中国象棋等都是中国的强项,这些项目不如说就是为中国人自己所设的。
    虽然亚运会很热闹,但几年来,对这样的“热闹”已渐渐失去了兴趣,因为这越来越觉得这是在做秀,充门面,所以没有特意看一场比赛的转播,也没有完整地看完一场比赛,包括开幕式和闭幕式。也许对于某些人群来讲,面子比里子更重要,对我总觉得里子比面子更实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与我有同样的想法,但最近看到一篇《中国金牌第一遭媒体及民间嘲讽》的文章(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378146/1),也许能反映出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其中列举了一些官方数据:“目前,中国有1.6亿人是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高中生里 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和日本孩子比,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 ”难道这不是真实的中国吗?如此看来,我们对金牌数第一有值得自豪的理由吗?
    想必有人说,争金牌数第一能增强国人的荣誉感。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还有许多人没有达到温饱线,还有很多人为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奔波的国度中,为荣誉花几百亿的钱,是荣誉重要还是生存重要?它是否会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的“遮羞布”?当然,我不是反对举办亚运会,而想问举办亚运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促进全民的健身和健康吗?当有人质疑“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一位体育官员回应说:“竞技体育一个很大的作用是给群众体育提供示范。如亚运会上刘翔的一场比赛,现场观众就有八万人,这大大提高了促进作用,因为很多学生和观众会看比赛。世界杯足球赛时,校园里踢球的学生增多。这也是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促进。包括球星的号召作用,很多年轻人买偶像的球衣,效仿他们踢球。”确实,一场竞技比赛能激发一部分人尤其是学生的狂热效仿,可他没有发现,这种狂热往往很快被现实冷却了。一是沉重的课业负担,一是根本没有培训和训练的场地、设施。今天有不少人参与体育健身,并不是为了体育奖牌,而是不想因生病而被迫去榨人钱财的医院。
    金牌确实能带来骄傲和尊严,体育本来也是一种高尚纯洁的运动,可是当“金牌”与功利搅在一起的时候,它却充满了肮脏的臭味。足球竞技比赛是中国体育最典型的例证,搞了这么多年它给我们最终带来了什么?中国人过去有一个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是中国人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对奥运精神新的诠释。如今,在中国的体育赛场上,为争个输赢而大打出手的事也屡见不鲜,这实在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玷污。我同意这位官员的说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要对立。”但我不认为“不是竞技体育成绩好了,就一定是忽视了群众体育。在我们的国家体育总局机构中,群体司是排名靠前的一个司”是真实的。因为不能说他这个司排名靠前了就没有忽视群众体育。正如在该文中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的场地不对外开放。中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不足3美元,低于亚洲年人均体育消费的12美元和世界年人均体育消费的36美元,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体育消费300~500美元。”难怪有网友说:“在城市里找个自由运动的场地真难。强烈建议在每个小区都建个球场。”
    说金牌是一种虚荣也不假,奥运冠军退役后为了生存当起搓脚工却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不是说搓脚工这个行当有什么不好,而是要说我们的体育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只为了金牌而轻视动运动员未来的发展,这正是“唯金牌论”的具体体现。除了对金牌的虚荣外,还有人对金牌的狂热,其一是看到了金牌背后的商业广告效应,所以常会见到奥运冠军做形象大师、形象代理人等。其二是对一些官员具有政绩效应,这种政绩效应源自一些官员急功近利,追求效力第一的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自来水管经常爆裂却不投入资金换,而要大张旗鼓建草坪,因为一个看得见,遮面子,一个看不见,要花钱。同样对于一些领导来讲,他们更看重的是结果,而对过程丝毫没有兴趣,令埋头干活的人心寒。
    今天,为亚运会所感动,并为之动容而差点落泪的是,那些并未获得奖牌的业余运动员。一位当保安的举重运动员,他训练的场所还不如我们的普通健身房,他握把的姿势都业余得不正确,但他努力了。阿富汗高尔夫运动员第一次在草地上打球,难怪他把球打飞了,但他参与了。一位铁人三项运动员每天下班以后才能开始训练,虽然他是最后一名,但他坚持了。一位消防员,在柔道比赛中他输了,但他尽力了……取得金牌的台北自行车赛女运城员,从小没有父母,领着低保,与弟弟相依为命。他们给我们展现的是超越自我的奥运精神。相比之下,“早在2004年,中国奥运金牌的成本就是七亿人民币,在投入数百亿百姓血汗钱之后,只换来几十枚让面子有光的虚荣金牌。中国金牌成本是全球最高的,是西方国家几十上百倍。若把这些钱用在希望工程上,一枚金牌就能换来3500所希望小学,若按人均算,中国每2000万人才有一枚奥运奖牌,而澳大利亚每39万人就有一人在奥运得奖。”想到这儿,我们还为什么而骄傲?为什么而感动?
    其实,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中国女排的胜利,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需要付出汗水,需要团结协作、坚强不屈、敢于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终能战胜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