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哥儿们,再有钱您也别当那冤大头啊!——试拟实体经济劝世文 马望野

火烧 2011-11-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通过保姆涨价与投资亏损对比,提醒投资者避免成为冤大头,强调实体经济价值,呼吁理性投资。

哥儿们,再有钱您也别当那冤大头啊!  

——试拟实体经济劝世文  

马望野  

=================================  

题解——  

【大头】  1,枉费钱财的人。如:一切都不值那么些钱,让人捉了他的大头。2,出份子时出钱最多的人。3,抓阄儿或撇兰结果应当单独出钱或出钱最多的人。4。传统戏里旦脚儿的发式。(见《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陈 刚、宋孝才、张秀珍编,语文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劝世文】  即先前的变文。据《现代汉语词典》,变文乃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在我老家的城乡,常有和尚、尼姑、道士、信士或其他宗教人士,拿着来广为散发,而这类文字就被乡人普遍俗称:劝世文。  

   

■我认同苏文洋先生的看法■  

+++++++++++++++++++++++++  

从保姆工资上涨看投资者亏损  

苏文洋  

++++++++++++++++++++++++++  

本报上周刊登一则消息:保姆价格上涨速度直追房价,专家呼吁应出台家政服务业政府指导价。一位每月能拿2500元养老金的张阿姨抱怨说:2007年,她请一个住家保姆每月只需1000元钱,现在已经叫价2500元,喊价2800元、3000元的也大有人在,养老金全给她也不够啊!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保姆的价格和她们的服务水平严重脱节,很多保姆提供的服务根本不值这么高的价格。  

其实,保姆市场的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十分棘手而难以解决的普遍问题。可以说,此类问题甚多,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存在价格与服务水平(质量)严重脱节。  

本周一(马注:2011/10/31),媒体经济版大多报道资本市场创业板两周年盘点。创业板推出两年来,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71家。创业板制造了164位身家过亿的公司高管,券商等中介机构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近八成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超七成募集资金还躺在银行里“睡觉”。  

再看基金公司。截至10月26日,60家基金公司陆续披露了三季报。纳入统计范围的公募基金整体亏损2412.93亿元,60家公司全军覆没,无一实现盈利。基金公司虽然一个季度赔了2000多亿,赔的都是别人的钱,而自己却大赚管理费,管理者月薪几万、几十万照拿不误。  

简单比较一下,我们不难看出,投资给创业板、基金公司,还不如投资(雇佣)保姆。张阿姨就是把全部退休金拿出来请了一个保姆,保姆的最高月收入也只有2500元,不可能超过这个价格了。尽管服务与价格有所脱节,但多少也要干一点活。假定保姆干了价值1000元的活,还算有1000元的回本。倘若是买创业板的股票,或买基金,很可能分文回报没有。更可气的是,那些创业板高管却一个个成为亿万富翁,那些基金经理却一个个变得脑满肠肥、腰缠万贯,简直是吸血鬼的样子。  

我有时候常常想:那些在资本市场赔得一塌糊涂的小股民、小基民,手里有个几十万,如果不买房子,任凭物价上涨、保姆工资上涨,也到不了节衣缩食、请不起保姆的程度,一定会活得有滋有味。非要把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到资本市场里去白白送给那些老板、高管干什么?买彩票中不上奖,至少你知道自己的一部分钱会进入社会福利事业,积德行善了。买那些没有分红的股票、没有回报的基金,大概谈不上积德行善吧。  

股市有风险,风险要自担。也就是说,你赔了活该。但赔钱不要紧,总要想明白是自己智不如人赔的钱,还是“游戏规则”的不合理让我们赔了钱。你觉得创业板让高管迅速提钱变现的规则合理吗?为什么不能锁定10年,防止他们圈了钱走人?我们投钱给你创业,你却拿钱就走,不好好给我们创业,这算什么?玩高利贷也不能这么个熊样子。买基金是请专业人士帮助赚钱,倘若是请专业人士帮助赔钱,还不如自己直接买股票,至少还给自己节省一笔管理费。改变不了“游戏规则”,就只能改变自己。老办法玩不下去了,规则就有可能改变。我看创业板、基金乃至整个股市的“游戏规则”,如果不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方面有所改变,最终是不可持续发展下去的。  

(《北京晚报》2011/11/02  苏文洋:《从保姆工资上涨看投资者亏损》)  

   

■我给苏文洋先生补充点例证■  

▲例证甲  

++++++++++++++++++++++++  

创业板两年八成散户亏损  

◎一半公司破发  164位老板成为亿万富翁◎  

《北京晚报》记者:邵泽慧  

++++++++++++++++++++++++  

本报讯 (记者邵泽慧)今天是创业板两周岁的生日。当初戴着“高成长、高发展”帽子的创业板两年走来给股民带来了太多的遗憾。新股破发、业绩下滑、高管套现这些问题一直缠绕着创业板。  

◆5成创业板公司破发  

今年打新中了两签创业板的股民陈先生再也不敢申购创业板的股票了,因为这两只股票让陈先生亏损惨重,不但上市当日就破发而且股价是一路下滑,亏损达到了近40%。  

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10月28日收盘价格计算,在271只创业板股票中,依然有209只个股复权价格低于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占比高达77.12%。如果投资者在创业板上市首日买进并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八成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同发行价相比,“破发”的公司也比比皆是。截至目前,复权股价依然被运行在发行价之下的创业板公司有123家,占比为45.39%,接近一半。  

◆上市后业绩频变脸  

随着三季报的披露完毕,271家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成绩单也摆在了股民面前,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据Wind统计显示,创业板271家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42.89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3.8%,与中期22%相比,增速有所放缓,而单季度环比净利润下降约11%,表现出创业板上市公司三季度的业绩正在下滑。  

在全部271家创业板公司中,78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当升科技、康芝药业、荃银高科、新宁物流、国民技术、恒信移动、迪威视讯、国联水产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向日葵第三季度亏损3464.24万,位列创业板单季亏损第一。  

  高管创富套现忙  

现在对于中小企业老板来说,如果自己的公司能在创业板上市无疑是“致富”的最快捷径。数据显示,271家公司登陆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915.2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首发规模达7.07亿元;招募金额达1251.08亿元,招募金额达1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25家。而以今年半年报披露为准,创业板高管累计身家高达2553.35亿元,财富过亿元的董事长就有164位。  

不过这些高管在身价倍增的时候也没忘了忙着套现。Wind数据显示,创业板成立两年以来共有90家公司的274位重要股东进行了941次减持,共减持4.26亿股,减持总市值达到104.15亿元。  

(《北京晚报》2011/10/30邵泽慧:《创业板两年八成散户亏损》)  

   

▲例证乙[A]  

++++++++++++++++++++++++++  

·经济聚焦·  

莫让圈钱毁了创业板  

◎运行两年来120多只股票破发,却有55家公司的管理层套现28·8亿元◎  

《人民日报》记者:  邓 圩  

++++++++++++++++++++++++++  

  10月30日,创业板两周岁,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71家。两年来,创业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但很多公司创新能力不强,业绩下滑,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等“三高”问题严重,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大减。有分析认为,退市制度的缺失,是创业板运行两年来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创业板已覆盖六大战略性新兴行业  

  目前,除新能源汽车之外,创业板已覆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行业。  

  截至2011年9月30日,创业板市场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141家,占创业板市场的52.8%,募集资金996.35亿元,占创业板市场的56.8%。从2010年度的情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支出占创业板市场研发总支出的63.78%,创业板市场51.8%的营业收入、55.98%的净利润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半数的专利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公司持续大量的科研投入取得了丰硕成果。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公司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4930项,显示了创业板强大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经过两年时间,创业板涌现一批高成长公司,如汇川技术、新研股份、吉峰农机、乐视网、新大新材、中能电气、天龙光电等,广泛分布于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  

  两年来,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数量和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上的参与程度加深,逐步成为市场投资的主导力量。截至2011年9月30日,机构投资者交易额占比已经提高到20.04%,持有的流通市值较2009年底增加了76.4倍。这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稳定市场、防止爆炒。  

   

◆超七成募集资金还躺在银行里“睡觉”  

  创业板设立至今,269家公司实际共募集资金净额1771.15亿元(2家新上市公司未计入),是预计募资的近3倍。但投向并购、推行股权激励的资金占比不大,大量的超募资金没有产生效率。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创业板公司已使用了31.07%的计划内募集资金,21.89%的超募资金得到有效使用。而超过七成的募集资金还躺在银行里“睡觉”。而已使用的募集资金里,也不乏用于买地买楼买车的情况,比如神州泰岳曾花4.21亿元买楼,其中2.1亿元来自超募资金。  

  钱多对企业虽是好事,但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来说,绝对是资源分配不合理。尤其对于一个没有相应投资项目的企业而言,给其过多的资金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纵容其犯错。不少牵强附会的投资项目、拼凑的投资安排,给上市公司后续业绩变脸“埋雷”。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后续管理制度的健全。  

  引人深思的是,截至今年10月27日,已对管理层解禁的134家创业板公司中,55家公司的164位董事、监事和高管及其家属减持了公司股份,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共成交586笔,减持总股本为1.23亿股,套现总金额为28.8亿元。此举令市场供大于求“跌跌不休”,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  

   

◆退市机制缺位,很多创业板公司业绩越走越差  

  在“三高”、业绩下滑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影响下,创业板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令人失望。创业板指自2010年6月1日上市,曾一度冲高到1239.60高点,到现在820点左右,中间起伏跌宕。股价大起大落,大多数投资者亏损严重。  

  尤其是今年以来,12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复权后股价跌破发行价,让深陷其中的中小股民“很受伤”。一些高管和创投在公司IPO之前突击入股,解禁后又立即套现,获得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投资回报。创业板成为他们变现的乐园。  

  为什么原本承载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梦想的创业板会出现这些怪现象?创业板的初衷是低门槛、高成长性,但稀缺的上市资源相对众多希望上市的企业,“好中选优”难免将门槛提高,导致创业板公司发审要求一点不低。这就使得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被挡在门外,“包装上市”难以避免,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上市之后业绩变脸、增速下调也就成为了家常便饭。  

  专家认为,创业板的“三高”现象对二级市场投资人未来的财富效应已构成不利影响,对创业板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较大隐患,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反思。对于存在诸多问题的创业板而言,退市制度的缺乏无疑是最突出的问题。有投资者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不好的该死就死,该退就退,两年光打雷不下雨,很多创业板公司业绩越走越差,不鞭打落后也带坏了好企业。  

  在创业板上市一周年之际,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曾表示:“在创业板的各项配套制度中,退市制度是保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实行长时间的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不再强制退到下一层次市场挂牌继续交易”。当时媒体乐观预言退市时间表在创业板两周岁之前,但时至今日仍付之阙如。  

  据介绍,深交所针对性地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新措施,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监管,推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开谴责标准》,实施保荐专员制度保障程序监管,挑选了20家创业板公司参加“信息披露直通车”试点等。尤其是针对创业板公司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在对创业板公司的公开谴责标准上,设定了较主板和中小板更为严格的触发指标。目前,八成以上的公司对全部或部分超募资金做出了使用安排。  

(《人民日报》2011/10/31 本报记者邓 圩:《莫让圈钱毁了创业板》)   

   

例证乙[B]  

++++++++++++++++  

·快评·  

创业板不是提款机  

刘先云  

++++++++++++++++  

在大量中小企业信贷无门苦苦挣扎的当下,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甚至成为公司高管的“提款机”,发人深省。创业板成立的初衷就在于通过募集资金,支持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唯有大胆改革,创业板才能摆脱“提款机”、“圈钱市”的指责,真正成为创新企业的助推器。   

(《人民日报》(2011/10/31  刘先云:《创业板不是提款机》)  

   

▲例证丙[A]  

==============================  

北大副教授炮轰A股是“圈钱市”  

◎股指创下31个月新低  中国A股既不反映经济现状又不同国际同步的表现让投资  

者伤透了心◎  

《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 辉
+++++++++++++++++++++++++++++++
  股指创下31个月新低,中国A股既不反映经济现状又不同国际同步的表现让投资者伤透了心。近日,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吕随启率先通过微博向A股开炮,矛头直指A股畸形的融资功能和混乱的行业监管。
  而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对这十大问题进行了回答。在皮海洲看来,股市如果继续以融资为定位,继续坚持十年大扩容,散户还是应该远离股市这一是非之地。

◆制度错位影响股市表现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股市增长并未与经济发展同步,A股长期涨少跌多难有起色。吕随启认为,制度设计缺陷导致股市结构性畸形。根本原因股票市场的制度设计把融资功能放在了第一位,投资功能放在了从属地位,从而导致了融资功能的强化和投资功能的弱化;许多政策的出发点往往向融资方倾斜,投资者的利益被根本漠视。
  而皮海洲也对疯狂IPO颇为不满。“让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成了中国股市最崇高的历史使命。所以,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股市经历了高速扩容期,美国股市100年才上800家公司,而中国股市20年,上市公司超过2000家,这种扩容速度显然是美国等世界上成熟的股市所不能比拟的。”
  2008年、2011年两次危机中,A股的下跌幅度远远大于处于危机中心的欧美股市,为什么?吕随启认为,这恰恰说明股市下跌主要不是来自于外因,而是归于内因。股市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因此产生的企业造假、机构操纵市场、潜规则的寻租、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监管缺位等因素都使中国证券市场严重不公和低效。

◆三高发行谁之过
  对于发行市场上的三高现象(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吕随启认为,中小板、创业板本身估值不合理,致使市场定价远远偏离其内在价值,这是它们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三高”的原因主要来自利益机制的不均衡,致使寻租、造假、利益输送、虚假出价、追涨杀跌等行为正常化。
  “其中的问题每个人都清楚,却缺少足够的动因去解决,而且每个利益主体都不干净,所以对于存在的问题无力,也不愿去解决。所以三高问题归根结底来自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吕随启表示。
  相对于吕随启,皮海洲对发行制度意见更大。“中国股市根本就缺少市场化的发行土壤。为了让发行人多圈钱,以市场化发行的名义弄出了一个伪市场化发行的怪胎,使新股发行沦为‘三高’发行。”
  此外,皮海洲对新股发行与上市过程中的操纵行为深恶痛绝。“比如在询价环节,鼓励报高价,允许保荐机构推荐询价机构(多为关系户)参与询价。比如对包装上市(也即造假上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对保荐机构拔高发行人投资价值的行为不闻不问等等。” 为什么股市连连暴跌的情况下,新股发行、扩容依旧不断提速,市场是否因此受到伤害?在吕随启看来,扩容会导致流动性严重不足,市场当然会受到伤害,但是股市下跌的主因并不是来自于扩容压力,而是来自于政策面偏紧、宏观过热、微观业绩下滑以及股市本身的结构性缺陷。2008年即使IPO暂停,股市仍然下跌。

◆病态股市谁来拯救?
  为何大盘暴跌时,监管部门不采取措施护盘,而一旦股市上涨却总要加以限制?对此吕随启对监管部门颇为认同。“如果股市大幅上涨,出现严重的股市泡沫,不仅股市本身不可持续,对宏观经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措施给股市适当降温、抑制过度投机。”
  而股市暴跌时,只要没有崩盘的危险,监管部门就没有理由采取护盘,因为股市更多应该靠市场本身自发调节,监管层救市有可能会扰乱市场运行,短期内即使见效,长期内对于市场发展也无益,更何况,无论是政策救市还是资金救市,都超出了监管层的能力。监管层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通过加强监管确保市场公平有效、良性运转。
  相对而言,皮海洲则对监管不救市很不满。“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股市监管者的不成熟,更重要的是监管者对待投资者的冷漠,就像18个路上漠视小悦悦被车碾压而不出手相救一样。”

◆频频造假谁来负责
  面对中国股市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内幕交易等现象,谁该对此负责?吕随启并没有把责任直接推给监管当局,而是认为所有当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监管层在发行制度设计、交易制度、市场监管存在缺位;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盲目追涨杀跌;上市公司造假、内幕交易短期也许获利,长期内必然咎由自取;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即使获利也必然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中介机构缺乏职业道德,短期内能够揽到业务,长期内有可能威信扫地,丧失市场份额。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皮海洲则认为目前对于业绩造假与内幕交易等行为惩处总体上是缺乏力度的。“如造假上市,一旦上市成功,其股票就不会退市,这就鼓舞着后来者前赴后继地进行业绩造假等违法违规活动。”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皮海洲认为监管机构最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因为它没有制定出严厉的法律法规来制约这些行为,更没有严厉查处这些行为,从而导致这种行为在中国股市愈演愈烈。

◆为何中小投资者保障难行
  为什么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关的制度规定往往不起作用?而有利于上市公司发股票的很快会实施?这样的股市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吕随启认为,这种现象首先是由股市作为融资机制设立的出发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上市公司和机构主导市场、普通投资者相对弱势的利益分配格局决定的;此外,也与监管层的政策取向和执行力度密不可分。
  “中国股市总体上是缺少投资价值的(不排除极少数优秀公司具备投资价值)。如果中国股市的定位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继续奉行为融资服务的政策,还要坚持十年大扩容政策,奉劝投资者择机离开股市,股海无边,回头是岸。”
(《北京青年报》2011/10/26 ■文/本报记者 范辉;《北大副教授炮轰A股是“圈钱市”  

》)  

   

例证丙[B]  

++++++++++++++++++++++++++  

·财经观点·
救市不如先改规则
《北京青年报》记者;范 辉  

++++++++++++++++++++++++++
  对于市场争论的股市制度问题和定位问题,记者采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他看来,股市要有出路,先要解决“游戏规则”。

  

◆记者:学者纷纷十问股市,你觉得中国股市存在些什么问题?
  答:中国股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游戏规则”的问题,一个是新股发行制度,另外一个就是退市制度,这两个制度一个管源头,一个管出口。而目前最紧要的就是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目前的退市制度形同虚设,丧失了淘汰的功能,在扭曲股价的同时更是扭曲了A股的估值。应该让失败的垃圾公司退出市场,把资源节约出来,这不仅有利于A股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对上市公司产生威慑力。
  目前的退市制度采用的是单一标准的亏损退市法,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年度净利润很容易被认为操纵,就像“聋子”的耳朵,中国股市应该参考国外的多元化的退市。

  ◆记者:为什么股市一直是涨少跌多?
  答:涨少跌多这个是熊市的表现。中国的股市不能只看指数,大家悲观的是指数。但是有的时候指数是熊市,个股却是牛市。目前中国经济非常复杂和严峻,经济要转型,产业要升级,同时还要保民生。某种意义上,中国股市的指数目前与宏观经济相匹配。

  ◆记者:中国股市还有投资价值吗?
  答:越是悲观的时候越是价值投资者进场的时候,现在就是价值投资者进场的机会。部分投资者非常耐心捕捉底部机会,悄悄入场已经在分批分期地建仓。但是有的投机者却开始在恐慌和抛售,目前市场上两种力量正在悄然抗衡。我认为2300点左右是A股的估值底也是政策底。部分蓝筹股,例如银行和石化都具有投资价值,而白酒和有色却不应该再碰。
(《北京青年报》2011/10/26 ■文/本报记者范 辉:《救市不如先改规则》)

  

例证丙[C]
+++++++++++++++++++++++++  

·新闻内存·
《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 辉  

+++++++++++++++++++++++++
◆全球最差股市
  2000年底,中国的GDP仅8.9万亿元,2011年猛增到43万亿元,增长383%;2000年,M2广义货币发行量13.24万亿,现在是80万亿,增长504%;房价涨了8-10倍,物价涨了5倍以上,汇率从8.28元到6.34元,升值了23.5%。但是,这十年股市从2245到2370点,仅涨了125点,“晴雨表”被扭曲得一塌糊涂,成为全世界最差股市。

◆4.3万亿换来0.54万亿
  Wind数据显示,1990年至今,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Wind的数据显示,1990年末到2010年末,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由于普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其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4万亿元。4万亿元真金白银,换来0.54万亿元。

◆A股8年扩容超美国100年
  美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香港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也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而中国股市仅仅只用了8年。这两年更是扩容的大年。据统计,2010年、2011年,两市共首发347家、226家,分别募集资金4911.331亿元、2118.022亿元;同时,还分别有170家、128家上市公司增发募资3771.756亿元、3333.388亿元。
(《北京青年报》2011/10/26 ■文/本报记者范 辉:《·新闻内存·》)  

   

——马氏子曰:  

耳闻目睹了近几年来的金融风暴对全世界的折腾,我在经济知识方面最大的一点收获,就是分清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鄙人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从前线回到首都,在本单位开办的夜校里,匆匆忙忙了了草草算是读过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流通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作用,还是懂得了一点皮毛,不至于愚蠢到彻底否定金融行业的必要性及其社会存在。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惯性,历来就让我不敢否定劳动致富的道理。何况我们还经过“劳动让人类站立起来”、“劳动创造世界”的理论教育呢!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房子是工人盖起来的,馅饼绝对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实打实,就是自己和同志们一生的信条。玩虚的得到的总是虚的。真理最朴素了。实干加巧干,总离不开一个干字。仿佛记得,大概是阿拉伯人吧,有这么一句谚语,大意说:“如果叫喊能修筑房屋,那么驴子就是最好的工程师。”在这里,我不是用这句话来影射和讥讽金融工作者,他们手里经管的资金还是实实在在的十分有用的家什和财富。只是社会上有某些人所玩弄的字面上和纸面上的花样,却是实实在在地在骗人和坑人。鄙人只是想冒叫一声,提醒一下,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要想致富,还是得靠劳动。千万千万不能把实体经济置诸脑后,扔在一边。我们的国家,还是要多一些“建筑工程师”好,多一些“建筑工人”好,哪怕是首先盖出杜甫为之叹息的容易为秋风所破的茅屋,也比没有房子居住好啊,至少一家人还有个栖身之处嘛!奋斗大半生,连房子都住不上,那还能算是有家有业么?深夜深思,也真叫人难禁悲从中来!  

(2011/11/0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