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与“捣鬼”
“导向”与“捣鬼”
想起来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听到了太多的关于“导向”的话题。而想一想却觉得其中有不少所谓“导向”倒更像是“捣鬼”。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其动机。一是为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一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以回避和掩盖自己的丑陋。
记得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短文,说甲抢了乙的长衫,乙便抓住甲不放,想要回长衫。甲便对围观的人群说:你们看这个人,东三省都要沦陷了,他还只记得他的长衫!
甲的宣传就是捣鬼。
我又想到了抢险救灾。
在几乎所有的直接简接与人祸相关的灾难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宣传多是救人的英雄和老天N年才发的神经,而造成灾难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人的责任几乎极少提到,更没有深谈的。
这种导向的结果就是事故灾难的屡禁不止和层出不穷。
因为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商们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他们一如既往,不断地重蹈覆辙。
最近报道的上海胶州路高层大火可谓最近的一例,到昨天已死了53人。
原因又是人为的:电焊工的焊花燃着了外墙的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必须阻燃,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这些早有明文规定。但从新闻得知,现在的许多外墙保温材料都是可燃级的!许多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根本没有上岗证。
因为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根本无视这些人命关天的规定。只要能多赚钱,他们才不会把什么法规和别人的死活放在心上。
然而,他们是怎么通过工程监理这一关的呢?于是叫人不能不想到官商勾结。
这些事故灾难背后的人为因素,从来没有详实的报道。人民的知情权被这些向导们带着不动声色地擦肩而过,绕了开去。
就好像带团的导游,宁愿走马观花甚至干脆少去些景点,也要把人们带到那些购物店一样,因为她们要拿回扣。
因此,我觉得这同样是捣鬼。
除了天灾人祸,还有最令政府头大的群体事件。
这里面没有救人英雄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只有些表现突出的警察。但恐怕他们只会在内部受到表扬,却不可能对外作为英雄来宣传。
这个向又该怎样导开去呢?
没办法。
于是不许报道,叫“控负”。然而他们又不是致力于控制负面事情的发生,而是在负面事情发生之后,严格控制人们不准说。完全把意思弄颠倒了。就象掩住别人的耳朵去盗铃。
这样我就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我们国家几乎天天歌舞连台,笙乐不断了;为什么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多得目不暇接了,因为要导向。
是为了营造一种环境,让人们看到豪华奢侈的盛世景象和感受详和安乐的太平气氛--社会和谐了。
然而,这种导向能把那些逼得弱势群体不得不游行上访,甚至奋起反抗而闹出人命的诸多实际问题化于无形么?
我有个小孙女,记得那时才一岁多。
一次我带她在家时,她突然闹了起来,哭天抹地地要妈妈。怎么哄也没用。于是我突然故作惊讶地“咦”了一声说:“小老鼠!”,哭声嘎然而止。我知道小东西肯定泪眼婆娑又奇怪地在望着我。便装模作样地弯腰东张西望地找着,念叨着:“跑哪里去了呢?”又用小棍子捣捣戳戳:“出来,给我出来!”如是一会儿,小家伙终于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凑了过来跟着我转来转去,后来她干脆把小棍子拿了过去,也口齿不清地叫着“出来,出来!”。
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东西会出来。
小老鼠没找到,妈妈也终究没来,于是,她只有又坐回到地板上更厉害地哭,要妈妈。
我再说小猫小狗也没有用了。
长大一些之后,对这类似的把戏,她已不屑一顾,还会戳穿你是“骗人”。
那么,现在的这种用转移视线的方法回避或掩盖矛盾的所谓“导向”,对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独立思维能力,尤其是被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纠缠得焦头烂额的当事人来说,能有用么?能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么?客观问题不解决,虽然他们也许会被导得一时转了向,但清醒之后就不会从头再来么?
因此,这种所谓的“导向”,不过是只能自欺却不能欺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如果“导向”之后,一切实际问题都没有切实地解决,以至愈甚,那么,这种导向就是“捣鬼”。
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自古无有。”
因此,如果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话,那就应该把精力才智用到切实解决民生的实际问题上去,而不是殚精竭虑地玩这种“导向”的可笑把戏。
抽薪止沸,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