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莫要捂着伤口等化脓

火烧 2010-11-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7
文章通过古文典故揭示及时处理问题的重要性,结合时政评论,强调忧国忧民精神与开放心态,呼吁理性发声,关注社会问题,避免小病酿成大祸。
《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huán)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yùn)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其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这两篇文章都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诸位看官,尔等看完这两篇几千年前的文章之后有何感言?是否感觉对当世有着非常深刻的警醒作用?!
  
  我每天必看新闻,尤其喜欢关注国内外时政,偶尔也喜欢“胡言乱语”一番,也能顺便写点东西放到网上,可是经常“被”“河蟹”了,这不,前两天写了几篇时评,就“被”“河蟹”了,理由是不宜讨论。郁闷,我写的一点不反动啊,不但不反动,而且是坚决拥护我党我军的,当然,我也不是什么所谓的“五毛党”、“美分党”。我为什么要写那些文章?不是为了赚取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狗屁点击率(更何况点击率也不能赚钱,呵呵),而是出于自古以来被称之为“忧国忧民”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历来是被大多数人嘲讽乃至官方打压的对象。
  
  我文敬屈原、武敬武穆。我敬重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敬佩岳武穆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虽然他们是不受当世权贵欢迎的人,但是,他们却真正的为国为民、至死不渝。我也忧国忧民,所以,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嘲笑,他们认为这些事情不该我管,何况我也管不着,更管不了。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屈原被放逐后与渔夫的对话,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我深深明白,屈原这样的人即使在今天也容不得他,还有文豪鲁迅也是如此。
  
  纵观浩瀚史海,凡纳谏如流者兴,秦孝公、齐威王、唐太宗是也;凡拒谏饰非者亡,周厉王、楚怀王、唐玄宗(后期)是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政者难免也会出现某些失误,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某些为政者,问题出现端倪时,熟视无睹;问题进一步显现了,草草解决;问题尖锐了,尽力遮掩;问题爆发了,方知悔之晚矣,就好比是当今的蔡桓公。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更有权力议论时政,这是中国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可以指出政府的过失,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提出适当的建议与意见,但是得注意方式,不能过激。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必定会很多,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就好像人吃五谷杂粮必然生病一样,生病了不要紧,去医院及时就医即可,千万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必定会小病变大,大病等死了。现实是,某些地方政府,漠视群众利益,乃至祸害群众利益,而上访的群众被称为“乱民、暴民”。历朝历代,再腐败的衙门前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要放堂鼓一面,老百姓可以击鼓鸣冤,在古代还可以告御状,上达天听,再看看现在,群众去政府机构办事得跑多少冤枉路,还得看办事员的脸色,上访更是被视为“反动”。
  
  中国在崛起,中华在复兴,但是,必须要有一种开放、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同的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民心,不是放在婊子门前的贞洁牌坊!!!
  
  因言获罪者自古不乏其人,若为民众谋取幸福,吾虽九死而未悔!!!
  
  最后,我又想起来大禹治水的典故来。昔日大禹之父鲧治水,施之以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大禹治水,施之以疏导之法,终能变害为利,成其大功!
  
  相信中国人的智慧,他们会辨别奸佞与是非曲直。相信群众,相信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