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世文:从中国的词组看经济体制

火烧 2008-02-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词组探讨经济体制选择,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强调计划经济在保障全局利益和公共利益方面的优势。
              毛世文:从中国的词组看经济体制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它的核心是什么?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和方式。
        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类: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我们选那个?
        计划经济是以人们的需求,  即广义的市场需求为依据(计划经济体制也可以不排除商品、货币、市场等概念和工具), 由国家制定计划并依计划来调配资源;市场经济当然更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由各经济组织自己自由地配置资源, 同是依据市场需求为何还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分呢?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资源配置的主体不同、运作方式不同。计划经济的主体是政府的有关机构,其运作方式是此机构按市场需求统一规划和调配资源,  而市场经济的主体则是经济的细胞单位, 即及个人或单个生产经营组织,其运作方式则是这些组织各自分散地按市场需求去配置资源。
        这样一来,  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个人或单个组织是从各自的角度、利益来生产经营的,  它不可能首先考虑全国的、全体人民的,  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公共利益。即使它在法律的硬约束下不敢破坏公共利益,  但一般也不可能主动地积极地促使全局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因为它是以自己资本的最大增值为最高目的的。同时, 它们之间必然进行着的无休止的无情竞争, 会使部分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和浪费。当然,  这种竞争也会激发部分生产力。然而,  这种激发部分生产力的效果,  运作较好的计划经济也是可以达到的,  譬如靠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政策、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表彰、奖励等等。但市场经济的破坏、浪费社会生产力及冲击、损害全局和公共利益的弊端却能靠计划经济有效地避免。而且, 计划经济还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全局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比之下,  当然是运作较好的科学的计划经济大大优于市场经济了。
        中国的文字和词汇是很有意思的,有很强的寓意和图解功能。譬如"统治"和"散乱"这两个词。 为什么要将"统"和"治"、"散"和"乱"紧联在一起而不是相反呢?可见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早已发现了"统"致"治"、"散"致"乱"的道理了。
        当然,  计划经济的"统",  并不是连微观经济的细枝末节,  诸如小商品、小服务的产量、规格、品种、花色等等都要"统一"规定、计划的,  完全可以微观搞活。
        由此可见,  计划经济既是理性经济、科学经济,  同时也是有序经济、统一经济、强力经济,  只有它才能发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整体功能"。(我们从“系统论”的基本定理已得知,“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指挥经济、调节经济的主体必然是各级政府或国家的专门机构,各经济组织只是执行单位。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及其对经济的强力主导、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为了便利同国外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也可以将政府的统筹管理机构再挂一个“公司”牌子,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什么一定要改变我们的优势去削足适履地迎合资本主义国家呢?
 
 
                写于1995年3月修改于2008/01/2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