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中国特色经济学概论

火烧 2011-09-04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本文探讨中国特色经济学中商品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形成,分析劳动力在资本主义中的特殊地位,揭示价值转移机制与剥削本质,强调人的劳动对新增价值的决定作用。

中国特色经济学概论

曹久强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从商品开始的,通过商品价值形成的分析,发现了剩余价值,从而由此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大厦。百余年来试图摧毁马克思主义的人,都没有能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发现致命漏洞,只是抱有顽固的阶级思想,以各种借口拒绝。他们搬出了要素价值论来取代马克思的价值论。殊不知,商品价值中,不管是什么死的生产要素,都不能产生新增价值,只能转移旧的,已经被凝结在死的生产要素中的旧价值。这种就的价值转移是等价转移,不能够产生新增价值,也就表现为不能产生资本家所需要的利润。这些转移的价值会被记入成本,构成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人说,新增价值是产生交换中。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任何人类的交换活动都包含着人类劳动,没有人类劳动就不会有交换发生。单纯两个人交换商品,比如用酒交换书,没有其他劳动来铺垫,根本不可能产生新的价值。如果这样单纯的交换可以产生新的价值,那么一个人只要天天把两本书从左手换到右手就可以源源不断产生新增价值了。显然,认为新增价值产生产生于单纯的交换活动中是极为荒谬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不管什么死的生产资料,没有人的劳动,都不可能自己就自动进行价值转移。也就是说,在人类生产中,人是最活跃,也是最有决定性的因素。新增价值不是取决于最有活力最具决定性力量,反而取决于其他,那么何必需要人力来参加。最具决定性的力量都不能产生新增价值,何况其他死的非决定性因素。再说了,没有其他死的生产资料,单纯人力也能产生价值,比如徒手采集。但是,没有人的劳动,死生产资料却不能进行任何价值转移,更不可能产生新增价值。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说,人的劳动才能决定新增价值的产生。

同时,任何死的生产资料如(土地、资本、材料等)生产要素,都是在市场中等价交换得来的。唯有人的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在资本主义时代没有能够等价交换。这就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之所以在资本主义时代不能够进行等价交换。这是因为工人处于不利地位,工人没有生活资料,在生存危机下,没有力量与资本家讨价还价,而是被迫接受资本家制定的不平等条约,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合同。因此,资本主义时代,工人虽然有了人身自由,也没有奴隶制度那样直接赤裸裸的强迫,却一直处于一种软性的强迫中。这种强迫一度被人身自由所掩盖,以为人身自由下,工人可以选择被剥削与不被剥削。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在整体工人处于生存危机下,依靠家庭劳动做一些小生意自己养活自己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工人都必须进入资本家工厂来接受剥削。因为一旦拒绝剥削,在没有国家福利保障的条件下,只有死路一条。有国家福利保障下,虽然可以免于饿死,但是,生活水平只能在社会最低水平,显然一般难以接受。因此,工人的人身自由体现在可以选择具体哪个资本家剥削,而不能摆脱整个资本家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剥削。正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任何一个资本家也是大同小异。

在资本主义不断扩张中,社会小生意会不断被资本家的大资本所打垮,也就是说随着资本扩张,社会依靠小生意来实现自己独立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结果是,小生意者不能成为大资本家,就会被竞争击垮,而被迫加入到出卖劳动力的行列中来。因此,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能够独立,不被剥削压迫,自己依靠一些资料实现自我生产交换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一部分,根本容纳不下多少人数。资本主义的全社会扩张也不会允许太多自我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同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整个企业或者工厂被视为资本家的私产。这种理由是资本家出钱建立的企业。殊不知,企业是个社会组织,国家也是个社会组织。只不过,企业是小的社会组织,国家是大的社会组织。在封建社会,开国帝王凭借这军队建立国家,有的还是自己付出了金钱。比如,曹操起义就是散尽家财,组织军队。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封建国家的建立都有地主阶级进行经济资助。无非是成功后,分给这些资助的地主以官职与土地。但是,资产阶级却把这种自己付出金钱或者一个集团付出金钱,建立并依靠军队建立国家的合法性进行否定,而把国家视为自己私产的行为作为对大众的冒犯而受到批判。可是,资产阶级却把一个资本家也是凭借金钱建立一个社会组织视为合法。显然,这是资产阶级的双重标准。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而把封建地主依靠金钱把国家视为私产进行否定,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又肯定了资本家依靠金钱建立企业视为合法。因此,资产阶级无非是用新的剥削取代旧的剥削,用新的不合理取代旧的不合理。现在,轮到清算他们自己本身了而已。

于是,资本家依靠金钱建立的企业成为新的专制、独裁堡垒。国家法律很大程度上也是游离在外,一旦进入就会被指责为入侵私有财产。在这样的专制堡垒下,一切企业规章由老板制定,工人只有服从,而不能反对。工人的工作由老板任意指定与调动,工人也只能服从,不能反对。扣克工资、体罚也称为老板的权力,完全漠视工人作为人的尊严。资本家还制定了严格、苛刻的监管制度,迫使工人像机器一样永不停歇的劳动。在这里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更不可能有平等,只有主人与奴隶之分。资本家不愿意主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极力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寄希望工人像永动机一样,给他们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血汗工厂与强盗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发达的地方,层出不穷。

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剥削制度,奴役制度,所以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无法调和。工人工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下,资本家利润就会减少。因此,工人会不断起来依靠罢工、偷懒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所有工人工人罢工、偷懒都是正义的,不正义的只是资本家自己。正所谓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正是看到工人与资本家利益不可调和,不断觉悟的工人早晚会起来,彻底摧毁私有制,结束自己被剥削的状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生产制度。于是,马克思认为公有制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比私有制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生产制度,以这个为出发点,预言了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这种预言不是某些人污蔑的历史宿命论,而是基于现实矛盾基础上的对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这种科学预见是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上。这种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进程是多数人合力的结果,而不是单个英雄与救世主的结果。另一方面,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促使新的社会必然出现。只不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名称来描述新的社会。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可以把社会主义称之为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剥削与奴役,这就要求新的社会不能再是私有制,否则就不是新社会。于是,公有制被提为新社会的首要标准。又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或者只有极少的生活资料,所以被迫出卖自己劳动力,资本家才有机会进行剥削,所以新的社会要求工人要么掌握生产资料可以不断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要么工人本身就拥有足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事实上,工人不可能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从天上掉下来足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掌握生产资料来生产足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

对于整个工人阶级讲,在旧的资本主义社会,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工人阶级本身没有多少生产资料。资产阶级自然不会把生产资料拱手让给工人阶级。于是,工人阶级就需要进行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这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也就是表现了没收资本家财产,私人企业国有化等等行为。

当生产资料掌握在工人阶级自己手中时,这时才可以依靠工人阶级平等、公平合作进行生产,生产出满足足够工人所需的生产资料。特别是依靠没有剥削的公有制,产生远远高于私有制的效率,以至于让所有的基本生活资料价格低廉到可以极为轻易买得起,从而使商品变成产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也就是实现了所有人的按需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整个国情与历史发展是特殊的,并不能按照一般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进行社会演化。中国的特殊在于,我们比西方早几百年进入了封建社会,建立过很多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正是这样强大的封建帝国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使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发展极为缓慢。而西方封建社会,王权却十分弱小,以至于对于全国没有多大的控制力。于是,西方国家是一个个小的领主组成的松散联盟,很多的农民逃出地主庄园,依靠国王与领主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自由。于是,很多不受制于国王与领主的自由城市成为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演变的乐园。在这种极为宽松的环境下,西方封建经济快速成熟完善并萌芽了一系列资本主义因素。西方的资本主义也就是一个远比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更为宽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反观中国,由于强大的封建王朝,原本领先的经济,在封建王朝阻碍下,经济发展逐渐变得缓慢乃至停滞。资本主义萌芽往往受到封建王朝的一次次摧残而发展缓慢。于是,西方比中国更早步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积极的因素可能转变为消极因素,而消极因素有可能转为积极因素。中国因为封建王朝过于强大,而不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现在,西方正走着中国封建王朝走过的路。也就是说,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成为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强大阻力,那些受到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国家支离破碎的国家反而由于没有了强大的中央政权而使社会主义因素获得快速发展。

近代中国,由于内部农民企业与外部列强入侵,大清王朝到了20世纪已经是处于风雨飘摇中了。它自身都难以保证,更没有了对于全国的强大控制力。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不断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壮大。到了清王朝覆亡,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时期,已经没有了一个起实质作用的中央政权,各地方处于事实上割据状态。

在中国本身拥有一个不断增加的工人阶级基础上,加上中国的立志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下,马克思主义很快被引入中国。一个弱小的俄罗斯帝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被突破后,大大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终,中国依靠工人阶级基础,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迅速使社会主义从一种思潮转为一种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预示着社会主义政治势力正式登上了中国舞台。

中国共产党从做工人运动开始,走向与国民党合作以图完成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最终随着孙中山先生的去世,这种前途破产。中国的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蒋介石政权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迫使共产党走向武装革命,以便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几经挫折,最终历史选择了以毛泽东为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历经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最终实现了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

1949年,中国的生产资料还是主要掌握在地主与帝国主义、官僚与民族资产阶级手中。不夺取这些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就不可能凭空产生生产资料。于是在全国进行土改,地主消失了,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资产被没收了,一个个公有制企业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以公私合营的形式退出中国经济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从1949年到1953年,全国进行了土改,却没有进行公有化改造,这三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很快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由于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对于形势估计不足,急于求成,在苏联模式刺激下,过快、过早地结束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行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人民公社发展过快以及大跃进、浮夸风的兴起,使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超越历史时期的极左做法兴起。

这种极左表现在错误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独有的经济配置手段加以排斥,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所说的,市场经济是天然的平等派,除了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没有能够等价交换外,其他商品都是等价交换。这样排斥市场经济,学习苏联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误解的模式,最终导致了不允许一点个人自主生产的极左做法,也就是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处于超越历史时期,体制又不完善的人民公社不可能带来高于现存私有制的效率,排斥市场经济又使整个经济丧失活力,不允许个人一点个人乃至家庭生产的做法造成人力极大浪费与生产积极性被严重压制。最终导致了,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就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惨状。

不过,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也有很多积极一面:首先,依靠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积累,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初步进行了工业化。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比刚解放时期有了大幅度改善。再次,建立了全民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以及公有制企业内部鞍钢宪法等探索。另外、科技、国防等方面的成绩自然不必多说。

历史发展最终证实,苏联模式与中国文革十年极左以及部分阶段超越历史时期的做法都破产了。苏联解体不复存在,中国被迫进行社会主义自我改革。于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自我改革出现了,最终在这个改革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而承认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是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发展,也是对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回归。看过马恩全集的人就应该改知道,马克思并没有单独批评过市场经济,批评资本主义市场的盲目性、无序性都是在私有制这个前提下进行的批判。因此,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即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区别。也正是邓小平的突破,中国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活力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当前有些人不承认毛泽东晚年错误,仇视邓小平,把毛泽东与邓小平分割开来。这是新时代下极左的一种表现。这些人把邓小平认为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做法,认为是可以把一切好坏都混合的怪胎,是可以进行自圆其说的一种狡辩。这些人只是左派的一小部分,也是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人。

有人说,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我认为这是很中肯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确实建立在毛泽东的基础上,没有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基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一切都得从来。而把邓小平看成是对于社会主义的背叛,这也是错的。尽管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中国遍地私有制,甚至有近十年私有化盛行。不过,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都是坚持社会主义不变色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说白了就是在落后国家,生产力还是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力范畴,需要利用资本主义来补生产力的课。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很像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列宁也是明确表示过为了社会主义发展可以利用资本主义。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坚持,一方面是一辈子革命情感所驱使,一方面也是信仰所坚信。这样,四项基本原则就把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坚持体现的淋漓尽致。说邓小平背叛社会主义的人,肯定没有好好读过邓小平选集。

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发展起来,不是马克思预测的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中国的社会演化不是走的一般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演化过程。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连正规的资本主义社会都没有出现过一天,更不会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要是中国是孤立的,单凭我们自己当时的生产力根本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思想。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中国不可能再自我封闭孤立起来,于是,在一些资本主义发展以及一定工人阶级基础上,引入了产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并成为政治力量而且扩大到全国。政治思想可以快速引入,生产力却不能快速引入,至少速度比起思想引入来说慢的多。

到了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执政了,不是就是说,我们的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了。事实上到了1949年,我们的生产力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连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门都只跨入一只脚,更不要说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力。而生产力是不能跨越式发展的,必须一步步脚踏实地发展。

中国政治力量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当然可以一夜之间,通过没收剥削阶级的资产迅速建立遍布全国的公有制以及生产关系,不过,却不能一夜之间产生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力需要补课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的生产力是不达标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而我们的生产关系却一下子就进入社会主义。生产力似乎与生产关系脱节,似乎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事实上,中国正好反映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生产力的产物而是国际生产力的产物,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基于国际生产力。而国内事实上的不达标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体现在国内的手工作坊与小农经济上,无非是我国生产力与国际生产力不平衡的一种状态而已。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中国率先走入社会主义,本身从社会性质上就已经领先西方一步。未来中国不会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只需社会主义自我改革完善,而西方却必然会经历或者和平或者暴力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下,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补课,也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生产力下生产关系中过于严重与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迫。虽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定条件下是势不两立,不过,毕竟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基础。只要社会主义不犯全局性错误,作为落后阶级的资产阶级不太可能推翻先进阶级。苏联的悲剧在于全局性错误,也就是苏共产党没有能够找到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不一样,正确道路找到了,全局性错误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不太可能有力量推翻社会主义。因此,在保持足够警惕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只有等到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国企完全成熟,公有制经济拥有不低于私有制效率的时候,资本主义就没有利用价值,私有制就可以完全消灭。目前中国虽然是私有制遍地,不过,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都在公有制手中,私有制始终没有能够撼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使经历了十年私有化浪潮,公有制依然掌握着经济命脉,把私有制经济以及外资挡在了玻璃墙外。这也是右派与西方资产阶级极为痛恨的地方。

由于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而工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成熟的标志。因此,我国当前的生产力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是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也是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这也就是意味着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力还需要一段比较长期的时间,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比较长。这也是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的原因。

根据目前计算,目前我国城市化将近50%,再过十多年将到达60%左右,这个时候,也就是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说我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成熟了。由于我国不仅在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课,而且也在发展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这就表现为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一旦我们完成工业化,也就可以说我国生产力也会很快就处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力,这个时候,社会主义生产力就会呼之欲出。

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会是什么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化生产,社会生产发展到极致,也就是社会人力发展到极致,生产力要突破就必须要新的可以替代人力的东西出现,否则就还是社会化生产力,无法完成突破。而未来可以替代人力的,无疑就是智能机器人。随着信息化发展,智能机器人越加成为可能。一旦人类普遍使用机器人,并且依靠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时候,我们就是进入智能生产力,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为什么说这种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呢?因为他能满足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预见。智能机器的生产力显然远远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力。当智能机器人广泛使用的时候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与替代人力。以往需要几千人劳动的生产很可能只要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其他都由智能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可以不用休息,可以24小时,永不停息的干活。这样的生产力,使一个人花费一小时所能产出的劳动产品胜过今天一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所能产出的劳动产品。这样的生产能力绝非我们目前社会化生产力所能比的。

当智能机器人广泛使用的时候,而且会首先使用在替代人类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样就使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所有人只需做脑力劳动。这样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从事高级脑力劳动,目前社会下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区分消失。

由于智能生产力具有如此高的效率,以至于商品价值,特别是目前生活用品的价值将急剧降低,以至于任何一种生活资料对于社会收入最低的人来说都是可以轻易而不考虑价格就能购买得起。这时,这些商品就成为产品。价格已经不是这些商品最重要的属性,因为人人可以如此轻易购买得起,谁还会考虑价格呢?每个人是否需要,首先考虑的是是否需要,而不是价格。这样产品市场经济下,价格机制已经失去了资源配置的作用,需求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无库存、个性化生产成为社会主要生产模式,完全依照个人需求进行生产,从而使按需分配真正得到了落实。

当然智能生产力到来,生产力是如此之高,人类的生存问题也就彻底解决。资本主义那样依靠工人没有生活资料而进行软性强迫的条件已经消失。这时的个人根本不会接受目前条件下资本家给工人制订的劳动合同。每个人没有了生活压力,这就要求所有生产制度必须是彻底平等的。也就是说,私有制生产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他根本在这样的社会找不到工人。这个时候,私有制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公有制,作为使每个人彻底平等的生产制度必然彻底取代私有制成为全社会的生产所有制。

智能生产力如此之高,城市化彻底完成,每一个人乡镇将成为现代化的城市,目前的城乡差别将彻底消失。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以及航空等全面发展,甚至贯穿每个人县城,以至于全国交通快速联网。再加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每天的新闻将即时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电子购物以及物流发展,每个人不出房屋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任何商品或者产品。城乡差别从此永远消失,也可以说社会每个角落都城市化。到这个时候只有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差别。

当一种商品是如此低廉,以至于最低收入的人都可以十分轻易买得起,商品成为产品。国家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将被忽视,货币对于产品来说,已经不是购买力的象征,而成为一种购物凭证。货币也就会消失他以往的价值衡量作用。

因此,智能生产力下,三大差别彻底消失,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预言由此成为事实,可见,这种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而不是其他。

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模式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商品经济模式,而社会主义成熟阶段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模式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品经济模式。

对于当前中国现实来说,由于目前工业化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还需要四五十年才能步入社会主义成熟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力来发展自己。这就是说,尽管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合理,是剥削制度,但是暂时要承认他们合法。不合理的可以暂时合法,合理的也可能暂时不合法,这些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

在目前来说,我国需要坚持公有制主导地位不动摇,绝对不允许丧失公有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控制作用,要把私有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目前很多私人老板抱怨我们限制太多,这是正常的,没有限制反而不正常。国家资金也必须优先偏向公有制企业,只有满足公有制企业之后才适当照顾私有制经济。对于私有制,应该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引导他们不要涉及资源领域。因为资源是全民财富,不允许私人独占。要把他们引向高科技领域,让他们不是依靠资源而是依靠科学技术来发财致富。

要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鼓励私人企业进行股权激励,鼓励私人企业中个人所占比例不断减少,股权不断分散。要积极支持私人企业中组建独立的工人组织,依靠政府力量与资本家谈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待遇,不断削弱私人企业中,私人老板的独裁专制权力。

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成熟,私有制企业很大程度带有了很多社会主义因素,这时候可以进行和平公有化,让资本家彻底退出舞台,交出企业的控制权,实现所有企业公有化。

对于公有制来说,特别是国有企业,传统把国有企业视为全民所有的观点是错误的。国有企业不是全民所有,也不是国家所有,而是国企工人所有。说白了,国企不是一般的公有制集体企业,是特殊的公有制集体企业。由于,私人凭借资本建立企业,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不合理的,国家凭借资本建立企业,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也是不合理的。最终,任何资本都不能产生对于企业的所有权,只能产生贷款权。因此,国企与其说是国家建立,不如说是国家出钱借给国企工人。国家可以要求国企还本付息,但是,没有拥有的所有权。国企的所有权只能属于国企工人,而不是其他。这就是国企需要彻底政企分开的依据。

由于国企属于国企工人,国企的一切权力属于国企工人。政府任命国企管理层只是公有制不成熟阶段的暂时措施,不可能是永久措施。国企改革需要废除政府对于国企管理层的任命权,最多只能有提名权,最终决定权属于国企工人。国企工人应该建立工人委员会行使国企最高权力,依靠直接选举或者间接选举决定国企内部的管理、监督、财务、人事等机构。每一年,国企获利,除了上缴正常的税收外,需要交纳法定的贷款利息。一些属于自然垄断的国企需要上缴垄断税。

可见,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只能是民主化,国企不能民主就不会有效率,也就谈不上成熟。目前高干子弟凭借裙带关系出任国企高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需要进行改革。

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初阶段,由于承认私有制合法,私人财产也就暂时合法。由于私人财产属于带有剥削成份或者主要是剥削所得的个人财产,这种个人财产不是真正的个人财产,而是掠夺了他人形成的剥削财产。当社会主义成熟,私有制消失,在公有制下,每个人的财产都是没有任何剥削成份的个人财产,这时的个人财产才是真正的个人财产。这种财产理所当然需要得到社会承认,才是真正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于是,在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每个人也都是有财产的,都是真正个人财产,只是生产资料属于公共所有,生活资料却是个人所有,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与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的和谐统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