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西三级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的隐忧
对陕西三级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的隐忧
看新闻,【新华社西安10月30日电陕西省通过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已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共400余家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改制文化企业在市场中不断探索创新寻求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增势强劲。 陕西文化体制改革三年迈出三大步,提前一年半全面完成中央规定的各项改革任务。2009年,陕西省直14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涉及1.2万余人。2010年,完成市级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涉及192个文化单位,人员9674人,组建了84个公司。同年完成了市、县两级三局合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截至今年7月,陕西完成了县级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涉及221家文化单位,人员7712人,包括81家国有文艺院团、86家电影公司和54家电影院。】,这对陕西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事儿,完成任务了,该喝庆功酒了。也许这陕西文化体制改革是作为2006年1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试点,在当今的创新年代又称为探究吧,用乡巴佬的语言干脆说是“摸”,看不到前进的方向,那就“摸着石头过河”吗。陕西省在文化体制改革终于“摸”过河了,至于摸到对岸迎接的是什么?不知道。
中国的体制是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全国人大是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执行机构,就象是管家,替人民管好这个家。而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尽管代表着全国人大的吴邦国同志在今年年初还是言之凿凿地说几不搞,其中一条就是“不搞私有化”,而在国务院主导的改革过程中践行的却是私有化多多,譬如说物权法、保险法的出笼,譬如说这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以及现在进行的文化改革,无不展现的是私有化程度的加剧。不知是程序正义还是方向使然?
要说这文化体制改革,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就作出了作出战略部署: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噢,注意,这文化体制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因此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始的决议,这么多年来,只有今年的决议出现了一个“毛泽东思想”,出现了一次双百方针,还出现了一次而且是断章取义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或许是不小的进步了,但改革的方向呢?
从2003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说是“新闻媒体、出版社。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和重要出版社,是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实行国有事业体制,享受扶持政策。”,但“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强活力。要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兼并、联合、重组,强化主报、主刊、主台、主社、主业的龙头作用,推动机制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词,“资本”,而且是以资本为纽带!纽带是什么?是桥,是关节。“资本”吗,可是每一个毛也孔都滴着肮脏的血的,那么以“资本”为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结局是什么?从这么多年来国营企业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的结果可以推衍出来的。
今年出台的这个决议还是念叨的“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还是三句不离本行,经营啊,市场啊,现代企业制度啊的,而且加上了最新成果“加强绩效评估考核”。这绩效考核如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当然了,今年的决议有一个不小的亮点,那就是“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如果找不到那俺就点出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而且前面还有两个字,“加强”。俺是记得在少年时候,到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玩得开心的,多少年过去了,还是记忆犹新,问题是后来这些场所收费了,甚至是收费还是去不成,因为这些场所被承包了被挪着它用了。
还是回过头来说陕西,陕西的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不知陕西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有多少是将本来的文化事业单位改成了企业,将这些单位里的人员从铁饭碗换成了泥饭碗,相信这些人员捧着现在的泥饭碗极可能有机会被水泡了。
不知陕西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有多少是将本来的文化事业单位改成了私营企业了(说成是国有控股多少只能是暂时的,很快这国有部分会融化了的),在这改制的过程中,有多少国有财产的流失?
不知陕西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这文化事业在产业化(实质就是私有化,别说成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这么多年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看得多了。)的过程中,这些被改制了文化产业产什么业是由政府说了算还是由资本说了算或者是由何方神圣说了算?譬如说上海投资了上千亿美元建的美国米老鼠,宣传的文化是由米老鼠说了算还是由大熊猫说了算?
不知陕西的三级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是文化了还是“铜臭”了?这也许只是俺的隐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