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革命

火烧 2011-06-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的必要性,强调通过文化大革命铲除腐朽因素,培养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塑造民族血性与强悍性格。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革命
   
    今天许多研究“文革”的人,绝大多数都只认为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目的只是为了反修防修,只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反修防修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确实是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目的,但是这个目的只是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第一层目的。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第二层目的,就是要通过采取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革命的方式,铲除其中腐朽堕落的因素,从而彻底铲除修正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土壤。而且文革更要创造出我国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并用以教育我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使他们增强对事务的识别能力,增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和牺牲精神,从而在中国共-产-党内一旦产生了修正主义的时候、在我国一旦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的时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进行反抗,粉碎资本主义的复辟。
    所以,以广泛的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能够在运动中培养、锻炼和造就“敢与干”的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失去了国家政权的情况下,只有“敢与干”,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才能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尤其是“敢”,则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产生精神力量的基础。相对于拥有一切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敢”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敢”的勇气,才会有“干”的实际行动。因此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为了铲除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骨髓里的私有意识和培养、锻炼与造就中国人的强悍性格、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毛泽东才一再发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马克思主义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叫做造反有理”、“要斗私批修”、“要经风雨,见世面”这样的号召,并且还非常赞赏和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大力发扬和保持产生或流行于文革之中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狠斗私字一闪念”、“斗私不怕疼,揭私不怕羞”等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以及真诚的品质。而人民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开展大批判的时候,不仅也狠斗了“私”,狠批了“修”,而且更曾经重点批判了xxx“黑六论”中的“驯服工具论”和“入党做官论”以及“五分加绵羊”式的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和教育目的。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的人对毛泽东为什么要革我国传统文化的命都感到不理解,甚至就连许多至今仍对“文革”持认可和赞同态度的人对毛泽东为什么要革我国传统文化的命也感到疑惑。当年,毛泽东之所以要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革我国传统文化中腐朽堕落因素的命,不仅是单单为了彻底铲除修正主义产生和资本主义复辟的文化土壤,而更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我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敢与干”的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敢与干”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是包括我国无产阶级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所缺少的。
    中国人之所以会缺少“敢与干”的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就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腐朽堕落的因素太多才造成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之所以会有太多的腐朽堕落因素,就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民族文化。所以,这样的文化不仅不能给中国人提供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从而造成了中国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和人生观念的混乱,而且其中必然还会产生和潜藏着大量的腐朽堕落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腐朽堕落因素表现出的就是“私与弱”,就是只求收获,不讲付出,或是只求自己收获,而却要别人付出。这种表现,就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过于的讲求崇智而不崇尚勇才导致的。
    智,就是智慧,智慧的展示必须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或是借用别人的付出才能实现的。勇,就是勇气,就是勇敢,而勇却必须要靠自己的付出才能展现出来。正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腐朽堕落的因素对中国人的侵蚀极大,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才都充满了像寓言《猴子与猫》中的猴子那样的智慧,而却缺少猫那样的勇敢。就是由于缺少勇,才使绝大多数中国人养成了绝少牺牲的精神与极端驯服的性格。南京大屠杀中,上百万的中国人,其中还包括十几万的国民党军士兵,就是由于很少有人肯牺牲自己,所以三十多万的中国人才成了“牺牲”。而这种想象,即使在今天也同样普遍存在着。面对洋奴买办汉奸疯狂地出卖民族利益和对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群众肆意地欺压盘剥,好多的人都只是盼望着毛毛泽东能够复生或是上天能再给中华民族降生一位毛泽东来拯救自己,来拯救中华民族,而却很少有人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二个毛泽东,从而去拯救他人,去拯救这个民族。
    今天,面对劳动人民群众再吃二遍苦,重遭二茬罪的悲惨结局,有人责怪毛主席当初为什么不将那些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斩草除根,为什么不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成制度化而固定下来。这样的责怪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制度既能因人而立,那就也能因人而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我国对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改,就比中老年妇女描眉抹粉还要随意。而且当年毛主席也确实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内容和罢工自由这项工人阶级最基本的权力写进了“七·五宪法”。
    但是,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句话到今天虽然还依旧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里,可工人阶级却能被随意地赶出工厂和矿山这种情况看,写在纸面上的法律和现实之间,总是会有一定的差距的。可见,任何的制度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牢不可破的。所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的权力不仅要依靠制度来维护,而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护。至于毛泽东没有将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斩草除根,这既不是因为毛泽东受了某人的欺骗,也不是当时的那批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有什么特异功能而长期潜藏了下来。这个问题就是列宁所论述那样,是自发地、每日每时地、大量产生的。即使毛泽东将当时的那批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斩草除根,那么新生的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也是会随时产生的。所以,铲除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不是毛泽东那一代人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长期持久的努力,要靠不断地进行文化革命的方式来改造人们的思想。
    非常了解中国的毛泽东清楚地知道,在“私与弱”等腐朽堕落因素过多的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上,修正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复辟是非常容易的。毛泽东生前就曾经总结道:“林彪一类的骗子一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毛泽东不仅清楚地知道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的容易,而且也更知道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为什么容易的根本原因,那是中国人在性格上过于柔弱和自私心理过于浓郁的这个缺憾。
    因此,毛泽东才要用革传统文化中腐朽堕落因素的命并创造中国无产阶级新文化的这种办法,来驱除中国人过于浓郁的自私心理,来重新恢复中华民族的血性,来重新塑造中国人的强悍性格。但是,一个民族血性的恢复和一个人的性格与心理的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所以毛泽东才不仅说这场文化大革命只是一场预演,而且文化大革命还要每隔七、八年就再来一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堕落因素还没有彻底清除之前,在中国人的性格还没有彻底改造之前,在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还没有创造出来之后,在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能支撑他将文革进行下去的情况下,毛泽东是不会轻易宣告文革结束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