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广东政府平价商店
八十 赞广东政府平价商店
才听说山东菜农为卖菜难而自杀的消息,又立即听说各地市民因菜价疯涨而无奈地叹息。如上海的小青菜每市斤买到四、五元。对强势群体而言,四、五元一斤的青菜算不了什么,毛毛雨;但对弱势群体而言,天天吃高价菜,占去大半收入,很要命。报导称CPI已超5%,那只是一个平均数,如轿车跌价10%,食品涨价20%,平均后的CPI为5%。轿车不用天天买,亦非必需品;但食品必需天天吃,不吃没法活,对食品支出占去大半收入的家庭来说,当然很要命。
有的地方政府意识到了这个很要命的问题,终于伸出了“看得见的手”,以求缓解咄咄逼人的疯狂市场。例如广东省政府计划在未来3年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设300家平价商店。据讯,在通胀的高压下,各级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来控制物价上涨。在广州郊区黄边一座超市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广东新供销商店内人头攒动,乍看上去,这座商店和其他任何一家日杂店没有什么区别,但它却是政府抵御食品价格通胀的一个前沿阵地。40多岁的徐阿姨一边往购物车里装卷心菜,一边表示,自己对广东省政府在全省范围推广建设平价商店的举措十分满意。“卷心菜一斤才卖5毛8,甚至比菜市场还便宜,那里要卖一块钱一斤呢,”她说道。今年广东省已经有40家类似的平价商店开业,通过政府补贴和直接从农户采购,来确保菜价低廉。
地方政府关心民生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立即让市场教的教徒们不舒服了,说什么“广东政府直接设立平价商店有违市场公平,涉嫌垄断,扰乱市场”等等。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恒对此表示,物价关系国计民生,不能完全推給市场,因為物价过快上漲,首先影响的是弱势群体的生活,而平抑物价,最关注的也是弱势群体的利益。這靠市场解決不了,必須“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共同作用才能解决。
央视评论说,广东此举很难推广,平价商店需要高密度的连锁才有用,但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微利商店极难生存,要官商让出眼下最值钱的“土地摇钱树”,无异与虎谋皮,谈何容易。当然,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例如:高额征收奢侈品消费税,用以补贴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政府资助菜地基本建设;免收菜车过路费;经营副食品税收优惠,土地、场地使用优惠;农超对接,大食堂直接挂钩产地,减少中间环节,等等。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看得见的手”的操作,怕只怕有违市场教教规。“看不见的手”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会真心关心他人的“尊严、幸福”。
前几天,我在《新民晚报》看到一篇有关“幸福感”的报道:《一元钱的幸福感》。摘录如下——
今年年初,去了一趟重庆。一个深刻的印象:在那里,1元钱似乎很值钱。
重庆有相当数量的车费为1元钱的公交车,如果用交通卡,还能打九折,也就是9角钱。1元钱,还可以买到足够三口之家吃两顿的一捆新鲜蔬菜(当时,上海的鸡毛菜是5元钱1斤)。在一个游乐场,我花1元钱,买到一只长一尺半长、直径三四寸,可以被两个人当午饭的大面包……所以,在重庆,1元币的流通量很大。1元钱的价值,也许微不足道,但却使我感受到重庆市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对民众的关怀!
现在人们经常讲“幸福指数”或“幸福感”,但如何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众说纷纭。但显然,重庆市政府采取了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那就是尊重和保护低收入群体谋生的各种方式,同时稳定物价,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当然,这只是重庆市政府工作重点的一部分,更大的目标是建设五个重庆——“平安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每个目标都和民生密切联系。前不久媒体报道,重庆市政府领导提出一个目标:重庆主城区目前职工家庭平均7年左右的收入,能买套60-7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这就太让人羡慕了!
尽管目前重庆人大部分收入还不高,但我从那些聚集在广场上、游走在步行街上、流连于公园绿树掩映之中、围坐在火锅边、茶馆里的重庆人的脸上,分明感受到“幸福”的微笑!说起他们生活的城市,重庆人都难掩自豪之情!
要让“总设计师”的“十个如果”不“如果”,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宪法回归社会主义。广东政府推广平价商店,以及重庆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师大奇遇》附文 2011年6月3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