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奴的考察报告
这几天因特殊情况,了解了下周围同事们的家庭投资情况,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钱投在了房地产,或者间接性的投资在了房地产。足见目前的“土地经济”的波及面之广。有媒体称这种经济结构为“中国式圈地运动”,颇危言耸听,其实深入现实生活略加分析,并不为过矣!因为多少人已经紧紧的被捆绑在了房子上,沦为“房奴”了。
现在的土地经济可不是简单的买房子的问题了,很多环节在其中盘根错节,“上下游”之间相互关联,其中的最“上游”应该自然是居民的住房需求,其实并不尽然。在商铺房产方面,其“上游”或者说第一个环节是拆房子,笔者看到很多城市这几年来拆了很多的门面房,大大小小的小区外围临街的门面房几乎全部被拆除。从宏观上看,这是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空间美化的需要,或许无可厚非。比如笔者所在这个城市,管拆除小区外围临街的门面房叫“穿墙透绿”,不少建起来不久的门面房还是崭新的,却一夜之间消失了,换成了绿化带。但到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则毫无疑问推动了商铺地产价格的上涨。由于大面积临街商铺被拆除,商铺数量尤其是临街适合于从事小型商业经营的门面房减少,以及由房地产商开发的新商铺新建标准提高等等多种因素,商铺的价格和由此飚升,商铺的租金自然会立即跟进。很多家庭在其中投资了铺面,然后租金由此被抬高,买一套商铺、依靠其租金作为收入来源成为现实,于是从中受益者称这种商铺为“哑巴”儿子,其实比哑巴儿子还要好使,因为这个“哑巴”没有消费,尽管挣钱,决不花一份钱;于是,这个“哑巴”儿子又被很多人看好,然后很多尚未买“哑巴”儿子的父母亲又看好了下一波的商铺开发建设中。“上游”推动“下游”,“下游”拉动“上游”,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类土地经济的运行机制,首先把压力传递给了商铺的经营者,也即普通商户,但普通商户迫于生计,很难抵御这种浪潮的侵袭,开始为别人的“哑巴”儿子打工。或许分析者会认为商铺经营者可以把此压力传递给消费者,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所有的压力都由消费者兜着,其实不尽然,因为这种压力的层层“传递”未必有效,普通商业竞争非常之激烈,商户经营者很难通过抬高物价来获利,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很可能换来的是工商业的大面积的萧条,以及城市消费品价格的攀升。现在是真正的普通工商业的微利时代,只有房地产才是暴利。
以本人的亲历为蓝本,再加以分析,我爱人在本地市中心某处经营一个店铺,所租用的店面已经用了10年时间,原本一切正常,平安无事,那栋楼“传说中”要拆除,但“传说”了好几年,也没有见到动静。可是到今年的3月份通知下达了,说在“五一”之前就要拆除。年初听到要拆除的“消息”,在周围看了下外租的房源,价格都很高,一时没有决策,结果一个春节过后,天气转暖,这些房子租金开始上涨了,并且附带着的一笔“转让费”也一天一个价。所谓转让费,就是房屋在转让租用过程中收取的费用,这种收费方式很具中国特色,大家约定俗成,估计经济学的教科书、国家税务部门以及国家的经济统计分析中也没有涉及,这或许也算是中国土地经济中比较特殊的成份,也使得土地经济变得更加复杂。这笔费用比一年的租金还要高出不少,只有等你再转出这套房子,从下一家使用者手中收取这笔钱,否则这笔钱也在房子上面捆绑着,没错,算是你的钱,但你根本无法使用,除非你再将房子转让给别人。情急之下,我们就租了一间门面。这倒好,原本的资金计划并没有这笔费“巨额”费用。自己由此成了“房奴”。无奈之下,开始为这笔费用筹集资金,结果在周围一了解,不少朋友的钱都投资在房产。好几个朋友刚刚在内地某某大城市买了房,单方价格5000元,真是“欲与房价试比高”!现在这5000元还不包括后面的办理各类手续、今后的装修以及入住以后的家具等等一应开支,“泡沫”在放大。这些属于自己直接投资。还有的朋友自己把钱打给了亲属,打给兄弟姐妹,亲属在口里某城市买了房子,属于间接投向了房地产,足见这个“泡沫”还在持续扩大!
由此观之,在某种程度上,房地产市场信号已经严重扭曲。纵观国内外房地产经济,从宏观经济层面而言,房地产的过度发展,土地价格的过度上涨,带来了最大的消极结果是排挤工商业。所以发达发达国家很多大型企业都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小镇上。因为一线城市地产价格昂贵,不过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居高不下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样可以提高门槛,以免一线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反观我们国家,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地产价格也非常令人忧虑了。普通消费者只有跟着开发商的个人发展计划,跟着工地上的水泥搅拌棒等等,这些“指挥棒”一样的东西狂热地起舞了!
归纳起来,令人忧虑的情况有:第一,周围很多正在被拆除房子修建起来也不过20年,其实可以用的,拆除是一种浪费。但是,谁能阻止挖掘机隆隆的吼声呢?宏观层面上,住房供需之间需要有一种平衡,房屋建设乃百年大计,如果一个城市的房屋都很短命,拆了建、建了拆,将产生多少建筑垃圾,这样的GDP算不算一种浪费?第二,房子终究要人来住,社会发展的目标应当是“居有定所”,如果很多家庭参与炒房,争相购买第二、三等套住房,并由此导致房地产的大量过剩以及大面积的空置,算不算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三,城市住房建设乃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可是据有关信息分析,国内城市化大约需要10-15年即将完成,将来完成后,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如何消化?第四,房价成为“天价”,将多少人沦为房奴?令人望之兴叹的城市发展的前途何在?住房的相对过剩,同时是否能够杜绝另一部分无力购买的人“居无定所”?或许今后很多城市将不得不出现很多的“蜗居”和“蚁族”,其实就是城市贫困阶层。第五,畸形的房地产价格,人们为了求得一个安居的“巢”,而去更加疯狂的追逐金钱,会不会为之铤而走险,导致更多的其他社会治安因素或者腐败行为滋生?第六,由土地经济的过渡发展,虚假繁荣,导致的工商业严重微利,并由此引发极度萧条,城市居民安居以后,怎能乐业?第七,众多参与炒作的房地产阶层,此生就高枕无忧的让“哑巴”儿子去养起来吗?由谁来养?让他们做新时代的“地主”吗?第八,“傻大粗”的混凝土经济、土地经济,老百姓都被房子所“绑架”,如何让一个城市去诞生创新能力?
最近新闻报道,某地产老总称房价还要上涨20年!全国人民继续跟着他们起舞20年、30年还是50年?
笔者的建议是:一是国家尽快治理房地产,让房地产经济回归理性,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科学引导投资,切实化解火山下面的熔岩。同时房地产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密切结合起来,科学决策,力戒短期行为。狠抓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打击投机行为,严厉打击腐败。二是推行集资建房,扭转地产商独大的局面,大幅度缩小商品房建设规模,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并且把进城务工人员的房地产需求纳入计划,努力实现建者有其屋,杜绝到处都是浑身水泥砂浆、疲于奔命的城市建设者。三是坚持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经济的百年大计的方针,科学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房地产建设,提高设计标准,延长设计寿命,杜绝拆了建、建了拆的恶性循环;并且让城市越来越美观,杜绝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混凝土搅拌机的叫声,让人不得安宁,杜绝马路经常开膛剖肚,还居民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笔者认为,现在形形色色的房奴有两种,一种是被房价压得喘不过起来的购房者,另一种是那些劳动收入很低的房屋建设者。尤其是后一种,他们30年来对于这个国家的城市发展,付出的还算少吗?他们年复一年地流下汗水,却最后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城市,我们几乎听不到有关他们的呼声和呐喊,他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以笔者的切身体验,房奴可不是好当的。先分析第一类房奴吧,当沉重的枷锁套上的时候,需要克服的是如何让吃紧的资金链条不断裂。这个过程受考验的是个人的信用状况。一是现金流情况,主要是月收入情况;二是资产状况;三是紧密的个人关系。银行考核前两项。原本我们计划用价值30万的房产证做抵押,可以贷出15万元,但由于前面在银行还有5万元的贷款。如今大小生意,不贷款现金难以周转,因为有的在途资金结算回来比生孩子都要漫长,如果流动资金不充裕,早晚憋死你。就因为这5万的帐,银行认为已超出还款能力,不予放贷。于是只需要把5万的欠款平掉就可以了;自己手上可以凑2万,再从朋友方面拆借3万就周转起来了。而且,传统的“礼尚往来”这一次也几乎失灵了!哈哈!原本我是乐于助人的人,早前给不少朋友“救市”过,甚至有好几个朋友急需时直接拿去了存折,密码告诉他;十多年前月收入千把块的时候,七八千上万块,相当于现在的若干若干了吧!但15年前借出去一笔不小数额至今杳无音讯,索要过一次,才知道黄世仁也怕杨白劳的,从此令我怀疑个人拆借,干吗要拿钱买仇人呢?这次的个人拆借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个人拆借并不容易,自己心里原本就有障碍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出了问题。从银行复杂的分析情况看,质而言之,银行关心的是现金流,即便你有多少财产,即便你抵押也罢,他嫌这个麻烦。其实最大的信用是人,是人格,西方文化强调的信托责任是神格化的人格,这个确保了犹太人之间常见的个人拆借,以及实实在在的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陷害。信托责任还催生了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善莫大焉!走得更远的则是慈善事业。但东方文化里,所谓“人格”是不太靠谱的,所以即便是我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也是,人格已经沦落了,或者说从来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含金量。笔者遇到过拍着胸膛称以“人格”做担保的,最后事实证明确实是骗子。但谁又能保证自己这辈子福禄双全、财源滚滚到终老呢?到此为止,你就知道这个社会最最缺乏的是什么了——坚定的信仰!
再说,很多经济学家称房地产经济的过热,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浅白地说,就是都有很多社会闲散资金。其实,国家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原本大家都不是很富裕,没有很多余钱,所以流动性过剩这个理论值得疑问,这也是个人拆借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最后简要分析下第二类房奴吧,就是那些汗流浃背的房屋建设者,他们是不留姓名的“房奴”。不同的是,他们最后退回到了原地,辛苦也罢,落了个逍遥。但城市化进程,难道就没有他们的任何机遇吗?不过就现在的房价,国家要是给他们规划一套属于他们的房子,他们一定不会要的,因为这样意味着停止一切消费,还要欠款来养房子。所以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南方有的奴隶就不愿放弃自己的奴隶地位,因为在奴隶主这里,虽然地位很低,收入很微薄,但有保障。
笔者疾呼:不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再做房奴了!
(写于 2010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