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双11不消费那是有原因的

火烧 2022-11-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42
文章分析双11不消费现象,探讨消费降级、内需变化及经济影响,指出消费节背后隐藏的经济问题与消费心理转变。

  作为内容生产者来讲,这2年我是大力鼓吹消费节要凉,这么做不是单纯去说消费节要凉,而是希望“大伙没钱”这么个事能得到点重视。

  毕竟谁不爱花钱,

  我不消费因为我不爱消费吗?

  今年双11数据应该都有所耳闻了,我大概看了眼数据,今年国货品牌还挺给力的,占比几乎能过半,但即便如此,连他们自己也承认现在是消费降级。

  但何止是消费降级呢?

  这消费节兴起本质上不是资本家单纯造势,而是经济上行的一大标志。资本家只是在过程中顺带腐蚀了传统节日而已,从1月开始,到年底双旦,除了清明全TM消费节,而且还掩盖了重要节日,比如双11就掩盖了我们的空军节。

  不过U1S1,消费节要能放假该多好。

  我看以前很多人分析,说消费节在经济学方面是通过复杂折扣运用价格歧视,在心理学层面是用什么购物缓解焦虑,用从众心理展开病毒营销,今天看来皆是扯淡,什么经济学心理学,说到底是兜里鼓不鼓,支付宝余额多不多。

  在眼下,再精巧的经济学、再走心的心理学都没卵用,1句“我没钱”你能怎么办?

  说到根上还是内需。

  我记得消费升级这提法最早大约在2015-2016年,那2年每逢双11那红色战报刷屏,像极了“盛世如你所愿”。

  到了2017年债务危机苗头就有了,18年债务危机扩大,掉在消费陷阱的人变多,19年年底疫情,消费降级就是从2018-2019年开始,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慢慢理性。

  到这2年大伙消费出现了分流,1边是只买自己喜欢的,为共鸣买单,一边是低欲望生活,不必要支出能不买就不买。以前那种一窝蜂的购物热情怕是很难再回来了。

  但这什么消费降级消费分流也就只局限于我们,我估计大伙也应该都看过这数据:2021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较2019年实现翻番,预计2021年同比增长36%,达到近7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10亿元)。

  还有法拉利,全球增长率中又是中国最高。欧洲、中东和非洲增长14.0%,美洲增长 21.8%,亚太其他地区增长 27.2%,咱们直接增长了97.1%。

  就像前阵苹果14刚推,

  那排队排得跟小区做核酸一样。

  好,但是我们整体去看就会有亿点奇怪。从20年开始,明明我们人均GDP就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了,20年那会全国人均GDP是1.09W美元,中国是1.05W美元,去年世界人均GDP为1.21W美元左右,中国则达到了1.25W美元,还超出了一点。

  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的消费率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很多?2020年,中国消费率为54%,比世界平均水平的75%还低了28%。

图片

  为何一边人均GDP再创新高,

  一边消费却支棱不起来?

  或者该换句话说:

  当有人问你你为毛不买东西时?

  你该反问:钱,都去哪了?

  愚认为咱的钱掉进了这几个窟窿里,

  头1个就是房子。

  去年我们商品房均价是10365元,但2001年是2017元,20年时间里翻了414%。房价翻倍顺带着把居民债务也给拉起来了,去年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8.3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超过了3分之1。

图片

  曾有相关机构进行过统计,去年居民1年需要支付的首付、房贷分期还本、房贷利息,3项合计是6.15万亿元。我们假设房价下降一半,马上就能释放出3.08万亿元的居民收入,这部分收入就可转化为消费。

  顺着这个债务再多言几句。这个房贷引发的债务只是一方面,这锅不能只让房贷1个来背。我们还有很多消费也是靠举债,比如买车、换家具家电,日常生活也是贷款,乃至于还有新鲜贷款项目,比如什么美容贷、彩礼贷这种。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中披露,如果加上非金融部门对居民的借贷,居民杠杆率实际上已经达到72.5%,居民负债余额已经接近83万亿元。

  去年有人说90后人均负债12W,

  仅13.4%年轻人0负债那是有道理的。

  除了房贷+其他超前消费,第2个就是JN系数。2020年,统计局公布的JN系数是46.8%,这在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都属于较高的水平。隔壁日本是24.9%、韩国是31.6%,比俄罗斯的31%要高出一半左右,比美国的40.8%也高。

  曾有经济学家做过研究发现这么个规律,简单说就是穷人爱消费不爱投资,反过来富人是爱投资不爱消费。

  所以我们假设JN系数只要回到正常水平,不用很多,大概35%就行,中国有6.1亿低收入群体,把他们可支配收入直接翻1倍,而他们也一定会多半用于消费,光这6.1亿人就能拉动内需增长近20%。

  那么再顺着JN系数说到根上是啥?分蛋糕,分蛋糕有1个关键指标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这玩意就是专门衡量有多少蛋糕分给了劳动者。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般中等收入的国家,人均收入与人均GDP比例是55%左右;高收入国家,均收入与人均GDP比例都超60%。

  即起步就要55%,这是及格线,

  60%则是优秀分数线。

  你看这图,我们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不但低于美帝毛子,连印度都比不上。

图片

  近几十年,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45%之间,跟大多数国家60%以上的占比标准相比还很有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买法拉利,把法拉利的增长率愣是买成了全球第1,可我们双11只能凑券、做复杂的活动优惠算术题去买生活必需品。

  我再YY一波,若把人均收入跟人均GDP占比提到60%,跟大多数国家一样就行,那么去年我们的人均居民收入就可以从35128元增加38.6%,大概快5W块钱。

  若如此,全国居民就可以增加19.45万亿的消费能力,这相当于2021年的居民消费可在原有的34万亿(居民可支配支出)基础上增加57%!

  所以说,振兴内需的抓手不好找么?单单一个分蛋糕就拿走了近20W亿的消费潜力,更不提其他的。所以,把分配、社会福利、PF差距、高房价、贷款利率这些,不敢说有多么让利,还真就只是向国际接轨,就能极大刺激内需,彻底打通内循环。内需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取代外贸,变成我们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当下的消费模式实属无奈之举,现在消费如在下刚刚所言,最多个性消费,亦或低欲望,消费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如果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尽快调整,这种消费态度可能会长期存在。

  对老百姓讲经常挂嘴上1句就是:不要乱花钱,可实际上我跟你们说,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乱花钱;往家里多添置添置东西,管他用不用吃不吃,买了放家里看着也爽。

  对大部分人来说,什么“断舍离”那实属无奈,如果有的选,他们宁愿买买买,把家里搞得跟开副食店一样。

  希望我们即将踏入的,

  是1个“内需为王”的时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