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人工制造的中国经济

火烧 2010-09-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中国房价调控与政府政策的关系,分析数据失真问题,指出实证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强调人工制造经济模式的深层逻辑。

人工制造的中国经济  

张 开  

   

在政府的政策干预下,国内房价开始有所松动。连任志强也开始明白,房价不跌,政府调控是不会罢休的。潘石屹最近的声明也如出一辙,必须向政府妥协、低头。为什么?政府制定的政策,是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每一项具体政策出台,我们都可以看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它们往往就是政策制定的主要推手。

   

国家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内房价的统计数据,明显与国土资源部的数据相冲突,人们不禁要想:到底相信谁?相信哪个部门?当然,相比较之下,民众选择了后者。直觉恐怕都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准确。网络舆论的高压之下,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日子可不好过。数据为何失真?可信度还有没有?

   

中国的行政体制,政绩考核主要依赖于GDP。那么,各级地方政府的统计局自然会配合政府的领导工作,因为局长的权力来自于县长、市长、省长(书记)等等。谁给了我权力,我就要听谁的话,数据可以人为改动的。这就像西方经济学一样,进行所谓的“数据实证检验”,如果数据验证模型结论效果不够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改一改数据,这样不就更有说服力了吗?笔者原来经常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地下书店——畅畅书店(后来老板该开咖啡厅了,因为经营书店挣钱不多。)每次去,几乎都会碰到一小撮学生在叽叽喳喳讨论模型,因为上课要演讲(PPT),需要讨论的。有一次就听到类似的修改数据辩论,为了使结论更加符合自己的预期。典型的先验主义指导下的所谓“实证经济学”,这会是科学吗?这还不如纯粹的逻辑推导来得痛快。

   

人们开始回想,如果政策的出台,能够遏制飚升的房价,那么去年出台的反危机策略,如何退出却显得十分尴尬。因为依照目前的央行货币政策来看,今年上半年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在做测试市场价格反应程度的压力试验。谁来为去年的刺激政策负责,最为敏感的就是货币政策。

   

举一个例子:一盆水中漂浮着各种杂物,我们用手可以把其中的某些杂物摁到水面之下,甚至到水盆底部。但是,一旦松开手之后,那些物体自然会迅速漂浮上来,而且刚浮出水面的高度比原来还要高。这就比方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水盆中的水灌得太多了,即便你用手往下压,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不把盆中水抽出来,根本无法彻底改变局面。因为,水盆的容量并没有短期内改变。去年的天量信贷投放是罪魁祸首,中国远没有高度的金融创新与泛滥,却采取了比美国还厉害的刺激策略。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国内的刺激政策并没有大刀阔斧、釜底抽薪,而是畏头畏尾,裹足不前。当前,美国政府预期经济的回升会减速,又在考虑反危机策略。中国却要为美国人来买单,我们的反危机策略远超过美国。经济刺激策略如同打杜冷丁、吗啡用来止疼,这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但是药剂过量,就会成为“瘾君子”。

   

所以,我们分析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要清醒地看到“数据”是在“权力”支配下得出的,这也许会明白一些。  

http://blog.sina.com.cn/hbuzhangkai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