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府知事桥下彻来杭州访问带给俺的启示
·日本大阪府知事桥下彻来杭州访问带给俺的启示
日本大阪府知事桥下彻来杭州访问了。桥下彻年纪约40多点,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他出名的不是繁殖能力,而是自08年当选大阪府知事后做的二件事。一是大力削减政府开支,使大阪府财政赤字减少了100多亿日元;二是提出了“分权论”,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重新划分行政权力。
这就带给俺一些启迪。
“大力削减政府开支”这类事,咱们国家能不能认真学一学?改开以后滋生的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官车待遇这“三公消费”怎么就改革不了了呢?杭州据说又在搞第二轮“公车改革”了,大约感到网民谴责的风头过去了。怎么改呢?估计还是俺批评过的“官车拍卖+车贴”。这里面有两层好处:内部拍卖,领导可以低价购得好车;高额车贴,官员们皆大欢喜。就一个坏处:老百姓骂“变相腐败”。不过老百姓骂骂没关系,实惠还是得了嘛。车贴当然是政府财政开支。车价流失当然是公共财政的流失。哪个“知事”来管?
对比毛泽东时代,公车就是单位办公用车,只有省委书记省长有专用轿车,其它都是工作用车,有严格的派车制度管着,有干部群众的眼睛盯着,没有官车一说。对“车改”,俺提过两个方案,即“所有公车整合成国营的【机关出租车有限公司】,在机关工作用车预约优先的前提下对外营业”、“所有公车整合成国营的【机关出租车有限公司】,委托其它出租车公司经营,公务员用车刷卡或实报实销”。杭州市领导理也不理。哈哈。
“分权论”,这是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里就提出来的,是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战略想法。这桥下彻根据日本实际提出来了,看起来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俺注意到桥下彻知事的年轻。日本知事管的事情少,但年轻不等于不能干这一条还是成立的。咱们红军时期的领导干部二三十岁是多么年轻啊。解放后,咱们许多省市领导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也干得廉洁又出色。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倡“老中青三结合”,也就是发挥“老年人有经验、中年人有能力、年轻人有干劲”的互补优势。当时许多年轻人都进了各级领导班子。以集体经济、艰苦奋斗、造福后代闻名的陈永贵进中央,也只有50来岁吧?俺猜想,当年毛主席就是想建立一种【在劳动人民监督下,优先提拔重用那些有实绩的年轻人】的科学民主的干部制度。
对日本的资控竞选制度,俺是不看好、不赞同的。俺当右派的时候非常崇拜西式竞选制度,认为那才民主啊自由啊等等。后来俺发现那不过是“资主”,资本背后运作的游戏,俺就没兴趣了。但是反过来看,咱们产生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制度还没有实现,所以贪官污吏层出不穷,纪检委忙也忙死。怎样发挥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在这方面的作用,非常有待探索与实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就是说对一项政策的正确与否,劳动群众最清楚。政策清楚了,搞这项政策的人该上该下也清楚了。干部制度改革要向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改,准没错。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