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主席为谁“以公济私”?

火烧 2011-10-28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毛主席打破自己规定原则,支持毛岸英参战,体现以公济私精神。重点分析毛岸英参战背景及毛主席的决定原因。

  

   

  e01ee1189d.jpg 

   

毛主席无论是对待同志,还是对待亲友,素以铁面无私而著称。他对待自己的亲人,曾规定了这样三条交往处置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可在处理毛岸英申请赴朝参战的问题上,却“违反”了自己规定的原则,以公“济”了一回“私”。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1950年10月19日 的中午时分,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穿着驼色毛衣,脚穿布鞋,在庭院落散步。时而止步凝思,时而远眺。他想起毛岸英昨天夜间来请求参军上前线的事。但一想到岸英和思齐结婚还不到一年,心中似有不忍和愧疚。  

毛岸英幼年饱经磨难,8岁那年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遭受惨无人道的凌辱,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坚强不屈,英勇就义。这么残酷的经历,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是多么刻骨铭心的记忆,怎能不铸就他的革命信念和对革命的忠诚!随后他带着弟弟流浪上海街头,在旧社会的苦难中挣扎,这就磨练了他的意志,并且和穷苦人结下了亲情。后来到苏联10年,他的勤奋好学和刻苦精神,使他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他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千里长驱,穿越东欧,为打败德国法西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毛岸英回国前夕,斯大林接见了他,为了永远纪念,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抗日战争后他回到延安,这时他的处境已发生很大变化,父亲已是党的领袖,而他仍保持着一个普通战士的本色,遵循父亲的教导,从“土”字学起,脱下洋军装,走向黄土地,到农民中,开荒、犁地、种粮。不但没有半点特殊化,反而事事吃苦在前。后在北京机器总厂任总支副书记。他悉心钻研工厂管理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想在厂里呆它十年,干出一番事业来。朝鲜战争爆发,岸英再也安不下心来,立即向毛主席、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毛主席心想,儿子毛岸英申请上朝鲜参战,是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名副其实的“志愿军”。尽管他吃过不少苦,结婚也不到一年,既然他的积极性那么高,还是要成全他,而且他也应该去!  

正想着,彭德怀已经由毛岸英陪同到了门口,他兴奋地迎上前去:“贵客到了,开饭!”  

席间,毛泽东指着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  

彭德怀感到很意外,马上对岸英说:“不行。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你还是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恳求道:“彭叔叔,让我去吧。我在苏联当过兵,参加过对德国鬼子的作战,一直攻到了柏林。”  

毛主席对彭德怀说:“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你就收下他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让他担任翻译工作。同时也让他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到战争中去锻炼。” 并起身为彭德怀斟满一杯酒。  

彭德怀还是犹豫着说道:“主席,战场上枪弹无情……”  

毛主席说:“哪里的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到战场上去锻炼自己有好处。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  

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本来就是军人,将来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  

彭德怀点点头笑了。  

就这样,毛岸英荣幸地成为赴朝参战的名副其实的第一个“志愿军”。  

毛主席为啥为儿子“以公济私”,求情让他去朝鲜参战呢?我们不妨听听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吧。  

1951年3月,毛泽东在与周世钊的一次谈话中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  

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的“以权谋私”,不是“谋”的自家之小“私”,而是“谋”的国家安全、人民幸福之大“私”。他为岸英求情,让岸英赴朝参战,既是为了锻炼岸英,铸造岸英一生一世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品格,更是为了激发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心。这就充分折射出毛主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德和伟大人格。  

而现在不少做父母的,往往怕孩子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工作的地方越优越好,单位越舒适,越能多挣钱,他们就越宽慰。变着花样为子女、亲属搞“萝卜招聘”者有之,不择手段地创造条件为子女挣大钱者有之;更有甚者,还有官员为犯了罪的儿子求情。  

 2004年11月30日 下午,湖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王道生父子涉嫌受贿罪一案庭审结束。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王道生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单独或分别伙同其子王健等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401.0914万元。王道生哽咽着请求法庭对其儿子王健“法外施恩”:“他才26岁……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我让他步入了犯罪的漩涡。我想以一个不合格的父亲的名义,念其年幼……请求法庭对其法外施恩。”王道生为其犯罪的儿子请求“法外施恩”,是多么地可笑,又是多么地无耻!  

毛主席为岸英求情,“以公济私”,让他赴朝参战,折射出人民领袖独具魅力的亲情观,为共产党人树立了楷模。  

在这里,我想重提岸英临行前和毛主席的一段对话。岸英问,“您对儿子满意吗?”岸英期望得到父亲的肯定,但毛主席并没有马上给他一个答复,而是说,“等你从朝鲜回来后我给你一个答案”。现在,毛岸英虽然听不到这个答案,但中国听到了,人民听到了,历史记住了!   

心底无私的人,人民会永远歌颂他;胸怀坦荡的人,历史会永远记住他。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心底无私、胸怀坦荡的伟人。记得美国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曾奇迹般地创造了这样一个不等式:毛泽东>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他说:毛是20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   

   

您或许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转帖】毛主席历史真相专题导读  

【转帖】毛主席不死,毛主席永生!  

【转帖】毛主席批谁“神经衰弱”?  

【原创】毛主席无力拿起啥?  

【原创】毛主席用“霸王别姬”警醒谁?  

【原创】毛主席有“恋旧情结”?  

【原创】毛主席潇洒登上天安门  

【原创】毛主席时代“经济崩溃”?  

【原创】老百姓咋评价毛主席?  

【原创】毛主席把人民比做啥?  

【原创】毛主席励志名言60句  

【原创】毛主席要谁“别装老子”?   

【原创】毛主席的魅力何以天长地久?  

【转帖】毛主席派我搞石油    

【转帖】毛主席将被剥削的人民重新凝聚起来  

【转帖】对退休双轨纸制的30点质疑  

【转帖】多研究些血液,少研究些阴毛!

【转帖】赛义夫出卖他的父亲卡扎菲  

【转帖】被人救冤的根源在于医疗产业化

【转帖】惩恶扬善怎就不敢旗帜鲜明?  

【转帖】中国社会道德沦丧的源头在哪里?  

【转帖】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抓民生  

【转帖】发人警醒的劝国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