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人”与“马”的故事说开去
今天在腾讯的微博里看见了这样一条微博: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后面是微博发布者的评语:让老板觉得你可有可无,你被踢开的日子就不远了!
这则故事表面的寓意其实是很好的,就是鼓励大家应该勤奋工作,偷懒耍小聪明是不会有前途的,然而后面的评语却让我不敢苟同。先让我们看看这则微博的发布者吧,根据腾讯微博的资料:潘海东,男,现任互动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四川省达州市人。获得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总之,他的身上是一堆耀眼的光环。对潘海东我并不了解,本也无意了解,按照其资料显示,应该是一个年轻有为、博学多才、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成就的一位现代成功人士。之所以去查资料,是因为我觉得,听一个人说话,是要考虑他是站在什么立场的。立场划分的标准很多,但是从这一则故事及后面的评语,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标准:阶级。
潘先生作为互动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说的直白点,就是一个资本家。对不起,我无意攻击潘先生本人,但没有办法,他今天的位置,决定了他说的话代表了他所在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我想潘先生的本意是想鼓励或者告诫自己的员工要勤奋工作,一些腾讯的网友也纷纷转播。表示要做一匹勤奋的马。但可惜的是,这样的一则故事,恰恰暴露出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本质。“马”就是工人、农民,代表了广大的无产阶级,他们只能通过出卖给“主人”——资本家劳动换取“饲料”养活自己和家人。工人的素质是高低不同的,有的技能娴熟,甚至有较高的文化(熟练工、一些中产阶级),这样的“马”应该算是一匹勤快的“马”;有的或许根本没有上过学(农民工、低层体力劳动者),这样的“马”当然就是资本家眼中的“懒马”。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勤劳的马”能给他创造更多的利润,而“懒马”不仅不能创造利润,反而还要增加资本家的成本。资本家不乐意了,于是先增加一点“勤快的马”的饲料,大加赞许,说你很有能耐,一匹马就可以抵两匹马,把“懒马”的工作顺理成章的加到“勤快的马”身上;另一方面,凶相毕露,把“懒马”杀了,末了,还不忘榨取他的最后一点可利用的价值:吃肉。“勤快的马”因为得到“主人”的重用,得了好处,又看到“懒马”的下场,于是更加拼命的为“主人”工作。现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有很多这样“勤劳的马”或者希望变成“勤劳的马”吗?他们认定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得到“主人”的赏识,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功,甚至会变成“主人”。
笔者并不是要赞许懒惰。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懒惰都是不好的。懒惰是没有阶级属性的。然而,“马”和“主人”是有阶级的,并且是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直以来,资产阶级妄图通过上述或接近的故事,向受他们剥削的无产阶级灌输这样的思想:“只有当一匹勤劳的马才能有出路,懒马没有好下场。”也就是只要为资产阶级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剩余价值的“马”才是有用的,不能创造利润的“马”只有被他们杀掉吃肉。人为的在“马儿”之间制造所谓的竞争,什么“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口号不是醒目的贴在某些企业的墙上么,挑起“马儿”之间的矛盾,让“马儿”们错误的认为财富的多少不是社会制度不公造成的,而是由自己勤劳不勤劳决定的,于是一匹又一匹的“马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财富拼命的为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这其中有一些马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资本家创造的更多的价值,得到了“主人“资本家的一点打赏,过的还算不错,贷款买起了自己的“马车和马厩”,更有少部分甚至实现了由“马”到“主人”的转化,然而绝大多数的“马儿”们依然在为自己的生计苦苦奔波,不时的要向“主人”表明,我不是懒马,不要杀我!
这样的一篇文章不知能不能发表,也注定会被一些人骂为脑残、牵强附会,然而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打破这不公平的剥削制度,让无产阶级成为真正的主人,我们的劳动者一定会迸发出更高的自觉的工作热情,“勤快的马儿”拉的更多,还要帮助那些“懒惰的马儿”,让他们也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尽更多的力量,因为他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为了整个无产阶级,不再是为了资产阶级和资本家堆积更多的血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