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生建设为中心”替代“经济建设为中心”!
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
【前言】也许有人会说,国家大事,特别是路线、方针问题,那是中央高层要讨论、要解决的,你一个小老百姓瞎嚷嚷什么,太不自量力了。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窃以为,朗朗乾坤,无论是妇人之见,还是童言无忌,只要他说的有道理,我们就应该侧耳倾听。更何况,“E政广场”为国人提供了如此广阔的用武之地,作为炎黄子孙一分子,就应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不遗余力积极建言献策。
一、为何要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30年,也是改革开放的30年,这30年,我国不仅成功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突飞猛进的30年。完全可以这样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国家30年来做出了的伟大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经济而经济——结果出现了唯GDP论英雄的普遍现象。于是,贫富差距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群体性事件问题、环境恶化问题等等一切不可调和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了。这就是摆在当前中国面前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此“民生”非完全是孙中山之彼“民生”,而是“大民生”。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之“民生”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之“民生”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自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此“民生”不仅涵盖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民族、民生成分,而且涵盖了当前中国一切涉及到与人民生活、生存等等息息相关的问题,小到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大到国富民强、民族兴旺等等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可以解决“思想僵化”问题。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当前,“解放思想”的最大、最根本、最难突破的问题就是“思想僵化”。因为“思想僵化”导致国家裹足不前或者原地踏步;因为“思想僵化”导致不敢迈大步;因为“思想僵化”导致党的创新意识和敢为天下先意识沦丧!而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完全可以解决“思想僵化”问题。
2.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可以化解一切社会矛盾。
本人在《“官民矛盾”是新时期人民内部最大的矛盾!》一文中指出:在新时期,在21世纪今天的中国,人民内部“最大的矛盾”是什么?窃以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不是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不是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更不是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也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而是毛主席指出的最后一个矛盾,就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确切的讲就是“官”与“民”之间矛盾,简称“官民矛盾”!
“官民矛盾”最突出的特点是爆发“群体性事件”。据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
由于“民生建设”涵盖面广,所以有了以“民生建设为中心”这个准绳和法宝,在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的框架下,什么上学难问题、看病难问题,什么贫富差距问题、群体性事件问题、什么贪污腐败问题、环境恶化问题等等“老大难”都将迎刃而解。
3.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足以引领中国各项事业。
“民强”才能“国富”!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足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4. 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符合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而把民生建设放在首位的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正符合科学发展观思想。
5. 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符合中国国情。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因为如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倘若我们国家现阶段发展好高骛远脱离了这个国情,必然会走弯路。而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恰可弥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不足。
6. 走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可以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窃以为,社会和谐不和谐,关键看老百姓安康不安康、幸福不幸福,所以,将“民生建设”放在首位,可以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三、如何走好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强国路?
1.凡是和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背道而驰的要摒弃。
2.凡是不利“民生建设为中心”的错误做法要改弦更张。
3.凡是有利于以“民生建设为中心”之路的要发扬光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