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钱,能买来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吗?

火烧 2010-11-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上海提高稿酬引发讨论,文学期刊面临亏损与萎缩,政府资助成生存关键。作家现实关注不足,作品质量影响读者兴趣,如何提升文学价值成为焦点。

《人民日报》十一月十八日第十二版刊登了一则消息,从明年一月起,上海两家文学刊物《收获》、《上海文学》将稿酬提高2至5倍,即将稿酬由现行千字平均80至100元提高到千字平均500元。此举据称为破冰之举,胆气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今后三年每年提供200万元的资金。

针对上海提高稿酬的做法,有记者采访了国内五家著名文学刊物的主编,题目是《下一个全盛期,何时开启》。这些主编在接受访谈时,披露了文学期刊的处境和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文学期刊基本没有利润,很多还处于亏损状态,依靠各种补贴维持。”(赵丽宏《上海文学》主编)“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对文学的有效资助形式,不知道钱投在哪?”(赵长天《萌芽》主编)“文学期刊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从外部环境看,影视剧网络及其他新媒体的兴起,分流了读者。”(杨晓升《北京文学》主编)这三位主编道出了文学刊物的尴尬处境,没有利润、亏损、萎缩、补贴维持,说明文学刊物读者群严重萎缩,销售形势不容乐观,需要补贴维持生存,说明经济形势严峻。搞了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了,文学刊物依然找不到北,就让人搞不懂为什么了。“政府资助搅活了文学期刊的死水。我们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文学期刊和数字出版、在线阅读以及影视之间,仍有开拓空间。真正帮助文学期刊站住脚,意义才会更加深远。”(程永新《收获》执行主编)看来离开政府资助,文学期刊依然无法生存下去,三十多年站稳脚跟都成问题,谈何开拓发展?“文学有自己的问题,首要一点,就是对现实关注不够。”“现在不少作家包括成名作家,不太了解底层,所谓的‘底层小说’,不少也是作者想象的世界,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赵长天)“作家普遍还存在浮躁的心态,无法潜下心来对生活思考,提炼。文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向生活发问,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杨晓升)。没有好的文学作品问世,文学期刊就难有大量的读者欣赏,难怪萎缩、亏损。作家不深入生活,不与工农兵交朋友,不从现实社会中选取题材,不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闭门写作,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又怎么能写出具有广度深度的作品来呢,没有好的作品刊登,文学期刊靠什么吸引读者呢?“中国现有的文学期刊数量,市场肯定无法容纳。”“在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上,好的文学期刊不会没有市场的。”(李敬泽《人民文学》主编)市场容量固然有限,然而庞大的读者群却是不可小嘘,关键在于文学作品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质量不高,粗制滥造,哗众取宠,无病呻吟,低俗不堪的作品又怎能吸引读者们呢。

中国文学创作的唯一出路,还是遵循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面向工农兵,服务工农兵,歌颂工农兵。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写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塑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来。作家离开工农兵,离开实际生活,闭门造车,很难写出好的作品的,也不会吸引读者的。没有好的作品刊登的文学期刊,是不会吸引读者购买的,自然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提高稿酬,作家不深入生活,照样写不出好作品来。文学期刊照样无法获得读者的钟情,照样没有读者市场,照样没有利润和亏损,照样萎缩,没有政府补贴就无法活下去。

提高稿酬,仅仅是一种金钱的诱惑,解决不了文学作品质量低下,作品低俗不堪的问题。更不会繁荣文学创作,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写于2010年11月20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