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望断南飞雁 ——沁园春雪破解系列

火烧 2022-10-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望断南飞雁’解析沁园春雪,结合长征历史与毛泽东诗词,探讨南飞雁象征胜利预兆,分析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

清平乐:六盘山
193510月,毛泽东42岁)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千难万险,惊天地泣鬼神,中央红军血战腊子口,打掉长征中的最后一个“雄关”,登上六盘山,胜利在望。毛主席不禁豪情万丈……

南飞雁:

鸿雁传书,这儿是指胜利的预兆和预告,具体讲来就是:

天高云淡:

六盘山上的景象,寓意为登上六盘山。

打过腊子口,登上六盘山,胜利在望,……

果然才过十天,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毛主席说: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望:

《沁园春雪》中也有“望”:望长征内外,……。但是毛主席在陕北的塬上是看不到长城的。

诗词,毕竟是文学艺术,想象力可以展翅翱翔。

毛主席在六盘山上是不是真得看到了南飞雁,无关紧要。

望断:

出处在秦观的踏莎行:

桃园望断知何处

秦词、苏跋、米书,成了著名的郴州三绝碑。

或许很少人知道,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苏仙岭三绝碑的发现与保护。

19603月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南方视察,接见了原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会谈中,毛主席两次问到三绝碑的保护情况,并侃侃而谈,介绍讲解了秦观作词的历史背景和该词的艺术价值。

毛主席说:古时候,郴州这个地方是一个蛮荒之地,是一个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宋朝有个秦少游,很有才华。经苏轼推荐,应召进京,当过秘书省正字和国史编修官。后来,因为新旧党争的牵连,屡遭贬谪,最后削官去职,于绍圣三年流放到郴州当老百姓。秦少游因为怀才不遇,含冤被贬,满腹牢骚。但是,又没有地方讲,后来,他就写了一首词,叫《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写得很好,写出了他被削职后那种凄楚难言的隐衷,把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有才华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报国无门、不堪排挤打击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很有名。

接着,毛主席还琅琅有韵地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毛主席一字不漏地背完这首词后,继续讲道:这首词在文学艺术上是很有价值的,苏东坡很喜欢,特别喜欢最后两句:"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把它写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读它。秦少游死后,苏东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传到郴州。郴州人为了纪念秦少游,把秦词、苏跋、米书刻在碑上,史称三绝碑。秦少游死后166[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南宋有个叫邹恭的来郴州当知军,再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是今人所看到的"三绝碑"

他嘱咐到:这块碑是很有价值的,是我们国家在文学艺术上的瑰宝,要很好地加以保护。

陈洪新书记回到郴州,马上召集地委负责同志开会。会上,陈洪新书记对大家说了毛主席的谈话。大家纷纷表态,要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其后,陈洪新书记专程到郴州师专请教古汉语教授单泽周先生。会谈后,大家才知道三绝碑就在苏仙岭白鹿洞上面。随后,单泽周先生与地委领导一同前往苏仙岭。在丛丛荆棘中,人们发现了三绝碑。所幸三绝碑尚存完好。

(百度)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知何处。

破题。

桃源: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令人神往的理想社会,是本词的主题思想。

古人的理想社会是大同世界,孔子在《礼运大同篇》描述得很生动。

青年毛泽东说:

大同者,吾人之鹄也。

习近平指出:

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

张宏良老师如说:

大同梦想,从东方文明诞生那一天起就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永恒梦想。

桃源,其实就是大同世界,是大同世界的形象思维,意境意象……

楼台:

亭台楼阁。

津渡:

渡口;

月:

月色,夜色……

望断:

望,盼望,期望。

断,不连续,禁绝,没有,如断水、断流等。

望断:

望不到,望眼欲穿也望不到,与“绝望”意境相通……

秦观的踏莎行,是可以积极解读的,这是后话,详情见:

永远在路上——秦观的郴州旅社禅解

问题来了:

打过腊子口,爬山六盘山,明明是胜利在望,怎么却说望断?望不到……

望断南飞雁,描绘的是之前的心境,敌人太过强大,我们太过弱小,随时都有被歼灭的危险,九死一生,向死而生……

有诗为证:

念奴娇:井冈山
19655月,72岁)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风物都如昨。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狮吼,万怪烟消云落。

 

向死而生大柏地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吴宁一202281

八一建军节,

怀念毛主席。

一生大柏地,

大柏地一生。

 

火中生莲大柏地,

向死而生战士勇。

长缨在手为国酬,

中流击水遏飞舟。

大柏地禅解: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看不到希望:

望断南飞雁

最典型的当数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一下子损失过半,血染湘江……

综合起来看:

望断南飞雁

打过腊子口,登上六盘山,这就是长征以来望眼欲穿的胜利希望……

原来望不到,现在望到了,欢欣鼓舞;

原来有多绝望,现在就有欣喜,对立统一……

望断,衬托欣喜、欢欣鼓舞,反面激发出信心百倍、豪情万丈,为末句打下伏笔: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详情见:

沁园春雪禅解

 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8/12/396344.html

 

沁园春雪破解——改写《沁园春雪禅解

吴宁一

2022102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