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案”是民族的悲哀
“药案”是民族的悲哀
探险勇者原创
2011.6.10
药案的主犯被处以极刑,罪有应得,这对被害者与犯罪者两个家庭都是悲剧。同时,也是民族的悲哀。
一个案子为什么与民族悲哀扯在一起?
看看我们与其他民族的差距。我从报纸上看到两个故事。其一,美国的华侨驾着轿车去看望朋友,华侨从朋友家告辞后,在倒车过程中,感觉到车尾碰到什么,下车后发现车尾后面的门厅立柱有碰伤的痕迹,于是,华侨叫来业主,向业主致歉,业主笑了笑,“那是老伤”。于是在互相致谢中离开。其二,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驾车在高速公路翻了车,幸好车主没有受伤,爬出小车,正反方向的车辆全部停下,纷纷下车说道“需要帮助吗?”车辆在离开时,无一不是鸣笛表示安慰。
美国国民的道德水准与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道德水准大相庭径。
“药案”虽然是一个绝端的个案,但是,交通事故的逃匿案不绝于耳,是一个普遍性的道德水准问题。
当前的民众的道德低水准并不是固有的。
我国唐朝开元盛世,四千万人口,一年的案件仅仅二十七件。那个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达到世界顶级水平。毛泽东时代城乡人民家庭人口多,虽然比较贫困,还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我下乡的东北农村,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和谐、淳朴的民风并没有多大的差别。1991年,万国证劵公司的门口人山人海,突然有人从自行车上掉下几万元,散了一地,人们围成一圈,既没人抢,也没人偷。即使在新中国最饥荒年代,上海十大粮库没有发生抢粮偷粮事件。电影《粮食人》中有一个情节,爷爷关门绝食,孙子偷来半鞋子谷子,被父亲一顿打,最后被父亲押着送回谷场。这一情节反映了中华民族“饿死不倒槽、冻死不进屋”的美德。
最近二十年,民族美德渐行渐远,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每年发生五百万件刑事案件、大案要案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每年处理党员干部十万至十五万,干警每年牺牲四百名以上,受伤一万名以上。明末、清末官场腐败现象已经泛滥成灾。干部与民众的普遍道德水准全面下降。
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距离文明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1977年,当我听到民警介绍瑞士一年发生两件案件,文明程度使我震撼,期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出现唐朝开元盛世的全面文明。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期待的社会主义高度文明并没有到来。而两千八百万革命者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黯然褪色。造就中华民族灵魂净化、道德升华的毛泽东同志,正被严重丑化。
“药案”正式这一社会背景中发生的,是社会堕落的缩影。这,难道不是民族的悲哀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