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什么“和解”的“药方”?评马立城的谬说
在中央即将召开“两会”前夕,作为《人民日报》资深评论员的马立诚,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却跑到了一个网站发表了题为“和解应是纪念抗战70周年最重要主题”的长文。咋一看似乎是讲如何纪念抗战的。仔细一看,不对了!原来是借题发挥,实际是在批评中央的对日本的政策,批评中央煽动“仇恨”日本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批评中央背叛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对日本的“和解”“传统”。他号称应该用自己发明的“新思维”来处理中日关系,并以此来教导别人。但是,如果稍微有一点国际知识常识,仔细辨析一下马立城(下称“马文”)为中日和解开的这个“新思维”“药方“,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不顾起码的历史和现实的常识,充满诡辩,贩卖日本一些右翼政客的谬论而已。
众所周知,当前中日关系出现困境的原因,不在中国一方。不是中国不想同日本“和解”。而完全是现届和上届日本政府领导人安培等人,背叛了日本以前历届领导人同中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达成的一些重要共识和签署的有关四个中日关系的政治文件的精神。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当时领导人的多次好心劝告和警告,背弃以前中日两国领导人对钓鱼岛要搁置争议的共识,捍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并多次宣称钓鱼岛从来都是日本的领土,中日之间不存在钓鱼岛纠纷。在这同时期,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定村山、河野谈话、否定二战的日本侵略性质、千方百计的修宪、解禁军队自卫权、否定存在南京大屠杀、否定存在慰安妇问题、否定二战后的世界秩序等等,这样,才一步一步地把本来正常的中日关系变为不正常。总之,中日关系出现今天这样的状况,责任完全在于日本方面,“和解”的前提是日本现在领导人,应该回到当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期的立场。对上述日本现政府领导人的这种态度造成的中日、韩日关系恶化的恶劣影响和后果,世界许多政界人士都是清楚的,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自然也是清楚的。为什么作为一个人民日报的评论员却不清楚?很显然,这不是无知!
中央对当前日本政府的政策也是世人皆知的。正如最近(2月16日)中国外经部发言人所讲:“中国政府在发展对日关系方面的立场和政策是一贯的。我们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与日本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关系,希望日本与中方共同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中国对日本的这种态度和政策是一贯的、是明确和明晰的,也是正确的。这里,不存在什么“学术讨论”问题。可“马文”,对上述的事实于不顾,以“学者”自居,对中央的政策说三道四,并开出了一系列“药方”。这是一些什么“药方”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之一:“法国与俄罗斯堪为中国走向和解的典范”,中日关系应该学习法德、俄德关系。“马文”特别讲,法国总理对德如何如何,俄国对德如何如何,可是,一个常识性的事实却被马立城“忽略”了:就在他们进行的这些双边活动中,在法国对德国如何如何的同时,德国施罗德总理当着法国总统的面,向欧洲和世界人民一跪,公开的承认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并且,在以后的一些领导人中,从来没有为此“翻案”的,就是最近德国领导人参加的几次纪念二战的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如此。而日本呢,如前所述,现在的日本领导人安培等人,公然否认前领导人的村山、河野谈话、参拜靖国神社等等一系列的否定二战日本的罪行和错误的活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二战的态度的区别是显然的。这些,世人皆知,为什么我的马评论员不知?
“马文”对此辩解说,日本也道歉了,“日本道歉问题可以告一段落”了。这其实只是讲了中日关系中的前一段——在我们老一代革命家和日本前领导人共同努力下,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阶段,而引起中日关系恶化的后一段史实——即日本现领导人,背弃中日关系的四个政治文件基础,挑起钓鱼岛等一系列纷争。马评论员却不讲了。不知为何?而现在,日本行动的总总迹象表明,日本“永远不走战争的路。”这样的结论是靠不住的。
之二、学习当年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日本的和解和宽容态度。“马文”实质是借此批评现在的领导人的对日政策,是背离(背叛?!)了我们老一代革命家的宗旨,于是,他告诉人们:中日关系的“和解”关键在中国。真是这样吗?这是颠倒黑白和诡辩!中日关系现在这样的困境,明明是日本现在领导人背离和否定了其前领导人同中国老一代革命家达成的各种共识和四个文件,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马评论家的笔下,却是我们中央现在领导人背弃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宗旨。事实胜于诡辩,“马文”引述当时领导人的谈话,全不顾当时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孤立片面的为我所用,这是一种恶劣的学风和文风。如前所述,当年毛泽东的一句问候,是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是民间的交流,毛泽东称赞的也是“日本民族”,并无现在这样的实质问题。而邓小平的说法,是在两国已经建交,日本领导人承认中国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一部分而对钓鱼岛问题,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搁置争议的共识,同时又签署了新的政治文件等等一系列的原则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说那番话的。也就是说,“和解”是建立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放弃原则的“和解”。这个原则就是两国的四个政治文件。
之三为了和解,要向欧洲各国那样出让“一部分国家主权”。“马文”还荒谬地提出,中国要有大国风度和担当,中日应该向欧洲那样,为了“和解”可以放弃国家主权。这里,我们想问:中国应该如何“放弃国家主权”呢,马评论员是否说得明白一点:中国当前应该放弃钓鱼岛的主权吗,那不过是一个无人的小岛?不过我想马评论员应该知道,当年甲午战争时期前,清政府对日本的无理要求满足了不少,放弃了不少主权,但是,也没有阻止住日本的最后的对清政府的侵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假如(历史是不能“假如”的)我们当前真地放弃了钓鱼岛的主权,日本现在领导人就会回心转意,放弃他们目前背弃其前领导人的正确作法吗?-----只有大学者马立城才会相信!
再说,欧洲成立“共同体”,是为了发展经济的须要建立了一些有利于各方的“游戏规则”(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方),从根本上,不是什么“放弃主权”。不过是“主权”的表现形式的变化。而中国对日本关系,则不是放弃主权就可以“和解”的问题。这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这里,马评论员又“忘了”对其正确区分了。
“马文”还有一段“妙文”:“按说,离战争越近,仇恨记得越清楚,离得越远,仇恨自然会渐渐淡化。比如,中国元朝曾两次侵略日本,但现在不提了,为什么呢?离得太远了。”真所谓“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这里只有仔细析辩,才能读懂我们这位天才的评论家的意思:原来中日之间的战争,同法德之间历史上发生的战争一样,是不能分谁是谁非的,日本侵略过中国,中国也侵略过日本,都忘记了吧!这里,把今年世界人们纪念战胜法西斯侵略战争70周年的意义,轻轻一句话就给全否定了。可见,这位评论员的“文字”表达功底!
末了,我还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党报的资深评论员,公开发表反对中央政策的声音,这是不懂政治规矩的表现。人民日报也应对自己的干部进行加强管理。
相关文章
- 扒光马立诚国企私有化理论—让他裸奔
- 财新网马立诚曲解习近平 力推私有化改革
- 百丈冰:笑谈财新网马立诚反“左”
- 辽阳先生:最后的警告,我们已经一贫如洗!
- 评马立诚扛着邓的大旗防“左”所谓何事?
- 人民日报前评论员马立诚:现在的舆论政策是在扯改革的后退
- 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马立诚:国企“长子论”是一种极端落后的观念
- 宪之:也谈当代社会思潮兼论左翼的团结——评马立诚在燕山大礼堂的演讲
- 评马立诚在燕山大讲堂的讲话
- 在美国航母掩护下的马立诚们的政治伐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