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顾
——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科学共产主义是人类本质在高层次上的完整归复。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所建立的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现实基础,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78页)。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82页)。
革命是发展的火车头。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的发展,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在内部斗争中实现的……在可能团结一致的时候,团结一致是很好的,但还有高于团结一致的东西。谁要是像马克思和我那样,一生中对冒牌社会主义者所作的斗争比对其他任何人所作的斗争都多(因为资产阶级我们只把它当做一个阶级来看待,几乎从来没有去和资产者个人交锋),那他对不可避免的斗争的爆发就不会感到十分烦恼了。”(恩格斯《致倍倍尔》,《书信集》,394页)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指出:“把任何一种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是“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他说:“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但是在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生产力的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指明了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把生产资料首先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就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第317-320页)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有明确的准则。列宁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99页)“准备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进行长期的、顽强的和无情的斗争,去反对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社会沙文主义以及诸如此类的资产阶级影响和思潮。这些影响和思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无产阶级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中行动的。”(列宁《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全集》三十卷,243页)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对于从封建制度中生长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还在旧制度内部,新的经济组织就逐渐形成起来,它逐渐改变着封建社会的一切方面。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却处于另外一种情况中。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里除了破坏任务以外,还加上一个空前困难的任务,即组织任务。”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主要的任务就是打败修正主义。
“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全集》十五卷,19页)
造反有理。“一个人决不因为生下来就是奴隶而有任何罪过;但是,如果身为奴隶,不但不去追求自己的自由,还为自己的奴隶地位辩护和粉饰……那就是理应受到憎恨、鄙视和厌弃的下贱奴才了。”(列宁《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全集》二十一卷,159页)
“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列宁说,“无产阶级既然被资产阶级世界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的竞争所分散,既然被那种为资本的强迫劳动所压抑,既然经常被抛到赤贫、粗野和退化的‘底层’,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工人阶级的大军。在这支大军面前,无论是已经衰败的俄国专制政权或正在衰败的国际资本政权,都是支持不住的。”列宁“把一切小组溶为一体的统一的组织形式。”“使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党成为尽量有组织的,使党只容纳至少能接受最低限度组织性的分子。”(列宁:《进一步,退两步》,《列宁选集》第一卷第510、483、455页)。
“无产阶级在战胜资本家和推翻剥削者以后在全社会推行的这种‘工厂’纪律,决不是我们的理想,也决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为了彻底肃清社会上资本主义剥削制造成的丑恶现象,并且为了继续前进所必须的一个阶段。”(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258页)
毛泽东指出:“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一定要反映到我们党内来。” “我们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基本问题是在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以后,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究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斗争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主要任务,绝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世界观问题,挖掉修正主义根子问题。”他说“中央一再强调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因为世界观是不能强加的,改造思想也必须是外因通过内因去起作用,内因是主要的。世界观不改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怎么能叫胜利呢?世界观不改造,这次出现了两千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下次可能出四千。这次文化大革命代价是很大的。虽然解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问题,不是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所能解决的……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这些当权派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吧!就是说这些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反对三座大山是积极参加的,但到全国解放后,反对资产阶级了,他们就不那么赞成了。打土豪分田地时,他们是积极赞成并参加的,但到全国解放后,农村要实行集体化时,他们就不那么赞成了。他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他现在又当权,那可不就叫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吗?就算是老干部遇到新问题吧!……今后老干部会遇到更多的新问题,要想保证坚决走社会主义,就必须在思想上来个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化。做为革命左派,更应灭资兴无。否则资产阶级思想长期不清理,也要走向事物的反面,你不信吗?我问大家,你们说究竟怎样具体的由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你仔细考虑过吗?这是一个国家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毛泽东在1967年接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时关于文革的策略和目的的部分谈话)
毛泽东指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个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毛泽东发动了文化领域的大批判,很快发展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践。
晚年的毛泽东提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