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周易》和毛泽东对立志创业的修养

火烧 2009-12-20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周易》与毛泽东对立志创业的修养,强调志气对成就的重要性,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分析志与才的关系,突出立志对人生的关键影响。

《周易》和毛泽东对立志创业的修养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不等于在事业上成就的大小,因为事业的成就往往和志气大小有关。  

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有些人能力并不小,但沉浸在吃喝玩乐之中,到老年回首往事时,虽为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而悔恨,则已晚矣。究其原因,不外墨子所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连近代人蔡锷都说:“志不立,万事皆休。”  

有些人能力并不大,但志气高,因此能做到以勤补拙,做出才高者做不到的事。所以古人又说:“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注1)曹操都说:“有其志,必成其事。”  

关于才和志的关系,宋代朱熹有句名言:“非才无以济其志,非志无以朴其才。”这说明了才和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相比之下,有才无志,必致一生虚度,若志大才疏,还能以勤补拙。由此可知,才和志相比,志更为重要。因此古人说:“志立者有本。”(注2)“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注3)“志不可一日坠” (注4)等等。这一切说明,在对立志的修养上,它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往往具有头等的重要性。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从《周易》到毛泽东,又是怎样做的呢?   

《周易》在同人卦的初九爻辞中说:“同人于门,无咎。”就是说,在为实现志同道合的修养上,就要有志气走出家门,这才无错。也就是应该做到像后人曹植所说那样:“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有次堂叔问毛泽东:“伢子,长大后都想做什么?”毛泽东回答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讶。(注5)正是为实现这个大志,毛泽东在幼年时就决心走出家门,并给父亲留言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6)  

当毛泽东取得成就后,深有体会地说:“要有志气,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 (注7)  

从毛泽东立志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开始,到走出乡关,之后毛泽东在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卓绝奋斗,当实现了这个大志后再回到家乡时,毛泽东又写出这样的诗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注8)说明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只归在一个字上,这就是“志’字,可见人生对立志修养的重要。  

由此看来,在对立志的修养问题上,从《周易》到毛泽东,尤其毛泽东更为重视,  

所以毛泽东一生的成就也超出了常人。  

注:   

(1)《太平御览·学部七·教学》  

(2)宋·程颗、程颐:《二程集·粹言·论学篇》  

(3)《明·王阳明全集,教条无龙场诸生》  

(4)清.王豫:《蕉窗日记》卷二.  

(5)刘学琦主编的《毛泽东风范词典》第一页,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1 9 9 1年5月第一版。  

(6)竞鸿、吴华:《毛泽东生平实录》第282页,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 9 2年5月第二版。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7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77年4月第一版。  

(8)毛泽东:《七律》(到韶山)1 9 5 9年6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