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记
我几乎每天都会上网,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博文,印象中这是进入虚拟世界以来发文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我是个又学又写的人,喜欢借富有营养的文章不断充实自己。虽然自己立场偏左,但不忌讳立场偏右的文章,只要说得在理,但对于右到极端的言论,我有时候选择反驳,有时候选择滑脚。我这里的“右到极端”,指的是凡事都简单地归结于体制、日思夜盼中国倒霉的人。记得有一次我说中国有些人就盼着三峡大坝垮塌,很多人表示不相信,说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王福重用“祈祷(天宫一号)发射失败”帮我做了注解。
前段时间我对于极右言论泛滥选择了滑脚——到现实世界看房子去了。我本人早就解决了住房问题,房子不大却是独门独户,现居住于此,另外还有一套单位的房子,关蚊子十多年,只要房子不倒,使用权永远归我。所以此番出去看房,主要是强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如果有特别中意的,不排除下手的可能。前些日子,我几乎看遍了本市所有的楼盘,虽然迄今未下手,但心得是有了。
楼盘X:纯别墅小区,开发商为著名上市公司,楼盘选址、房子结构和小区环境,都充分体现了开发商的强大实力和远见卓识。选择那么偏僻的地方盖房子,曾被不少人嘲笑,我查了资料,当年的地价大概是300元/平方。那里的别墅是全市最漂亮、小区环境最好,但单价最低,就是这样还是卖不动,五六年过去了,两百多栋房子大概只有四五十户入住,到了今年上半年,由于小区周边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房子开始好卖了,下半年则是十天半个月就涨一次价,成交价高于挂出来的价格,卖方说“那是以前的价格,不算数,你觉得合适就买”。
评论:该楼盘证明了地价占房价的比重非常有限,能卖多高价格,开发商一定会卖多高价格,哪怕成本很低。
楼盘Y:别墅和高层都有,套房单价7潘上下,别墅单价10潘左右。如果用房价-收入比表示,该楼盘可以列入全国最高行列,但问题是房子还没有完工就已经卖完了,其卖点是门前的景观,宽阔的江面和滨河公园令人心旷神怡,位置则在老城区与新城区交界处,上班、生活都方便。我查阅了二手楼市,发现那个楼盘转手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自住的。
评论:该楼盘证明改善型购房很强大。
楼盘D:无别墅和小高层,全是高层建筑电梯房,单价5-6.5潘,其卖点是靠近新城区以及门前长达几公里的湿地公园,或许是适逢枯水季节吧,所谓的河,只不过是一条小溪,园林工人正在给新栽的园林植物喷水,还有人在建亭台楼阁。那是个大楼盘,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那个楼盘的人都在所谓的湿地公园集合,头挨头脚挨脚,公园不一定能放得下。据说改革开放前那一带是有很多货真价实的湖泊的,后来被改造成农田和宅基地了,现在亡羊补牢还是值得赞许的。
评论:房价1潘其实是噩梦,适当的价格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前提当然是市政府愿意拿出一些土地收益“做善事”。
楼盘S:纯别墅区,单价7潘左右,有没有10潘的我不知道,路还没有修通,房子卖完了。由于是泥巴路而且弯弯曲曲,驻地武警派了几个人在几个拐弯的地方指挥交通。其卖点是地处行政新区边上,房间距大,独栋、联排和叠层都有。该小区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是门口单独一栋房子面积超大,三面都是种满珍稀植物的院子,正在装修,看得出房东不是一般的有钱淫;二是为饱眼福进一别墅里面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结构超级差,大概有3成的面积是浪费的,好在面积大经得起浪费。
评论:内部结构不好外观奢华也好卖,房子的另一功能是彰显身份,住在行政中心边上的纯别墅小区当然很有身份。
楼盘M:高层建筑电梯房,开盘3-4潘,现在4.5潘到5潘,卖点是小区环境优美,位于大学门口,沿江,通往市中心的大桥今年已经通车。据说我们单位有几个人在那里买了房子,图个上班近,条件好的可以买复式楼,两百多平方很舒服的,总之是钱多钱少都能选到适合于自己的。
评论:住房就应该让各种层次的人有所选择,铺开来说,如果到开发商手上取得住房仅仅是选项之一而不是唯一,房价就不会这么高。
楼盘H:严格来说那不是“楼盘”,仅仅是一栋8层楼的房子,几十户人家,无小区无物业,均价5潘左右。一套买七送八的房子,房产证面积是139平方,刚好低于高档房的契税标准,实际上送的那一层,靠墙的高度是2.8米,中间的高度不低于4米,送的那一层比买的那一层还要高。据说是3个有能量的人弄了一块地盖的商品房,房价虽然很低却是买卖双方都高兴。由于建房成本低,楼梯又宽又平缓,我这个奔五的人爬上7楼很轻松,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过那么平缓的楼梯。
评论:现在有公司推出了1克的金条,如果降低成为开发商的门槛,比如说将一个大楼盘的地皮分成10个小块出售,政府只控制每一栋楼的布局,房价将回到合理水平。10个开发商很容易操控一个中小城市的房价,100个开发商只能是各自为战见好就收。
本文用王福重开头,我仍然用王福重结尾。王福重关于市场的一些观点是正确的,但他的全面市场化立场却是基于其资产阶级价值观,是错误的,国家利益屈从于个人价值观,这也是中国绝大多数“公知”的归宿。他在《外汇储备究竟属于谁》中对“把外储分给全体国人不符合原理,不切合实际”的观点表示“不同意”,也就是用“既然外储属于全体国人”反驳《人民日报》的“外储不适合无偿分给民众”。平心而论,《人民日报》那篇文章也没有把问题说透,而王福重此论用两点反驳即可:1、属于“全体国人”的未必都可以分给国人,比如军队;2、王本人于2009年2月12日的《上海证券报》上撰文说,外储收益是可以分的,“但外储不能分”。
“占领华尔街”刚好发生在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资本主义”,当然就是为资本集团服务的,民主党政府敢伤金主的筋动金主的骨吗?因此,“占领华尔街”也就是反反“贪官”而已,它反不了“皇帝”——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现在也夹杂了太多资本主义的东西,比如法律对权贵的宽容导致贪官基本上免死了,而“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其实是为人均收入高的大城市服务的,因为当一线城市量价低迷时,众多中小城市的房价仍然在涨,三线城市的房价正在飞涨,“史上最严厉调控”基本上忽略了这一块。
根据我的了解,很多经适房流入了关系户,脚趾甲都知道里面是包含了腐败成分的。我早就说过,国家是有能力遏制房价的,只要全面废除“保障房”概念,用“公租房”取而代之,老百姓有除开发商之外的选择,房价就不会那么牛。公租房不限本地外地,不限有钱没钱,不限面积大小,小户型租金低,大户型租金高,高到除了补贴小户型外,政府还能产生微薄的收益以激励对公租房的投入,这样一来,穷人、富人和暂时买不起房的人,各得其所。问题是,低利润之下,权贵们捞不到好处了。
看过某银行的别墅,普通员工的别墅门前只能像考驾照那样勉强过一部车,高层领导那一排的通道,院子前面停一部车,旁边还可以轻轻松松过另一部车。话说回来,普通职工也能拥有双拼别墅,已经很不错了。税务局和烟草公司的别墅就更不用提了,不知道的话到网上搜一搜,例子很多。有一次和几个同事谈论经济政治话题,一个个振振有词,争得是头破血流,最后我说了一句:
你们统统是为自己的利益说话的,对一党执政有些微词是基于你的民主党身份,只可惜你那个党不具备执政的能量;你,之所以希望房价再涨,纯粹是因为你有两套房子要出售。
官方的新华社是这一波抨击高房价的舆论领头羊,我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关于大城市的房价,很少涉及中小城市,碰巧暗合了买不起房的群体而已,却不是帮他们争取权益,因为新华社一线记者和编辑就生活在大城市,他们中的一些人工作时间不长,对高房价也无奈。什么房价拐点,如果有,那也是大城市的拐点,占全国城市人口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均价收入比远远高于一线城市,他们不关心这个。
一个个大义凌然的样子,特别是“公知”和“准公知”们,打的主要是个人小九九,现在通常是话语权不足的普通网民还不时维护着真正的道义。阶级是客观存在,没有明确划分而已。如果没有这个体制垫脚就没有你的现在,你没有资格抨击这个体制,如果你是这个体制的维护者,请记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别忽略了“社会”二字。你当然可以为自己争取权益,但不能忽略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