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董永亮:“我行贿了”网站去留命运之探讨

火烧 2011-06-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9
文章探讨‘我行贿了’网站在中国的去留命运,分析其反腐潜力与风险,质疑其是否沦为牟利工具,关注网络监督与举报机制的有效性。

董永亮:“我行贿了”网站去留命运之探讨  

说书人:董永亮  

《晏子春秋》云:“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各位看官,话说自1969年9月2日诞生以来,互联网技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以至于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感叹:“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诗经》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据6月1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继印度有一家名为“我行贿了”的反腐网站后,国内也同时出现了两家依样画葫芦网站。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网民的讨论反馈来看,一些人都跟帖兴奋地高呼中文版“我行贿了”的出现很是雷人给力。另有人则认为其只不过是南柯一梦。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此时此刻,我等公众却感到了如许担忧。换言之,移植于国外的做法经验,其中国化的进程却有可能举步维艰,作茧自缚,最终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结局。  

各位看官,伟大导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异化”概念,可谓博大精深。
  《史记》云: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我等公众担心“我行贿了”网站沦落成牟利的工具。耶林说:“为权利而斗争。”伴随网络的普及化,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形式载体监督维权的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却视之如“洪水猛兽”,对投诉问责不是虚心接受妥善处理,而是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穷尽一切办法“和谐”网络上的“负面消极”影子。于是乎,一批号称在网上“花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专业应劫而生。这不,删帖明码标价的报道犹如白纸黑字赫然在目,“天涯帖子每条2200元;其他网站的帖子每条均价1500元,删除百度快照另外加钱,每条至少300元”。 正所谓“钱是人的胆,人是王八蛋”。  

自古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面对巨大利益的致命诱惑,很难保证这个网站不会挂羊头卖狗肉,从而演绎成一个寻租网站,先是以富有创意和新奇的名称吸引公众的眼球,赢得点击量,骗得公众发布行贿的事实,再抓住删帖的大好时机,奇货可居漫天要价,行中饱私囊之实。呜呼哀哉!大家都来“我行贿了”网站争相行贿岂不快哉!
    古人道:有始无终,非君子也。不看好此类网站是由于反腐不缺少举报的线索,而是虎头蛇尾难以追责。自古衙门向南开的背景世道,官官相护、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大行其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多如牛毛,怎能奢望黎民草根一则实名帖子就能破译一个个黑幕和黑洞呢?!
    各位看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行贿了”网站标榜作秀乎?“铁肩担道义”乎?“我行贿了”网站去留命运如何?你我将听其言,观其行,拭目以待。  

这正是:“行贿”网站好雷人,褒贬不一各纷纭。神马给力还杯具,留待时间检验去。董郎说书引典故,谈古论今黑白数。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次再说。  

董永亮:“我行贿了”网站去留命运之探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