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真假辨

火烧 2011-06-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真与假的对立关系,分析假如何伪装成真,混淆视听,甚至伤害真。引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揭示真假辨识的重要性与真假本质的差异。

真假辨  

在这个世界上,又阴就有阳,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反,有冷就有热,那么有真也就应该有假了。真有真的位置,假有假的空间,真有真的特殊,假有假的普通,真的美丽是要靠假来衬托的,但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过来,正就是正,反就是反,正反不会互逆转,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真假混淆乱道法,真对假是不屑的,假的却总要装成真的。何为假?混迹于真,意图谋害于真,是为假也。  

在现实中,真的总会受伤,总会受到假的污蔑,诽谤,和攻击,假攻击真,经常会成功,屡屡得手,使得以假为业者,洋洋自得,难道事实就能够随意的否定嘛?难道真理就可以随意的歪曲嘛?是啊,如果事实被否定了,真理被歪曲了,那么好人也就不可避免的要被冤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真没有假那样的功能,没有那样的程序,没有那样的基因,在自己的队伍里,真从来不肯怀疑假,也不会陷害假,不会搞阴谋,耍欺骗,更不肯玩下流的侮辱,和恶毒的咒骂了。在假混入真的内部时,就会分化瓦解肆意妄为,荼毒天下胡作非为,所以真就只有受伤的份了。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相互对立的,都是各自占据极端,那是具有根本反差的,而唯独真和假,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在实际中不是具有根本的反差,而是紧紧的联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好以假乱真,浑水摸鱼呀,假就像寄生在真身上的害虫,必须要吸吮真的营养,才能保全自己的活命,实际上当假把真害死了,害虫自己也就死了,假就是这样的一个坏东东。  

中国的古典名著都有关于真和假的论述,比如《红楼梦》里说“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是说,当假成功的冒充了真的时候,真反倒成了假了。比如说《水浒传》里,就有真假李逵的故事,剪径的李鬼,一提自己是“黑旋风”,过路的客商就会丢下财物,逃命去了,假扮李逵只需两把板斧,将脸涂黑即可,这是因为那李逵已经江湖有名,李鬼以假冒真,就是要这个真名为自己所用,然而用其名所为之事,确是实实在在的损害其名了,当假李逵见到真李逵,立马屁滚尿流,落荒而逃,这种假叫做“见光死”,而且会死光光。又比如《西游记》里,就有真假孙悟空的故事,这一种假能与真死缠烂打,西游记里的六耳猕猴,披着孙猴子的外衣,使得和孙猴子一样的兵器,还有比孙猴子也不差的本领,这就实在给辨别区分真假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它的目的是,挑拨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不和,它作恶作孽,罪名栽到孙悟空身上,当唐僧误会悟空念动紧箍咒时,受伤的只有悟空,假悟空是不受紧箍咒所控的,利用唐僧赶走悟空,然后再吃唐僧肉,这是何等的狡诈。但是,总会有办法查出它来的,假与真虽形似,本绝不同,只要追根溯源,假的就会原形毕露了,这种假叫做“露根烂”,同样会遭到覆灭的下场。(孙悟空一棒打死了六耳猕猴,谁会对它的道歉感兴趣呢。)  

假是装出来的,所以装是假的必备之技,批假必批装,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好像已经被某些人奉为至理了,可是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伪命题,是以狡黠代聪明的把戏,如“装不可耻,装的不可耻,才可耻。,,,,”从大的部分划分,只有“装”或“不装”两种,怎么能说装不可耻呢?这已经否定了装的可耻性了,既然装都不可耻,那就不要说别的,也就没有可耻的了。这就是以错误的论点,去评论是否错误,必定会得到错误的结论。所以,我把那句话改一改,“装是可耻的,无论装的多么好,装的如鲜花似美女,那也还是一条蛇,终难逃灭亡的下场。”  

我曾经撰文说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指鹿为马”,是不能长久的,造谣千遍也成不了事实,今天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曾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我渴望真实,如果可能的话,再给我些尊严,这就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要求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