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需求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么?

火烧 2009-12-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通过出口数据和农业人口比例分析,认为我国社会生产已能满足国内需求,且出口占比达20%,农业人口比例降至14%,因此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已过时。
看到某位网友发帖谈“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问题。
他说:“从党的八大关于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三条:一.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他又说:“接近60年的历史证明:党的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没有过时。”
但是他没有给出支持他这个论断的依据。

这里先对这三个矛盾作一点理解。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就是说现在的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是说现在的生产力仍然相当落后。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是说现在的生产仍然不足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些数据。

先看人民网上的两则报道。
统计局:去年中国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
“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9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再破2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
这里给出了我国2008年进出口总值:25616亿美元。

创造新的共赢空间
“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进口总额1.1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这里则给出了2008年我国进口总额:11300亿美元。

因此,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为25616-11300=14316亿美元,而净的出口额为14316-11300=3016亿美元。
而根据新华网《统计局:2008年我国GDP增长9.0% CPI涨幅5.9%》的报道: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按汇率6.84折算成美元大约为43957亿美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算出:2008年我国进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7%,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6%。
因此,2008年我国净向外出口了价值3016亿美元的产品,这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9%。也就是说,我国有6.9%的产品是卖出去给其他国家消费了。

那么,出口的和进口的主要又是什么商品呢?

先看厦门海关发布的2008年主要产品进口情况
“初级形状的塑料:2008年,我国初级形状的塑料累计进口1770.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6.6%。。。
棕榈油: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464.7万吨,增长5.9%,价值46.7亿美元,增长46.3%。。。
牛马皮革: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牛马皮革88.9万吨,下降11.4%。。。。
小轿车:2008年全年我国共进口各类小轿车15.5万辆,增长10.5%。。。
原木:2008年我国共进口原木2957万立方米,下降20.4%,进口货值51.8亿美元,下降3.2%。。。。
大豆:2008年我国大豆整体的进口量快速扩大,全年共进口3743.6万吨,增长21.5%。。。
铁矿砂:2008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砂4.4亿吨,增长15.9%。。。
原油:2008年我国原油累计进口1.8亿吨,增长9.6%。。。
肥料: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肥料622.4万吨,下降46.8%。。。
液化石油气: 2008年我国液化石油气累计进口594.4万吨,下降14.8%,进口均价487.7美元/吨,增长1%。。。
天然橡胶: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橡胶168.1万吨,同比增长2%。。。
纸浆:。。。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纸浆952.1万吨,增长12.4%,进口均价为704.3美元/吨,增长7.5%。。。”

可以看到,上述主要进口产品,除了小轿车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属于原材料,不是最终产品。

再看新华网报道的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
“海关总署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1851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
。。。
2008年中国农产品累计出口401.9亿美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回落8.2个百分点。
。。。
2008年,中国累计出口煤4543万吨,同比下降14.6%。
。。。
中国高耗能产品(包括钢材、铁合金、钢坯、生铁、铝、铜、水泥、肥料等8种主要品种)去年累计出口1.03亿吨,同比下降16.2%。
。。。”

上述主要出口产品,除了煤之外,其他的都是最终工业产品。

这说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出口的主要是最终工业产品。
保守点估计,我国生产的产品,以价值量计算,应该会有至少20%是卖出去给其他国家消费了。

据此,本网友认为,只可能得到下面两个结论中的一个:
1)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本国需求了,所以可以出口至少五分之一的产品给别的国家;
2)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虽然还不能满足本国需求,但是其中有至少五分之一的产品就不是为本国需求而生产,而是为外国需求而生产的。

本网友认为,从我国各种产品的生产总量来看,第一个结论才是正确的。
因此,不能认为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依然是不足以满足国内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了,当然也就不能认为现在的生产力仍然很落后。

有网友可能会说:毛时代也是有净出口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与毛时代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建国初期,我国从苏联那里借了好几亿贷款,还有不少援助项目,这些都是必须用外汇来偿还的,而外汇当然只能用净出口来换取。
而且,当时我国确实还有不少东西是不能自力更生地生产的,是必须进口的,而这些必须的进口也是得用出口来换取的。
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工厂,难道比毛时代还差,还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自己生产出来的么?

让我们再来看我国是否是农业国。

我们以前经常听到“八亿农民”或“九亿农民”这个词,实际上是把居住在农村的人统统算作“农民”。
现在则改称“农村人口”,本网友认为是更加准确的表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底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
也就是说,“农村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56%。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国还有56%的人口从事农业,所以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呢?

其实,“农业人口”并没有那么多。
这篇报道就指出:“据统计局介绍,与户籍管理部门将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同,统计上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居住地,统计的是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住在城镇的是城镇人口,住在乡村的就是农村人口。”
也就是说,这7.37亿人只是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但是,居住在农村的人,并不全是农业人口,而我国统计局长期一直将“农村户口”等同于“农业人口”。
现在国家统计局也改变了这个提法,认为农业人口是“指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人口”,所以肯定应该比7.37亿要少。

按照这个标准,早在1999年,《理论月刊》一篇文章就指出:“农民是一种特定的职业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统计,中国的农民人口实际只有2.5亿,包括赡养人口在内,中国真正的农业人口也只有4.8—5.3亿,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9亿。”

也就是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其实就已经下降到40%左右,而其中真正的劳动力则已经只占总人口的20%左右了。

现在的农业人口,即从事农业生产为生的人口,究竟有多少?
据说2005年的全国1%人口普查是统计了职业的,那么应该可以推算出这个数据来。很遗憾,本网友没有找到数据。
不过,以1999年有9亿农村人口而实际上是4.8——5.3亿农业人口来看,农业人口大约是农村户口的一半左右,而农业人口中又有大约一半是赡养人口。
如果假定这两个比例没有太大变化,那么就可以说:现在的农业人口,包括赡养人口在内,大约是7.37亿的一半,即3.69亿,大约占总人口的28%左右;
而其中有大约1.85亿左右是赡养人口,占总人口的14%左右,其余的14%才是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14%这个比例仍然不小。法国是农业人口比较多的发达国家,也只占了4.9%;英国和美国更少,都在1—2%左右。
但是,如果上述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就不能再说我国仍然只是“落后的农业国”了。

综上所述,本网友认为,孙友东网友说“党的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没有过时”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也就是各种商品的生产能力,如果用来满足国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是足够的了,而且还有五分之一能够用于出口;
我国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也没那么高,根据本网友的估算很可能只有14%左右,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例仍然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但至少不再是“落后的农业国”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