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试点每周工作四天,打工人的未来会怎样?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打车,在车上和一位女司机聊了聊。那司机说现在开出租车不好挣钱,之前有个学生跟她说不想读书,想跟她一样出来开车。她说现在科技太发达了,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过几年搞不好出租车司机这个岗位就要消失了,劝那学生还是要努力读书的好。
应该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许多行业都会进行机器换人,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而且这个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进步也就意味着工业生产的效率更高,需要的工人更少,生产出的产品更多,大多数工人如果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就不会有足够多的消费者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资方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自然不愿意多投资,这样下去自然也就造成经济的疲软。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吧。
前段时间,国家公布了8月份的就业数据,其中18~24岁的人口调查的失业率仍然高达18.7%。这几个月来,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失业率一直在这上下徘徊,意味着每五个人中差不多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属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他们读了很多书,在现在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也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

最近还看到了两条新闻,一条是关于越南比亚迪公司员工罢工,要求资方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经过越南工人的斗争,越南比亚迪公司已经答应要提高工人工资并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另一条新闻是关于英国成功试点了每周四天的工作制,在月薪不变的情况下,让员工每周少工作一天。

看到国外传来的这两条消息,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为他们斗争的胜利感到高兴。老实说,我们年轻人已经很久没听说过中国有工人罢工斗争的事情了,罢工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五四运动由于有了全国工人罢工运动的支持而取得胜利,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近十几年来,几乎就没听到过什么工人罢工的事了。只是听到过像富士康的十三跳,工人加班猝死,工人被公司优化后跳楼自杀,还有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受不了资方和校方的压迫自杀等等。听到的大多是工人们的不幸,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于工人们的工作条件最后是否有所改善,恐怕也未必。至于说英国试点的每周四天工作制,我们打工人现在不要奢望每周工作四天了,放眼望去,能够实行每周双休的工作在国内都少的可怜。

也许越南的工人能够罢工,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是因为越南的执政党是越南共产党,共产党一直称作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吗?至于英国为什么会试点每周四小时工作制,也许是因为英国是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了不让工人有更多的时间体验工作的乐趣,所以让他们每周少工作一天。而我们为了让中国工人体验工作的乐趣,所以才实行996,007要让工人有足够时间来体验工作的快乐,并且延迟退休已经被提上了日程,今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许到70岁还能有幸继续工作呢!
现实中中国的工人们好像不太有阶级的意识,也没有什么团结起来斗争的观念,更不会想到无产阶级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当然这也与这么多年来阶级斗争的话语宣传已经在我们社会基本消失有关。儒家传统的勤劳观念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让他们更能忍受资本剥削。
现实的处境也让工人们十分为难,资本家给到工人们的工资待遇只够大多数人养家糊口的,如果有一天失业了,家庭就会面临着很严重的困境,大多数工人都是上要养老下要养小,家庭的责任也迫使他们不敢和资方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如果工人们没有团结起来,即使有少数工人敢与资方进行斗争,也斗不过强大的资方,往往还要承担很严重的后果。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工作岗位的减少,导致工人的竞争更加激烈,工人没有同资方的斗争,倒是工人阶级内部的斗争日趋激烈。像什么996、加班文化盛行,这样的工作状况在大多数工厂里早就如此,只是后来的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发声,形成网上的热议,让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共鸣。
也许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就会发生。再加上资本的发展需要更多有知识的工人,工人的受教育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也会提高,认识到社会需要变革的人也会增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因素和工人认识提高的主观因素的发展,都会促进社会的变革。不过这个过程也许还很漫长和痛苦。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