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本事”和“脾气”
当今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说法:“本事越大的人脾气越小,越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
任何一种社会流行语都反映着某种相应的社会现实,而这句流行语显然反映了这个社会对“有本事的人”的奉承和恭维,以及对“没本事的人”的揶揄和挖苦。这个流行说法的关键词是“本事”!究竟什么是“本事”?我的理解应该是“能力”。可是,能力大的人就把事情做得多些、好些,得到的报酬就多些;能力小的人就做的事情少些、次些,得到的酬劳也就少些,如果真的是这样,无论本事大的人还是本事小的人都不会有太大的脾气,因为在目前的历史阶段中,这样的状态实在是天经地义的,谁对这样的状态表示不满和愤慨都是没有道理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事实情况却是——“本事越大的人脾气越小,越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本事大的人脾气小这可以理解,可是没本事的人为什么反而脾气越大呢?
“脾气大”自然是不满的表现,不满则意味着正当权利或至少是自以为的正当权利的被剥夺。一个人的所得再少,甚至是负数,只要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正当所得或所失,他都不会愤怒,都不会有不满的表示;而既然他愤怒了、不满了,那么肯定是因为原属自己的正当所得、正当权利被其他人或其他群体无故掠夺或剥夺!那么这个社会“没本事的人”脾气大的原因是因为如此吗?
是不是因为“没本事的人”妒忌“有本事的人”得到的多而产生怨愤和不满呢?妒忌自然是一种不正当的、恶劣的心理状态,但是任何不正常的坏的心理状态都只能发生在群体中的少数人身上,如果某个群体普遍具有某种“坏”的心理状态,那么这肯定就不是某些个体的原因,而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了!既然当今社会“没本事的人”普遍“脾气大”,并非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个别现象,那么其原因自然不是因为“妒忌”,至少说不能简单地归于“妒忌”这种只能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样的主观原因,那么如上所述其因缘只能是客观的——是因为这个群体的正当权利遭到了剥夺!
其实,所谓“没本事”的“群体”不就是“弱势群体”的另一个侮辱性的称谓吗?他们为什么会“脾气大”?为什么会发牢骚、表示不满?为什么觉得自己的正当权利被剥夺?新中国前三十年时期,人们都有这样的理念:人们从事的不同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而如今,这样的理念虽然有时也被偶尔提起,但却几乎没有人再认同了,因为社会现实已发生了质的改变,谁都知道这样的理念已与当今的社会现实大相径庭了!
“一大二公”是前三十年的经济特征,在那时并没有“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和说法。生产资料公有,消灭了剥削和压迫,人人都有为国家、集体作贡献的机会和现实,“有本事的人”和“没本事的人”都能各得其所,他们都没有多大的牢骚和不满。而如今情况则根本不同了,资本逐渐地、一步步地取得了绝对的统治权。善于钻营的“有本事的人”自然是如鱼得水,在官方和社会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打拼”或者通过什么其他的手段,攫得“第一桶金”,然后通过“资本”这块磁铁,榨取为他打工的“没本事的人”的血汗,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成功人士”。他们在社会资源的获得方面占先、占多,万事顺利、一帆风顺,工作时高高在上,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朋友遍地、受人恭维,自然没有什么脾气。而“没本事”的人呢,自然或因为“愚蠢”而不了解社会规则,或因为“贫穷”而没有人脉资源,或因“没本事”缺乏钻营的能力,只得沦为给“有本事”的“成功人士”打工的雇佣奴隶。工作、家庭、子女、父母、房子、车子这些问题对于财大气粗、占尽资源、有“本事”的“精英”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可对于“没本事的”“弱势群体”就成了座座大山了。对于这样相差悬殊、显失公平的社会现实,“弱势群体”的怨愤和不满难道不是完全正当的吗?当这个群体的正当权益被剥夺的时候,有点脾气、发发牢骚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吗?连这点合理的愤怒都要被讽刺和挖苦,不但杀其人,还要诛其心,这不是太过跋扈、残忍、无耻、狠毒吗?
其实,即使是真有本事、真有能力的人,利用这种属于个人的资本,在社会中创业获得成功,取得了更多资本权利之后,他的“本事”的积极作用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他的所谓的“奋斗”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恐怕未必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便可安受他人的劳动果实了。长此以往,阶级固化之后,就会渐渐成为靠别人血汗养活的“人上人”了。更何况现实中的有些所谓的“有本事的成功人士”未必依靠的是正经的本事。资本社会本就是互相炫耀攀比“获得”的社会,只要能在这个社会中套得钱财,而且能够洗白、保住套得的钱财,这就是所谓的“真本事”,谁还会有闲心去计较这种“本事”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