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来天气也可以当作期货来买卖

火烧 2010-07-12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介绍天气期货的原理与功能,探讨其如何通过买卖温度、降雪等指标进行交易,帮助敏感企业规避天气风险。同时分析国内外天气期货的发展现状及推出时机的争议。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来天气也可以当作期货来买卖

-------

作者: Mr.X


-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今天晚上在某小店等着饺子上桌的时候,顺手翻了翻《法制晚报》,看到了一篇文章《为防“感冒” 天气期货引热议》:
“本报讯(记者何怡)北方高温、南方暴雨,进入7月以来,今年反常的气候更为明显。“应该推出天气期货,规避不测风云。”反常气候也引发了投资界的新话题。

记者近日浏览多家财经网站论坛时发现,天气期货受到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出对天气期货的兴趣,还有专家建议国内推出天气期货。

商品期货炒价格,股指期货炒点位,天气期货炒的则是温度、降水量、降雪量、霜冻天数等指标。“天气期货具有避险功能,可以帮助那些对气候敏感的企业规避天气风险,减少由天气反常带来的负面效益,甚至还能通过参与交易而从灾害中获利。”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刘杨表示。

实际上,天气期货并不是个故事,在国外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彭弘等专家都公开呼吁国内推出天气期货。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推出为时尚早。”

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来天气也可以当作期货来买卖。

这篇报道还附上了对于“天气期货”的介绍:
“天气期货·原理

买卖温度赚取利润

天气期货和其他期货的交易原理基本相同。以温度指数期货为例,每月初期货市场主管机构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气温情况,为降温度日数或升温度日数确定一个初始值,如40华氏度(约4.44℃)。

为使市场运转,指定的“做市商”将喊出“出价”和“要价”,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

随着天气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这些交易值在一个月中将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据实际温度进行结算,以1华氏度等于100美元的价格兑现所有期货合同。而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预测一下未来的温度变化,然后进行买卖赚取利润。”

当然,这“天气期货”若是只能让有钱人通过买卖温度来赌博,那也太难听了点。总得给它找点功能吧:


“天气期货·功能

敏感企业规避风险

天气期货最大的作用是具有避险功能。从农业、电力、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到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海滨旅游胜地,甚至是保险公司都可通过它来对冲风险。

国外天气期货的主要参与者是上述容易因天气变化而“感冒”的企业。比如,一家玉米种植企业担心高温使玉米减产,为了避险,该企业可买入温度指数期货。若当年出现高温致使减产,同时在期货市场上温度指数上涨,该企业将期货合约平仓后就能获利。

再如,电力企业可通过温度指数期货规避凉夏带来的销量降低风险。若温度低,居民及企业通过空调降温的需求就会明显下降,电力企业的销售量也会相应减少。

如果电力企业提前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卖出温度指数期货合约,当温度指数期货也呈下跌走势,这家电力企业就能获益。”

那么,这种“先进事物”是不是应该尽快引进呢?“业内观点”似乎是不支持的:
“天气期货推出时机尚早

面对近来气候的反常、灾害的频发,有专家指出,是时候推出天气期货了。但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推出天气指数还太早。

知名期货评论员李意坚上午表示,在国外,参与天气期货交易的主要是受天气影响较大的企业,目的是为了避险。但在国内,这些企业还缺乏运用期货手段对冲风险的能力。

李意坚认为,如果现在推出的话,投机者可能会占市场主体。此外,天气指数推出后合约如何设计、如何交割也存在一定难度。

也有人士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做统一指数难度较大。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刘杨上午告诉记者,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还不发达,像红酒期货等品种都有待推出,而天气期货在国际市场上推出时间不长,效果还有待观察。”

当然,国际上其实是已经早就开始搞了:
“ 目前,全球有数个交易所提供天气期货合约,包括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亚特兰大洲际交易所等。

在亚洲,日本的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也于2008年春季开始交易天气期货合约。

推出天气期货最早、目前发展最为完善的要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自1997年正式交易至今,该交易所已推出了美国天气期货、欧洲天气期货和亚太天气期货。

涉及的合约品种包括温度指数期货、霜冻指数期货、降雪指数期货、飓风指数期货等。从合约时间看,又分为周合约、月合约、季度合约等。”


看来这“天气期货”与美国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的“金融杠杆”差不多,也属于“金融创新”之一。
这“创新”的时间也并不久远,最早开始搞的芝加哥,到现在不过十三年左右,亚洲则是前年才开始“摸石头”。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大本营是在芝加哥,因此,这种“金融创新”首先在芝加哥搞起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美国的“两房”把“金融杠杆”之类的“创新”大规模应用于美国房地产贷款项目,结果是搞出了“次贷危机”并且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不知道这“天气期货”如果也大规模推广,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总设计师说过:允许看,但要大胆地试。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