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并不一定都是真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12月7日版有一篇文章,《1967:取消过年》。文章讲述1月25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关于1967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的故事。作者说:1967年,文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国务院宣布全国不放假,“革命化春节”一直持续到1979年,取消过年消减了合家欢的气氛,也消减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及人伦秩序的敬重之心。
“革命化春节”等于取消过年?1967年春节不放假是否68、69年及文革十年春节都不放假?本来一件实际存在的事情,作者却用偷换概念和含糊的手法把思维导向虚假。
改革30年庆典时也有一篇文章,说30年以前一家四口人,夫妻两人上班月工资一百多元,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很不宽裕。现在两个孩子考上公务员分别成家,夫妻双双退休月收入数千元,吃不完花不完并可随意旅游;可见改革开放带给他们好生活。这里,作者讲的可能也是实话,但他对比时漏掉一个重要因素:30年前两人工资养四口人,现在两人工资养两口人。
实话,是把实际发生的事或自己的想法如实地(不掺假)陈述出来;真话,不仅要如实陈述,还要真实地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全面貌。实话不一定是真话。有个有名的瞎子摸象故事,几位瞎子说的都是实话。
实话不真的例子在主流媒体文章中每每可见。请看下面一段话,它发表在《人民日报》2008年12月3日版,是该报评论员一篇文章。
“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78年,我们看到,当时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落60架飞机,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小时才起落两架。”
由于无法求证,姑且也把它算作是实话。不过这实话的另一面是:
1971年“3月3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卫星上带有宇宙线、X射线、高磁场和轨道外热流探测器,使我国首次用卫星获取了空间物理数据。“实践一号”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8年多,于1979年6月17日陨落,远远超过原定1年的设计寿命。这在当时国外研制的卫星中也不多见。它为我国研制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1)
两段实话,两种不同信号释放,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比较接近那个时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真,如果为某种目的选择一部分屏蔽一部分,实话就离假话不远了。
实话不真的主要原因是把实话和它产生的具体条件割裂开来,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反映出,它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论。有的实话把局部当作整体,有的实话把片段当作全程,有的实话则如上面所说对另一部分实话有意过滤和屏蔽。真是事物的本质,实话是事物的表象,有时是假象,会骗人的。
利用实话骗人可谓一种高明手段。在所有关于文革控诉中,那些谎话连篇随意虚构的伤痕文学已没有多大市场,一些半实半假或九句实话掺一句假话的方法也开始引起人们警惕,利用实话骗人正渐行其道。善良的人们即使怀疑也反驳不得,因为它说的全是实话,似乎铁证如山。
有位大师级人物半是得意半是热心地向人们传授了其中绝窍: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他身体力行,写下了《牛棚札忆》。在这里,他说的真话应叫实话,而这实话;他有所讲有所不讲。不愿意讲或不敢讲的不讲,而愿意讲的就有乌云遮太阳之妙了。
从认识论角度讲,实话和真话的差别是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的差别。
注
1、《河南日报》2009年9月11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