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锤子还是斧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锤子的问题

火烧 2011-06-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献礼电影展开,探讨其政治营销与历史趋势,分析电影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历史趋势的重要性,引发对电影与历史解读的思考。

  在中国拍电影非常辛苦,除了电影要拍得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得揣摩上意,否则很可能难产而死于胎腹之中。有人认为拍红色电影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非也非也,红色电影才更让人纠结不已。马屁拍的好,观众骂;马屁拍到马蹄上,领导骂。总之处理不好就是吃力不讨好,全都得罪!

千呼万唤始出来,伟业终于公映,除了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8亿票房说法,金刚汽车让路之类的炒作,这部电影既赚足了眼球,也吊足了胃口,这难道不是一种营销策略?这是一部献礼电影,八千多万员工一人花10块钱,各部门就闭着眼睛数钱吧!如果看电影都成了政治任务,那电影本身早已被阉割,商业亦沦为政治的附庸。

电影本身木有错,电影本身就是很纯粹的东西,只不过附加在电影上的让人蛋疼的形式毁灭了优秀的素材,无端让观众生出许多恶感。观毕电影,各种类型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会说:“哎呀,那许多的明星真让我看花了眼,刘德华、吴彦祖、王力宏好帅啊,真有意思!”有的人会说:CP的成立是那个时代的正确选择,是历史的大趋势。有的人会说:只恨蒋公当年剿匪不力。有的人会说:“………………”不能再说下去,因为真的有很多人在说。

革命,革命,这是个很刺眼的词语,孙先生领导了革命,却最终失了革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没钱,没枪,没人!蒋公与毛公对此领悟颇深,早先的袁公亦从李中堂的身上看到了这个真谛:朝廷为什么器重你,尊重你?那是因为你手里有朝廷都没有的东西。所以后来领袖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正如建国大业里说:我们手里要是没有这几杆破枪,老蒋会坐下来和我们谈判?”要说伟业这部电影还真是大胆,五四运动是本片的高潮,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凭借一腔爱国热忱敢于冲破军警的阻拦,像卖国贼的住所冲去,真的让人震撼,不错,那是一个激情的时代,那是一个振臂一呼可以群贤毕至的时代,不过实事求是的讲。想想二十二年前的北京城,这一幕其实我看得是胆战心惊!

 不过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在不断的表达了一些东西之后,立马挥刀自宫,完成主旋律的转换,回到历史的大趋势这个命题上来。当然,回过头来想一想,不管你是搞社团也好,组织也好,从一个建立之初开会都没有固定会议室的小党到今天这样一个八千万员工的组织,抛却意识形态,怎么说也还是配得上“伟大“二字的。至少早期的CP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在历史的危急关头找到了中国的出路,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愤青而去否定。无论是蒋公还是毛公,更早一些的黄兴与蔡松坡之类的人,他们都应该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马克思老人家的唯物主义英雄史观早就强调:历史不是人创造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历史,只是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由此看来,说什么只恨蒋公当年剿匪不力这类话的人,是十足的黄口小儿,完全不懂历史,看不透时事。蒋公的失败自有其深刻原因,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的成功之处,他为这个国家民族的的确确做出过贡献,而认真领悟历史不就在于还原真实的人物么?掺杂进任何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事实上就是将原本纯粹的历史放入大酱缸里染得面目全非,看电影要懂历史,读历史要懂得历史的“趋势”。离了这个趋势,任何解读都是片面的,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北洋政府统治时代是那样的腐败无能,那样的腐朽不堪,所以那个年代的一切都是坏的。但笔者至少认为那个时候的大学还有精气神,还有大学独立思想自由交锋的舞台,这一点让我委实羡慕。

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会被历史的大趋势所抛弃,一个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掌握好了历史的“势”,及时不断的修正自己的错误,那么一定可以走出诸如“黄宗羲定律”之类的怪圈,CP人现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最初的理想甚至可以说是梦想?组织是个形式,名称只是个代号,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往往是精神,精神不消亡,换个名称,内核还在。精神理念没有了,哪怕是手无寸铁的学生,也能一把火烧掉。因此,建党伟业,最应该献礼的不仅仅是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向“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致敬。所以说:讨论初期的旗帜上面到底是斧头还是锤子,这本身就是一个TM很锤子的问题。

                                 

   

                                                 辛卯年五月十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