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鸡下的怪蛋

火烧 2010-07-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批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鸡下的怪蛋,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根本对立,无法结合。强调市场经济导致资本主义剥削,与社会主义目标冲突,引用列宁观点支持论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鸡下的怪蛋  

                        杨 福 清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词,我在网上查到一个词条。它的解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但又不是同基本制度相脱离而孤立存在的。”  

对这一词条,本人是既“恭维”又不能“恭维”。说“恭维”是因为该词条说是很“圆满”,可以做任何理解,“左右逢缘”;不能“恭维”是因为它根本没有说明事物的本质。在我看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互不相容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就不能“结合”。这种根本对立和互不相容,决不仅仅在于制度与体制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在于不同的经济目的和不同的利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同意语,如果硬要把它们“结合”起来,那就只能说它是公鸡下了一个“怪蛋”,而这个“怪蛋”是绝对经不起“推敲”的,只能“炒作”而不能“解剖”,就如同赵本山、宋丹丹、牛群三人合演的小品一样荒唐!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怪蛋”,由于“炒作”和“包装”,居然欺骗了很多人,并且流行了三十多年,甚至包括一些曾经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者、教授们,也跟着说出了某些顺应“潮流”的、折衷主义的、甚至是“违心”的话。而我这个人,却是个天生的“犟眼子”,是一就说一,是二就说二,对“违心”的话——打死也不说——我认为:是社会主义就不能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这个话我不是今天才说,早在1995年我就说过,也辩论过,只是没有媒体传播!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只有市场上商品交换的规则成为社会普遍行为规则时,商品经济才进入它的高级形式——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以雇工经营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仅凭这一点,市场经济就与社会主义的反对剥削、消灭剥削背道而驰、水火不容!列宁说过,“只要存在市场经济……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的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计划经济制度……才能消灭剥削”(列宁全集第四卷)。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的有组织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之后,找到唯一科学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他告诉人们,要想解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那些致命的弱点,必须实行全社会的计划经济,使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有计划、按比例进行,这样才能使全社会的供求关系相对平衡,从根本上杜绝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同时,要实行全社会的计划经济,又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在公有制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由全社会统一组织有计划地社会生产、有计划地进行人民消费,从而使社会生产稳步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才能消灭剥削,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普通的劳动者,社会以劳动为唯一的公平尺度,消灭一切特权,一律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照顾老、幼、病、残;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又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行诞生,又必须依靠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来实现。这样,马克思就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并引导全世界的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  

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市场经济”一词,但是可以说,他的所有经济理论都是对市场经济的揭露和批判。他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分析商品入手,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即市场经济)中,有两种特殊商品:一是货币商品,充当商品等价物的商品;二是劳动力商品,能创造商品价值并超出自身价值的商品。它们的特殊性在于:当货币转化为资本时,货币就会发生增殖;当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就会产生剩余价值。市场经济正是利用这两个特殊商品进行着资本主义残酷剥削的。道理非常明白:如果社会主义不反对剥削,不消灭剥削,它就可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但是,如果社会主义不反对剥削,不消灭剥削,它也就不是社会主义了!  

当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需要进行商品交换,也必须实行商品经济。但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绝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以货币不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不成为商品为前提。实行商品交换,是为了合理调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交换是等价原则,表现为不同劳动的等量交换,流通是通过货币媒介满足不同的社会和个人需求,因而不存在剥削,劳动创造的一切价值归全民,由“剩余价值”产生的公积金、公益金,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决不存在剥削和私人占有。试想:如果货币不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不成为商品,还有人敢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还有人为了钱财而杀人越货,铤而走险吗?所以,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错误的!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决不仅仅是体制的区别,方法、手段的区别,也不仅仅是发展速度的问题;而是社会性质的区别,是生产目的和发展方向的区别,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区别,是从劳动者利益出发还是从资本家利益出发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形式的本质”,因而,分析市场经济的本质同样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而不是仅仅抓住机制和功能这些表象。所谓“国家利益”,它绝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理念,而是有它的具体的、实际的内容的。用“人均收入”说事是最令老百姓反感的。一个国家元首的收入和一个清洁工的收入加起来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可观而不可用:在实际消费中,竟是天地之别!中国今天的GDP不是正在虚伪地掩盖着严重而残酷的社会两极分化吗?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这一矛盾中,不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就是劳动者消灭资本家。在这一矛盾斗争中,无论资本怎样强大,也无论他们经过怎样的努力,都没有办法、没有能力而且绝对不可能消灭劳动,而劳动则必然要消灭资本!因为世界上可以没有资本,但决不可以没有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和人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斗争,劳动者必定胜利!但是,劳动者消灭资本家也决不是要消灭他们的肉体,而是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象我们改造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那样。  

唯有把劳动作为社会的公平尺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劳动是人的自然属性,人人都会劳动,人人都应该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所以按劳分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公平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并不是平均主义,按劳分配首先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体力和脑力的差别,因此,马克思把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并通过换算和交换中,使若干简单劳动等于若干复杂劳动,从而得出“社会平均劳动”,以求得劳动与劳动之间的社会公平。这样,就既克服了平均主义,又调动了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当劳动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人人都把劳动当做人生第一需要,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那就是人类的共产主义时代,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在我们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奋斗的宗旨,而决不是什么“小康社会”!  

建国六十年来的正反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为公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为私的经济;社会主义坚决反对剥削,市场经济则必然导致剥削。因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是根本不能“结合”的,所以,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不是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组合”,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政治!今天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得如此严峻、如此残酷,是由什么造成的?这不能不归罪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劝世人千万不要相信那种“下蛋公鸡”式的“炒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什么“理论创新”,就是公鸡下的怪蛋,纯属子虚乌有!  

   

二○一○年七月十八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