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也谈“体面劳动”与“更有尊严”的本质区别

火烧 2010-07-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探讨体面劳动与更有尊严的本质区别,分析两者在社会矛盾、劳动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方面的不同体现,强调对劳动人民尊严和物权的维护,以及改革开放背景下对社会现状的判断与反思。

也谈“体面劳动”与“更有尊严”的本质区别  

首先声明:本文作为一种纯学术探讨,难免因学术水平不足而存在学术性判断错误,欢迎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讨论、争论,乃至有理有据地进行批评、批判、指正,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既为纯学术探讨,在本质问题上不可含糊其辞,但涉及到“人”,必须以对人的“尊严 ”的尊重为前提。拙文的写作,必须体现了这个前提。  

[摘要]  “体面劳动”与“更有尊严”之间,反映了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时下社会基本矛盾和广大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不同判断。体现了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不同的政治主张。  

一、提出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是以“劳动价值观”对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的“拨乱反正”,是对“劳动人民”神圣利益的切实维护  

提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这一口号,在政治上体现了“人民伟大,劳动神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上体现了践行“劳动创造世界”伟大真理的决心;直接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扭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毫无疑问,在当前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基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当前社会基本矛盾和广大劳动人民生存状况所作出的客观的基本判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崇尚劳动,心系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品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 的世界观,坚定“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政治主张的坚强决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一次伟大的“拨乱反正”。  

凡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自觉地、紧密的团结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周围,仅仅依靠广大劳动人民,大力弘扬“人民伟大,劳动神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践行“劳动创造世界”的伟大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成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失去了“劳动价值观”,脱离了劳动第一线,脱离了广大劳动者,就意味着共产党人背板了自己的誓言。  

   

二、“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是以改革开放以来GDP高速增长为依据,对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的充分肯定,是以“普世价值观”对全体人们尊严和物权及其神圣性的切实维护。  

“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的口号,在政治上体现了“尊严伟大,物权神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上体现了践行“普世价值观”的坚强决心,直接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扭转 “阶级对立”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形成“天下一家”的和谐氛围。毫无疑问,在当前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GDP的高速增长和精英们渲染的“仇富心理”可能产生的侵犯物权及物权神圣性的严重后果的深切担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崇尚“人们”的尊严,心系“人们”利益和幸福的政治品质,是 “普世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我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阶级斗争”论的全面“拨乱反正”。按理说,这一良好愿望应该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甚至欢欣鼓舞,但事与愿违,绝大多数老百姓对此麻木不仁,或者感到滑稽可笑,部分劳动群众甚至感到绝望恐惧。缘由何在?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对时下社会基本矛盾和人们生存状况做出了乐观判断。  

关于“尊严和幸福”的讲话自始至终强调的是“人们”,而不是“劳动人民”,说明心中在“尊严和幸福”的问题上,对全体国民一视同仁,没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区分,或许认为根本没有必要甚至不能区分(普世价值观在理论上的表现)。由此,按GDP总量及其高居世界首位的增长速度计算的人均GDP自然一年更比一年多,这种以GDP表现的财富及其无分类的“人均”计算方式决定了“人们”在不断获得财富的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尊严。然而,虽然不愿意对“人们”有所区分,但是,由于30年来改革开放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人们”在改革中占有的社会资源的巨大差别,而这种差别又进一步决定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巨大差别,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伴随着生产关系的改革,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我国以一种及其复杂的、特色鲜明的、广大老百姓至今都不明白的方式在“人们”中迅速完成;伴随着GDP的高度增长,我国社会财富以世界历史罕见的速度向少数掌握了社会资源的“人们”高度集中,而这里的“人们”不仅没有阶级区分,甚至没有国界!这就产生了一个要命的问题,或者说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及其宣传领域,阶级没有了,“人们”没有区分了,甚至在“开放”的旗帜下“人们”连国界都没有了;另一方面,在具体政策、方式、举措上,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被有意无意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人在改革中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多寡悬殊,在开放中享有的待遇千差万别,甚至倒过来,劳动者在改革前创造的资源财富被无情的以“下岗”、“改制”等方式剥脱,劳动人民的血汗在开放中被无耻的外资优惠政策无情地榨取。生产关系的这种巨大的质的变化,不仅仅使中国劳动人民的物质财富被某些“人们”以极端野蛮而又隐蔽的方式所劫掠,形成了巨大的相对贫困,在精神上同样被无情的摧残,甚至连中国女人,哪怕是很一般的女人,眼睛都是盯着外国人和富豪;在权贵精英的眼里,劳动人民哪里还有尊严可言?正是这种理论宣传上的对人们不加区分的“普世”与现实中的“三六九等”,不仅使中国劳动人民的财富被不可反抗的莫名其妙的方式剥脱,更使中国劳动人民在思想上受到无情的愚弄,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摧残,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谈“让人们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对广大劳动者来说,岂不是“黄粱做梦”?从内心来说,我也希望人人都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尊严,但现实却把我的这个梦蹍得粉碎。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一部分人处于需求层次顶端,极尽挥霍、骄奢淫逸之时,大部分处于需求层次底端的人,即使解决了温饱问题,如果连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还无法解决,这种巨大反差必然导致“富者道德沦丧,贫者悲观失望”,必然加剧相对贫困者的心理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又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造成整个社会的心态失衡,在富者眼里,“贫不如娼”,在贫者眼里,“富不如狼” 。一方蔑视,一方仇恨,其结果 就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以至相互倾扎 ,社会动荡,整个社会哪里还有有真正的幸福和尊严可言?  

这说明:笼统的讲“让人们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完全忽视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真实生存状况,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而且掩盖了社会矛盾,不仅不利于社会矛盾的消除,反而有可能加剧社会矛盾。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在思想领域要大力弘扬劳动创造世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劳动光荣的优秀传统,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在分配领域要认真解决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问题,形成劳动致富的分配政策导向;在政治领域,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回归主人翁地位;在道德领域,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互帮互爱的精神,形成爱国家、爱集体、爱亲人、爱同志的道德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社会现状,才能谈得上人民幸福和做人的尊严。  

后记:精英们几十年来一直在高喊着自由、民主的口号,我老朽却一直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未能响应精英们的号召。今日,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遵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老朽我也来响应一次精英们的号召,过一把“自由”之隐,否则,等见了马克思,尚不知 “自由”为何物,岂不遗憾九泉?当今社会,果真“世风不古”,似我等顽固不化的老朽,竟也被“自由”之精神所感化,不知道精英们看了我这个东西,是否为此欢欣鼓舞乎?不过,老朽我自己心知肚明,“自由”是有限度的,我这第一次的自由之作,其实是在战战兢兢中完成的。有些话,还是不说为好,“万物皆有度”,更何况拙作亦可能为谬论,留些余地,也算是一种自知之明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