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山老哥的手电筒家当说开去
从本山老哥的手电筒家当说开去
李悔之在他的“七一”献礼文章中用一句“斗得赵本山老哥家里最值钱的‘家电’就是手电筒”的“笑话”对前三十年的贫穷落后进行了十分刻薄的讥讽与戏耍。并以此为依据推定“前三十年尽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将神州大地斗得一穷二白。”
年轻的朋友不知就里,可能信以为真以至于会随着李悔之的嘲弄而忍俊不禁的。不过,我却要告诉大家,这个李悔之,千万别信他。
虽然,就电器来说,无须讳言,前三十年平常百姓家里确实没有冰箱电视机,最值钱的电器很可能也都是像本山老哥那样,只有手电筒!
但是,本山老哥家里最值钱的“家电”就是手电筒,是不是就可以推定出本山老哥家除了一只手电筒外就一无所有了?就可以推定那一代人除了手电筒外就一无所有了?我想,除了傻瓜以外,谁也不会质疑这样一个不用思考便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
因为,手电筒并不是人的生存必需品,人的生活需要,还有比手电筒更重要百倍千倍的东西,譬如食物住房衣服之类。也就是说虽然本山老哥最值钱的家电只有手电筒,但是,本山老哥肯定还有比手电筒更值钱的东西,手电筒仅仅是一个照明器具而已。
现在,我们就从手电筒这个照明器具说开去,看看手电筒是经历了多少年才进入千家万户的。
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化到1949年的时候,在我的家乡,通常的照明器具叫亮片子,家乡口语读音叫亮皮子。
各位一定要问这“亮皮子”是个什么玩意吧。那我还要告诉大家一句:就像今天的许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亮皮子”一样,那时候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手电筒呢!
当时的我们,只知道亮皮子,火把、蜡烛、清油灯。
蜡烛,今天还有它的影子,作为一种辅助照明用物。但那时候不是照明用的,因为大家都照不起。那时都是红蜡烛,主要是逢年过节敬神用一用。
清油灯是在装着茶油(也可以用菜油)的铁器皿(灯盏)里放一根灯芯(灯芯草或棉线做的),灯芯的一端露出一小截在灯盏外,点燃灯芯后,灯芯就吸着灯盏里的油汁生火发光照亮。清油灯一般人家都用不起,即使像我家那样的自耕中农也用不起,所以,我们家的照明主要也是用亮皮子。
亮皮子是什么?其实就是竹篾片。竹子剥去外层青篾用作竹器原料后剩下的黄篾片在水里面经过长时间浸泡再晒干以后,就具有了单片燃烧发光而不熄灭的能力。可以捏在手上走动,固定用时,就插在砖墙的壁眼里。
亮皮子只能在室内照明,到了外面就很容易被风吹熄的。而且一根竹片照明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夜间外出就只能用火把。
火把的制作材料是杉树皮。将一小捆杉树皮,用稻草一道一道扎紧,点燃后不会产生大的明火,摇一下,亮一下,这样就增加了照明时间,两尺来长的火把走两三里路没有问题。
引火靠什么东西?靠“纸媒”,纸媒是用黄草纸搓成的纸条条。在火种上点燃后,用嘴轻轻的吹气就会生出火来。我外婆家还有一种更省钱的办法,把红薯藤放在水里浸包后晒干,然后搓成三股的小绳,点燃后,用嘴吹气也可以吹出火来引火。和纸媒的功用相当,但我们家没有用过。
火种又是哪来的呢?火种是“沤”来的,家乡土话叫“沤火种”。就是把灶膛里木柴烧完后的“火屎”(即木炭),用厚厚的冷灰盖严盖实,避免火屎与空气接触迅速灰烬化。点火时再把火屎翻出来。因为火对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那时候,沤火种也成了生活中的第一件要事。
那时,家乡还有一句土话叫“弄火种”,“弄”是向人要的意思。在自家火种熄了的时候,只好到邻居家寻求帮助,说一声“某婶婶,跟你弄个火种了。”
这种纸媒亮皮子时代,大概在解放两三年后就开始结束,我们那里开始有洋火洋油灯了。至于家乡的电灯兴起于何时,由于自己一直在外工作,具体时间也说不清,但是,可以肯定,在我们家乡,1979年以前早就有电有电灯了。我家是1979年起新房的,当时大队就有了变电房,并有专门的电工管理送电,所以,新房建起不久后就安装电灯了。
顺便说明一下,我家的老房子所在原是一个小湾,住有八户人家,因为地势平坦,生产队计划拆迁开田。拆迁的方式:由生产队出砖块(泥砖)出小工,自家备材料,请大工,办生活。大家也都乐意搬迁,过那种单门独户一个小山洼,前面一块坪,后面一片林,喂猪养鸡都省心的生活。我家是最后一个搬迁的。
这就是说,我们生产队的这几户人家,在1979年以前,都有自己的新房了。其余的十四户,虽没有起新房子,但住房都是有的,并不像李悔之说的那样,除了手电筒,就一穷二白了。
真正的一穷二白是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这一点大家应该从我前面的叙述中看得非常清楚了。可是,李悔之却无视解放初期的那种真正一穷二白的状况,闭着眼晴说瞎话,否认前三十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明显的进步,拿今天的彩电冰箱时代嘲弄那个只有手电筒的时代,其用心之歹毒,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
只要不是傻瓜智障,谁都会明白这样的道理:没有前三十年打下的电力生产和输送的基础设施,哪有接踵而来的电器化?
再说,没有改革开放,是不是中国百姓就永远用不上电器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前三十年发展电力工业又是为了啥?
李悔之们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和袁腾飞一样,他们都是把历史、把客观事实当作一个玩意儿,任凭他们随心所欲地戏弄玩耍。他们的脸上还露着得意的狞笑,只以为听众都是傻瓜。殊不知他们的这套鬼把戏,大家早已将其戳穿了。大家也都听烦看腻了。
如果我们也学李悔之一样耍油腔,更精彩的“笑料”多的是。岂独他们几个人会说呀。譬如本山老哥的手电筒故事,就可以写出另一个版本来:
那时的本山老哥早就富可敌国了。他不是有手电筒嘛。你看人家慈禧太后,当了一辈子老佛爷,还没有咱本山老哥这小僧儿的神通大!
请大家说一说,我们的本山老哥,凭着他的这支手电筒,在老佛爷的面前,难道就不可以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