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长春座谈孟子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

火烧 2010-07-0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孟子思想对毛泽东革命理念的影响,重点分析其民本思想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关联,结合历史与文化,展现孟子思想在近代革命中的作用。

长春座谈孟子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

(网友钟再红报道)孟子是个有争议的人,与近代革命史上一定要打倒的“孔家店”不同,孟子的思想在近代革命史上有过积极的影响。
孔子认为,理想的统治者若“仁民爱物”,便体现出了“道”。然而,如果有一天统治者要背叛了“道”该怎么办呢?孔子面对这样伦理的困境时,选择了逃避。孟子则主张:尊重民众的权利,君主违背了“道”就该把他推翻,于是便有了“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者也”,“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等说法。
7月4日(星期天)上午和下午,中国孟子文化节组委会长春活动办公室在长春老干部文化活动中心会议室召开“孟子思想的革命性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主题研讨活动。
本次会议由中国孟子文化节组委会长春活动办公室主任、吉林省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负责人、著名文化学者、诗人孟戈主持,有关国学和文化学者21人出席研讨。
    吉林省和长春市社科联、社科院的相关领导同志出席研讨。
中国孟子文化节是由国家文化部批准的大型文化类公益活动,由华夏文化促进会等主办。于2006年4月20-2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办了首届中国孟子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后。每年一届,固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期间,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会场,其他城市联合参与的形式,连续举办。目前已举办6届。其宗旨为:弘扬优秀国学典之道,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共同源于纪念农历四月初二的孟子诞辰日,所以中国孟子文化节与同期举办的中华母亲节互相支持,遥相呼应,协同发展,花开并蒂,相得益彰。
中国孟子文化节已经成为我国国学研究与发展一个主要操作工程,受到各级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本次研讨会以“《孟子》的"民为贵"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目前相关人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关详细科研论述如下:
毛泽东在“六年私塾”生活中,对“四书”之一的《孟子》自然是熟读成诵的。少年毛泽东一段“对对子”的佳话,就涉及到《孟子》里面的内容。 1903年的夏天,正在私塾读书的毛泽东,见户外天朗气清,趁塾师不在,便与同学们一起到附近的池塘里游泳去了。塾师回来后恼怒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他想了一个责罚的新办法——对对子。他出了上联:“濯足”,学生们都在思索,才思敏捷的毛泽东却对出来了:“修身”。塾师很满意,就免了一场责罚。
1957年11月,毛裕新(毛泽东私塾同学)到北京对毛泽东回忆起这段趣事时,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对了,‘濯足’对‘修身’。这个‘濯足’,就是洗脚。《孟子•离娄上》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中说:‘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那个‘修身’就是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礼记•大学》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以‘濯足’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这样可以‘修身’,可以锻炼身体,又提高修养,先生当然不责怪我们,拿我们没有办法了。”
成年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对于孟子,和对待孔子一样,也是批判的基础上,肯定其合理、进步、积极的一面。他曾在一篇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批示说: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一大派,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因此被称为“亚圣”,意即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孟子名轲。大概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死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活到八十多岁。他是邹国人,出生于今天山东邹县东南郊。相传他幼小时死了父亲,他母亲为着教育他,有“三迁”和“断机”的事。孟子出生时,距离孔丘的死将近一百年,不但看不见孔丘的学生,连孔丘的孙子子思,曾孙子上都赶不上。孟子所从师的可能是一位不著名的儒者,因此他自己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
淑诸人也。”
孟子学成以后,便出游齐、魏、滕等国,向当时诸侯讲“仁义”,讲统一天下的方法,讲治国的政策。可是当时诸侯只是表面尊敬他,心里却认为他的那一套“迂阔”,不切合实际。孟子七十多岁时,不再出外游说,和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著述《孟子》七篇。《孟子》是记述孟轲言行以及他和当时人或门弟子相互问答的书。《孟子》七篇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后汉赵岐作《孟子章句》,把每篇分为上、下,则七篇共十四卷。《孟子》和《论语》有很多相同处。如,《孟子》各篇,没有有意义的题目,像《墨子》“尚贤”、“非攻”,《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之类,只是摄取篇首二三个字为篇题。这一点和《论语》完全相同。再如,《孟子》每篇之中有若干章,章和章之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各自为章,也和《论语》完全相同。又如,《论语•尧曰》篇记载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话,最后又述孔子的政治主张,这是所谓“道统”的最早记载。《孟子》最后一章(在《尽心下》)述孟子的话也是从尧、舜至汤,再从文王到孔子,最后落到自己。这是有其缘故的,是“道统”的再申述。
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对毛泽东“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孟子的“民本主义”在毛泽东思想中得到了高度的升华。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就一直把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又依靠这些智慧去领导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一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相信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每个中共党员入党的宗旨,毕生的座右铭,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民爱戴的领袖。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动力。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毛泽东还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是它永远只是人民群众的一小部分,不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党的一切思想和斗争都会落空,都会失败。他多次讲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鱼水关系,鱼儿永远也离不开水。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一再阐述过这样一个思想:在旧中国,人民群众实际上处于被统治的奴隶地位。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在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奴隶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自发地推翻旧有的统治,成为“主人的人民”。他们只有集中自身的精华,形成能与统治阶级相抗衡的先进思想和阶级先锋,取得革命成功,才能完成由奴隶上升到主人的质变过程。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说:为什么要有革命党?因为世界上有压迫人
民的敌人存在,人民要推翻敌人的压迫,所以要有革命党。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人民要想推翻敌人的压迫,这是不可能的。他还指出,在本源和本质的意义上,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动力和创造者,共产党则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与自由的阶级工具。
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毛泽东把人民比做上帝:我们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人民。毛泽东这种人民群众观,是旧中国旧社会人民谋求解放的真理,是民族解放的时代精华。以这种人民群众观为指导,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组织人民群众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相信“群众中蕴藏着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当成千上万群众通过天安门广场,向毛泽东高呼“毛主席万岁”时,毛泽东俯下身来,用发自肺腑的声音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是心心相连,毛泽东总是把自己融会在人民群众当中,而人民群众必将世世代代爱戴和缅怀自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由于自幼就对《孟子》熟读成诵,所以成年后写文章讲话过程中,毛泽东能信手拈来地运用《孟子》中的章句,恰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毛泽东说: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
其中的“引而不发,跃如也”出于《孟子•尽心上》。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他:道是很高很好的,几乎似登天一样困难,似乎不可及,为什么不把它变成经过努力可以攀求得到的呢?孟子回答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意思是,高明的工匠不能因为拙劣工人改变或废弃规矩,羿也不能因为拙劣射手变更拉弓的标准。善于教人射箭的人,他只张满弓,不射出去,作出跃跃欲试的姿势。毛泽东用此语说明共产党应当引导农民提高政治觉悟,让群众自己发动起来进行革命斗争,而不应当对群众发号施令或包办代替。
再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毛泽东说: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因此,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毛泽东所引“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典出《孟子•离娄上》。孟子说:桀纣已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故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还有,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说:“必须反对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本位主义的倾向。……‘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这就是完全失掉了共产主义的精神。”
“以邻为壑”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下》。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白圭的人,善于用筑堤挡水的办法治水。有一天,他会见了孟子,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答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白圭自称治水的本领超过了古代的大禹。孟子反驳道:你错了,大禹治水是按水流的规律,使水流注四海,而你却要“以邻为壑”,让水流向邻国,把邻国当成排泄洪水的沟壑……你这样做是为有道德的人所反对、所痛恨的,你错了。后来用“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毛泽东用“以邻为壑”这个典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那些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顾本位不顾全局的本位主义思想。号召全党提倡和弘扬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毛泽东对孟子所说的“心之官则思”这句话颇为欣赏。他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写道: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
“心之官则思”语出《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大意是,脑筋就是用来思考的,无论做什么事,好好想一想,才能做得正确,达到目的;不好好想一想,就做得不正确,达不到目的。这是天赐与我们的功能。毛泽东引用此语,意在说明,凡事都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在一切工作中取得胜利。并且由此概括出“多想”两个字,用以教育干部。
本次研讨会还就“孟子人格平等思想和革命意义”、“孟子思想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影响”等问题展开研讨。
会议最后,中国孟子文化节组委会长春活动办公室主任、吉林省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负责人孟戈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我们现在提出来了一个非常敏感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可能很多同志或朋友会有不同意见,甚至有很激烈的反对意见,我们今后还将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有更多专家和爱好者参与。有各种意见想交流的同志或朋友,请向以下电子信箱发送您的意见,以便我们更全面地形成更真实的对历史的评价。这也是我们通过孟子文化活动达到广义国学重构的目的。
[email protected]

毛主席不要我们哭,他要我们斗!
(转自人人网)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寒春去向遗体告别。大家都哭了,但是寒春没有。从26岁起她就崇拜毛泽东,她相信,自己反对核武的人道主义没错,争取公平的阶级斗争没错,反对霸权和解放天下穷苦人的梦想没错。她尤其相信,要达到梦想,就需要牺牲和坚强,而不是虚伪的效忠。“我不哭。毛主席不要我们哭,他要我们斗!”她说,“有些人的哭是假的。”

2009年,在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时,有人问她对毛主席的评价,她说:


我认为毛是所有伟人中最伟大的人物。

他有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以此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毛主席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

他常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毛主席很懂得怎样抓主要矛盾。《实践论》和《矛盾论》我也学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他提出,纲举目张。

在农业问题上,他号召全国人民学大寨,把陈永贵树为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毛主席是一个很有幽默感、历史感和斗争性的人。他提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最让我钦佩毛主席的,是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伟大的贡献。作为人民的领袖,毛主席完全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他一点都不害怕人民群众。那些害怕人民群众的人一定是有些事情隐瞒,怕被人民群众发现。

革命时期的很多领导人,普遍都具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他们从人民的领导者变成了人民的统治者。毛主席试图发动所有的中国人民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他发现最有效的方式,是人民自己起来捍卫中国革命。

文化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群众没有学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以及怎样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作斗争。毛主席告诫大家要斗私批修。

如果没有毛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我也不会来到中国。我之所以来到中国,并不是因为中国文化吸引力,而是震撼于小米加步枪的力量。也正是在这种力量中,我找到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能成为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