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杨柳万千条
余画洋
一
《红楼梦》第七十回题名为《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这个题目暗含了一个人的名字。宝玉撰《芙蓉女儿诔》,芙蓉比喻的实际上是黛玉。《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东汉王逸解释说:“芙蓉,莲华也”。曹雪芹于柳絮取柳字,于湘云取湘字,于黛玉取意莲华,合起来就是柳湘莲。在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做诗十首,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中说:“不在梅边在柳边”,暗示了薛宝琴与柳湘莲的婚姻。
在《青帝事业普贤行》一文里,我们说湘云和黛玉对应于《华严经》中的文殊和普贤,而宝琴对应于弥勒。文殊喻智,普贤喻行,所以湘莲二字寓意知行合一,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弥勒是未来佛,因此薛柳结合寓意柳湘莲属于未来。柳字使我想起唐人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所以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柳湘莲是他瞩望的未来时代的新人。
第六十六回讲湘莲“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我们也可说,柳湘莲是贾宝玉的化身。贾宝玉对应于《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柳湘莲亦有“开以智剑”(《华严经》第七十八卷)之概。
二
《红楼梦》所言“太虚幻境”就是人间,就是大观园。《金刚经》里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了歌》就是这个意思。《红楼梦》文字上深婉隽永的特色也来自于《金刚经》。《金刚经》兼有《诗经》和《老子》的风格,而与《诗经》的清婉更为接近。神会和尚读此经而悟“圆觉”与“空观”(参看胡适《荷泽大师神会传》),曹雪芹亦复如是(“智通”、“圆心”,第七十七回)。
《金刚经》是一篇佛教寓言,经中释迦牟尼说“然(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在为未来的“柳湘莲”授记。《金刚经》言:“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本来就“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曹雪芹时代眺望未来,新的一代从《红楼梦》领受的也应该是它的精神,而怎样“重建”要靠自己去摸索,因为“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三
1930年,胡适在《胡适文选》自序中说,“我认定民国六年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再造中国文明”。民国六年是1917年,这一年的9月,正当西方列强在一战当中相互绞杀的时候,王国维写成了《殷周制度论》。他自述这部著作是“于考据之中,寓经世之意”,那么这里面的“经世之意”究竟是什么呢?
在将近一百年后回顾近代的世界史,可以说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体系就像我们历史上的唐朝,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好比结束了盛唐的安史之乱。《红楼梦》里冷子兴谈到荣宁两府,引用古人的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王国维当时的感受必定也是如此。王国维考证“周改商制”,是在预言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要为一个新的世界体系所代替,而改制的“周公”应是中国文明的继承者。
同是在1917年,施本格勒完成了名著《西方的没落》的第一卷。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承认,“自那时以来”,西方文明的衰落“一直是20世纪历史的主题”。亨廷顿说,“西方的力量相对于其他文明将继续衰落”,而“最重要的力量增长正在并将继续发生在亚洲文明之中,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62~63页,新华出版社,2010年1月)
四
三年前,美国的金融资本集团为了减缓、转移即将到来的类似于1930年代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主动地提前引爆了这一次金融危机。(参看2010年6月22日政协委员何新先生的博客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0jky3.html)美国不但要从中国“这个世界上所知道的最大的潜在富源汲取利润”(转引自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还要在金融上对中国进行最大限度地压榨和掠夺。
金融资本是人类社会的血吸虫。这些金融贵族煽起整个世界的贪欲,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未来的新制度,一定要铲除金融寡头产生的土壤。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斗争,就没有和谐。
五(略)
书稿《重建中国文明 》 内容:
一 古史考辨
尧舜及其族群考论 ,2008年5月22日
帝舜、《禹贡》与玄女——尧舜及其族群续考,2008年7月21日
祝融和后羿——尧舜及其族群续考之二,2008年8月1日
从相土到成汤——尧舜及其族群续考之三,2008年8月9日
井田续辨,2008年12月9日
鲁山禹墨考,2009年1月7日
彭咸与杜宇——三星堆文化考原,2009年5月19日
二《老子》源流
《老子》的“道”“德”智慧和毛泽东哲学思想 ,2008年4月15日
以《老子》观点略释《周易》四组卦,2008年5月2日
春秋战国时代的制度及人物,2008年9月1日
春申君、吴王濞与《管子》,2009年3月21日
谷神和道心——重读《老子》札记,2009年8月22日
三 《红楼》本义
《水浒》与《红楼》,2009年2月13日
《离骚》与《红楼》,2009年5月10日
读《西游记》散记,2009年10月31日
《诗经.周南/召南》与《红楼梦》,2010年2月3日
青帝事业普贤行——《红楼梦》的理想,2010年6月2日
外一篇
关于海峡两岸合作建设闽台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
注解一卷
《老子寻绎》,2008年2月
春风杨柳万千条(后记)